寓教于乐 让学生“活”起来

时间:2022-10-03 05:40:07

寓教于乐 让学生“活”起来

摘要:现代教育学家斯宾塞说:"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若整个课堂都是数学概念、法则、公式的传授,则学生学起来会感到很吃力,自然没有乐趣可言也很难提高效率。要提高教学效率,应该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来完成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玩中学。

关键词:寓教于乐;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1-0173-01

孔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但是我们的教学却"遗忘"了这一优良传统,许多教师把学生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只知道一味地灌,一味地填,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乏味而毫无情感。学生很难从中寻得趣味,更谈不上以学为乐,致使部分学生厌学恶学,中途辍学。

因此,我们教师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使学生乐在其中,同时产生渴求探索知识的驱动力。

1 精心组织导入,让学生投入欲学之乐

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该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可见导入新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万事开头难"开始精彩,才能吸引人。精彩的新课导入,也是如此。不仅激发学生兴趣,还能起到承前启后。

初中数学新课的引入应该有新的突破。形式灵活多样:集中注意力,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注意,如目光扫视教室;让学生朗读;温故而知新;创设情景诱发思维;设疑布障,引起悬念;实物演示,加强直观;动手试验,巧设铺垫;精心设计一段引人入胜导语。这样就可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 .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善于巧妙地导入新课,自然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好学之乐。比如,在讲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作圆时,不是直截了当讲方法,而是先向学生展示一个问题:一个圆镜子破了,现在只有边缘的一块碎片,根据它,你能制造出一个和原来的镜子一模一样的镜子吗?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问题。当学生情绪热烈, 兴趣深厚时再转入正题,这样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意境。

2 创设课堂情境,使学生享受学习之乐

学生是充满生机活动力的人,是教育的主体,是认识的主体,又是发展的主体。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人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切忌“用粗暴的态度摧残他们第三的自尊心”,以免影响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所谓“后进生”重要一点就是他们参与学习的机会少,不能像其他学生一样“平等地”同教师进行交往,以致使他们产生种种心理障碍。因此,教师要相信他们,为他们创设一种自由、平等、互爱、温馨的气氛。教师要有意关注后进生、要帮助后进生,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以其优点化缺点,使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求得发展。

3 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也是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要挖掘教学内容的教育因此,采用启发、激励等方法,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情感效应。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了、动机等意识倾向,唤起学生认识事物的喜悦 ,认识到所学知识、技能的价值,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鼓励学习“标新立异”,发展发散思维,促其勇于进取、大胆创新的精神,调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积极性。使学习在愉快、兴奋、积极的心理状态,获得学习的成功,满足自己的需要。调动非智力因此参与认识活动,提高心理活动机能,有助于减轻学习的心理负荷。逐渐培养从喜欢这门学科,到热爱这门学科,到热爱科学的学习动机。

4 营造愉快氛围,让学生体验趣学之乐

现代教育学家斯宾塞说:"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若整个课堂都是数学概念、法则、公式的传授,则学生学起来会感到很吃力,自然没有乐趣可言也很难提高效率。要提高教学效率,应该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来完成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玩中学。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时我经常给学生加一些趣味数学的内容。我还经常给学生讲一些数学故事,穿插一些笑话和谜语。例如,在学完倒数后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个谜语:10、9、8、7、6、5、4、3、2、1(打一数学名词)。学完有理数的乘除法后我又给学生出了这样的谜语:坐船规则(打一数学名词),剃头(打一数学名词)。学生也觉得这些谜语很有意思。我清楚的记得我上高中时历史老师让我们利用奇思妙想来记住一些历史事件。在学习珍珠港事件时我们记不住时间,老师就告诉我们:"四十一岁的女人戴珍珠妖里妖气"。直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珍珠港事件发生的时间是1941年12月7日。于是我也想把奇思妙想运用到数学教学中来。例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时,我就让学生记住这样一幅对联:"大圆小圆同心圆心心相印,正数负数正负数负负得正"。这样使学生对两个负有理数相乘的法则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又如在学习完全平方公式 时,我又给学生编了这样的顺口溜:"首平方,尾平方,首尾两倍放中间。"学生也说很有意思,这样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也活跃了,因此也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也正达到了课堂教学的目的。

5 巧妙设计教学,使学生感受易学之乐

纵观我们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很多老师把课堂、试卷、活动,当作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数学试卷中灵活的思考题一题接一题,体现了老师动了很多脑筋,学生考完唉声叹气,感觉自己这单元掌握得很好,怎么会有很多题不会做。这些老师,没有顾及学生,纯粹为了体现自己的水平。

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老先生说,教学的质感来自于教师深刻的文本解读,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是深入浅出,教师钻研教材要深入,弄明白教什么,教给孩子的要浅显易懂。真像一位理论教学工作者曾经说的,老师要自己把书本上的知识嚼烂了,再结合个人体会和社会实践把理论传给学生。因此,我们要在咀嚼理论和基础知识上下工夫。只有这样才能"深入",才能使讲的东西变得深刻、全面。没有深入就难做到浅出,深入是练基本功,浅出是练方法技巧。

6 加强心理辅导,增强学生心理素质

因材施教是普遍应用的教学原则,其根据就是承认演议事日程年复一年 差异和认识结构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层次的指导,加强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是有效办法。在学习辅导过程中进行知识补缺,学习方法指导,鼓励学生克服困难争取成绩提高,这些是我们老师经常做的,与此同时加强心理辅导会收到异曲同工之效。如,对学习困难生要体谅爱护,不能简单批评斥责。要耐心启发,倾听他们诉说自己的“苦衷”、“烦恼”,诚心诚意地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调整心理状态,摆脱精神压力,树立自信心。既要借助情感的动力作用又不为情绪所左右;即不压抑情绪,又不使情绪奔放不羁;既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又对其“导之以行”,并指导、帮助他们达到“持之以恒”的效果。

上一篇:《美国南北战争》教学设计 下一篇: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初中《语文新课标》实施切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