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在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10-03 05:33:01

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在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实行会计电算化。伴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必然需要大量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人才,才能推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提升会计工作管理水平,进而提高工作效率,但是由于人们对于会计电算化的认识存在一定误区,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会计电算化教学滞后于实际应用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本文针对一些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问题 对策

社会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要想提高会计基本职能和现代职能,就必须依赖于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在知识高速更新的背景下,能力的获得远比知识的获取重要。中等职业教育更多地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应定位于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管理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对相关会计问题的独立处理能力。作为承担着培养技术型人才责任的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加强会计电算化教学,培养出社会岗位需要的会计电算化人才,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但目前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使电算化教学偏离了这个方向。[1]

一、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会计电算化教学中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会计电算化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学生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然而当前本专业在教学方面还存在着许多弊端,尤其是在实践教学方面力度不强,依然是“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过多的理论讲述容易使学生感到疲倦,教师也有“照本宣科”之嫌,不能激发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及其创新精神,很难培养出动手能力强并具有创新能力的会计人才。因此传统的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模式有待改进。

2.课程设置与企业岗位需求相脱节。中等职业学校是为企业培养人才,而现实情况是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不能及时得知。学校有些闭门造车式地设置课程。大多数学校只是参照别的学校进行课程设置,一旦设置定型,则好几年都保持不变。企业发展日新月异造成供需脱节,学校培养的学生并不是企业所需要的,以致于不少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时因不能胜任会计工作而只能去超市做收银员或去做营销员等工作。

3.教学设施跟不上,不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会计电算化是将计算机应用到会计中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没有足够课时的上机实验环节,是不可能学好这门课程的。但是,不少中职院校由于经费、场地等问题,没有建立独立的会计电算化实训室,而是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共用计算机房,不能保证学生的全面实训。再者,财务软件用的是教材配送的教学版,稳定性实用性大打折扣,且与企业使用的软件存在差别,致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无法立即适应。 [2]

4.上机实践课时相对少。会计电算化专业一般只开设一门会计电算化操作教程。

二、针对存在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1.教学本着“够用、必需”的原则。根据电算会计工作中的实际需要,以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要求为导向,每年调整教学计划、并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并辅以校本教材,重点突出账务处理、编制财务报表、工资、固定资产、财务分析等典型会计业务,力求实现教学内容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为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进行情境教学的模式,精心设计软件各模块分项训练和综合实训,并讲解相应的训练步骤和训练指导,以多媒体教学方式教给学生最快捷、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完成相关任务。

2.充分运用情境教学法。在学习本课时,往往会感到枯燥、被动。而情境教学法在注重会计理论教学环节的同时,更注重实践教学环节。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熟练应用通用会计软件完成企业日常账务处理流程。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会学生如何应用电算化软件对企业进行初始化设置、账套管理、日常经济业务处理等账务处理流程外,还要将会计处理技术和企业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这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碰到的困难不仅仅是电脑操作的问题,还有学生实际工作经验缺乏所带来的对所学的课程的难于理解,因此,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具有“实战”的感觉,促使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动手,变被动听课的过程为积极思维、主动实践的过程。同时电算化会计案例可让学生同时担任不同的操作员,完成一套账的全部工作。在情境教学中,学生通过扮演不同“角色”,全面掌握会计流程的各方面工作,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成就感。同时可对学生分组进行协作教学,学生对一个系统各自分工、协作进行,最后合作完成,从而锻炼学生的分工协作能力。

3.提高学生上机操作的锻炼机会。如果动手的机会非常少,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就会非常差,在求职过程中,则容易受挫。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的学习一般包括“账务系统初始化--凭证处理--账簿处理--报表系统初始化--报表编制”等业务流程处理会计业务,如果不能及时、大量地上机练习操作,就无法对所学的内容有充分地理解和掌握。[3]

4.注重教师的素质培养。对于学生而言,老师是把他们引入神圣知识殿堂的领路者。教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们学习的效果,也直接影响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教育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学生的学习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

5.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很好地结合起来

作为会计电算化课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不但要明确告诉学生如何进行会计软件的相关操作,更应对操作背后的会计理论作出清楚、完整的交代。因此,教学中,不仅抓紧要把理论知传授给学生,应该也要注重实践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防止教出“落伍”的学生。在学校经济状况允许的情况下,把相关教师送到财务软件公司学习,或聘请财务软件公司的技术经理经常来校给会计学教师举办技术讲座;也可以参照软件公司对技术人员的技术资格认证办法对相关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认证工作,从而使教师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很好地结合起来。

三、结论

总之,各大中小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已是当今的必然趋势,而会计电算化事业的蓬勃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同许多新生事物一样,会计电算化的实现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 只有根据不同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去解决,不断摸索总结和完善,不断的积累教师经验,并将这些技能知识传授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参考文献:

[1]田平.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改革,2005(3)

[2]杨晓华.会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05(2)

[3]朱波强.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2004(8)

上一篇:看新型孵化器怎么挣钱 下一篇:在变革中寻找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