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探讨

时间:2022-10-03 04:52:15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探讨

摘要:文中介绍了生态环境受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包括局部气候的气温和局部的降雨;还探讨了水质水温受水利工程的影响和做出了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的科学评价,让水利工程在为人民造福的同时,降低对环境的危害。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ncluding local climate temperature and local rainfall; scientific evaluation of water temperature is affected by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and make the effect of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on the environment, mak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for the benefit of the people at the same time, reduce the harm to the environment.

Keywords: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fluence

中图分类号:TU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据了解,全国已经建成了各类水库 八万多座, 累积堤防长度近三十万公里,初步形成了防洪排涝、灌溉供水、发电等水利工程体系。水利工程可以抗御洪旱灾害保障社会经济安全,也可以促进工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还可以保护水土资源等等。尽管有这些重要作用,但是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引发了生态和环境资源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持续深远的不利影响。所以要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影响,才能确保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保证水利工程在经济建设中的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些影响主要指的是水利工程建设对流域气候的影响。

1 水利工程建设对局部气候的影响

目前最大的水利工程建设是三峡大坝,它对地域降水的影响引起了世界上许多研究机构的关注。她们利用测试仪器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如测量热带降雨率和地表温度高分辨率。代表研究机构为美国太空总署(NASA)和宾西亚州立大学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卫星数据及数字模拟表明,三峡大坝造成的用地的变化,即三峡大坝蓄水量在从2003的 66 米急速的提高到135 米,造成了大坝和秦岭之间区域的降水的增加, 三峡大坝附近的降水量的减少。目前,我国正在进行许多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这会改变工程区域的气候环境条件。 其中,水库总库容在 10 亿 m3以上,水域面积在 100km 以上的大型水库对周边气候的影响尤为明显。 其影响分为两方面:气温和降雨。

1.1对局部气温的影响

水利工程,如水库,建成后库区与空间的接触由陆面变为水面,这使得与空气间的能量交换方式和强度均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气温发生变化。库区和周边的温度一般呈增高趋势,其中春季平均气温增高 1.5℃,夏季变幅不大,秋季平均增高 0.5℃,冬季平均增高 0.6℃;

在冬季,大水库(水深>7m)的平均气温可比陆地高1.8℃~2.9℃;而在夏季大水库一般是发挥降温作用,在干旱地区降温效果尤为明显,平均可降低 1.0℃~4.0℃,在高原地区则会表现出较小的增温效应,大约是 0.2℃~0.8℃; 在春秋两季,大水库年平均气温可增加0.8℃~1.9℃,对极端的低气温可增加3.0℃~5.0℃,气温日较差平均减小 2℃左右,年较差减小 1.5℃~2.0℃,在干旱地区可能减小 5℃左右。因此,对局部气温影响比较明显的是大水库。

1.2对局部降雨的影响

水利工程对降水的影响主要有,一是水面蒸发较强,空气湿度较大,会使降水增加,产生正效应;二是空气的运动,当气流进入水域后,由于风速增大,流线辐散,使得空气产生下降运动,进而使降水减少,产生负效应;三是在温暖季节,水上的温度会比陆地上低,大气层结构与陆上比起来相对稳定,从而不利于对流发展,同样会使降水减少,产生负效应。在湿润和比较湿润的地区,水汽会比较充足,而且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是对流的发展或空气上升与下降运动的强弱,所以在温暖季节,第二和第三两个因素的负效应起主要作用,由此,水域及其周围邻近地区的降水会有明显减少的趋势;而在冷季,起主导作用的是降水增加的正效应,其影响效应远大于使降水减少的负效应,在湿润和比较湿润的地区,水域及其周围邻近地区的降水将会有增加的趋势。 在我国季风区,因为在暖季降水比较集中,因此那时的水域一般都对其附近地区降水量产生减少的效应[3]。

在干旱地区,由于对降水的决定因素主要是水汽来源或空气湿度,而全年各月,水域及周围的空气湿度都大于干燥的陆地,尤其是相对湿度要大得多,水域比干燥的陆地具有绝对有利的降水条件,所以不论是在冷季还是暖季,水域都会产生使降水增加的正效应。介玉娥对小浪底水库进行了统计分析后,得出了库区降水量的变化,最终结果表明在库区周围 的55km 左右范围内,其平均降雨量增加了 16.9%。

2 水利工程建设对水质及水温的影响

宽阔的水域环境,会改变库区水动力条件,而在河流上筑坝建库则会使水域环境宽阔。水的流速变慢,水深、水面宽成倍增加,造成库内水体水质、水温发生变化,从而造成坝下游河流的水环境变化。库区水质变化的主要体现为:库区水体富营养化、重金属的沉降、泥沙含量的增加。库区水体水质限制坝下游河道水体水质,以及坝下游河道水体自净能力。

通常,如果河道水体水质本底状况较好,那么水库工程的建设对库区及下游河道水体水质几乎没有不利影响。但是,如果水质本底状况不好,由于水库工程的调蓄作用使河道水量的减少,这将有可能加重水质污染。

3 科学评价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我国水资源含量居世界首位,理论蕴藏量为 6.76 亿 kW,可能开发利用的达 3.78 亿 kW,但是水资源开发程度却不到20%, 而发达国家为 60%。可见,差距之大。 近年来我国对水资源的开发加强,使得水利工程建筑技术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为了水利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我国还总结生态环境影响方面的经验,制定相关的规划和法规。

通过总结经验得知,尽管水利工程在防洪、发电、灌溉、航运等发面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但水利工程对水利建设对流域环境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流域的生态效益必须考虑。这就要求在工程建设前期,科学的评价水利工程可能对社会生态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的影响,趋利避害;在水利工程的运行阶段,监测环境影响得到反馈信息,并跟踪评价,注意运行方案调整和改进要及时,修补已经造成的破坏,是破坏降到最低。

4 结语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方面,分析其对局部气候,水质和水温两个方面,可说明其影响是必然存在的。 不但要考虑水利工程发挥重要的经济效益,还要考虑社会和环境效益。 把科学评价水利建设对环境影响作为水利工程的一项基本指标,趋利避害,才能保证水利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保证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 1 ] 汪恕诚.水利建设与生态保护要协调发展[ N] . 经济日报, 2005O08O2( 2) .

[ 3 ] 方子云.水利建设的环境效应分析与量化[M] .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3.

[ 4 ] 曹永强,倪广恒, 胡和平.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J] . 人民黄河, 2005( 1):56-58

上一篇:探讨水利工程管理养护的问题 下一篇:基于云计算模式下数据中心管理监理工作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