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知识的实用性探索

时间:2022-10-03 04:16:48

科学知识的实用性探索

在实验中探究科学知识

科学实验对于学生来说具有神奇的诱惑力,教师要让学生在实验中参与和探究科学结论的抽象、概括的过程,经历知识的再创造,体会探究科学知识的“艰辛”与“乐趣”。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方法,往往会给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美妙感受。例如,在探究“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内容时,先让学生亲手制作一个摆,然后让学生预测:“摆的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很高,很快就提出了种种假设:1.可能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得越慢。2.可能与摆重有关。摆重越重,摆得越快。3.可能与摆角有关。摆角越大,摆得越快……学生的假设大胆新奇,五花八门,只要说得有道理,都应该鼓励、赞赏。接下来,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假设进行探究实验。这时,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再一次经历“问题—假设—验证—经历”的科学探究过程,使用“控制变量”的科学实验方法来搜集证据,验证假设。通过探究实验,学生一般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同时,能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到得出科学结论的“艰辛”与“快乐”。

在创新中运用科学知识

在教学快结束时,我照例问“:学习了毛细现象,你能根据这一科学原理,做出一些什么发明创造吗?”(创新活动一直融在我的日常教学中)学生交头接耳议论着,可谁都没有发言。很快就下课了,我鼓励他们回家后好好想想。第二天一大早,一个学生跑到我的办公室,拿着他根据“毛细现象”发明的作品,对我说:“老师,我根据昨天学的毛细现象的原理,发明了自动浇水装置。”他一边说,一边介绍起了他的创新作品:“我家有许多盆花,可爸爸、妈妈有时很忙,常忘记给花浇水,有些花因为经常缺水,长得不好,有的甚至都干枯了。

我想,根据我们昨天学的毛细现象的原理发明一种自动浇水的装置。具体做法是:用一根棉线穿过打点滴的塑料管,棉线的一端浸入水中,一端埋在花盆里。这样,因为毛细现象,水就会顺着棉线润湿花盆里的土,我就可以不亲自动手就能给花浇水了。多方便啊!”我对他的创新发明报以热烈的掌声,并鼓励他参加了南京市第十一届科技发明创造比赛,并获得三等奖。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三年级的一名学生在学习了《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这一课后,根据“浮力”原理,发明了“沉浮瓶”(获得了县二等奖);五年级的一名学生,学习了《简单电路》后,发明了“中国电子地图”(获得了省三等奖);五年级的一名学生学习了《简单机械》后,发明了“方便多用锤子”(获得了省一等奖)等等。

总之,科学课的探究方式灵活多样,小学生的思维也恰好能够适应这多样化探究学习,他们渴求新知、乐于动手,探究的过程对他们来说也充满了乐趣和新鲜感。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在整个探究活动中我们教师应始终做好学生的引导者,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去有所发现、有所获得,让他们在宽松的空间发挥自己想象的潜能,开启创新的风帆,驶向科学知识的殿堂。

作者:兰德洪

上一篇:游戏对科学课堂的实用性 下一篇:学好科学知识的新方法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