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知识竞赛范文

时间:2023-03-13 12:28:36

科学知识竞赛

科学知识竞赛范文第1篇

这次的科学知识竞赛受到了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每班要派出3名“科学精英”来参加比赛。我、叶廷和韩啸宇有幸成为了我们六(3)班参加竞赛的3位选手。在经过一中午的紧张复习后,比赛开始了。

在主持人热情地欢迎语中,我们18名参赛选手以迎战的姿态,走上了主席台就坐。我望着眼前的抢答器和底下黑压压的人群,心里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紧张得要命。主持人开始说比赛规则了,“本次比赛共分三轮,第一轮为必答题,共18题,每人一题。答对加10分,答错不扣分。第二轮为抢答题,共20道题。如在主持人说‘开始’前摁抢答器,为犯规扣10分。这一轮答对加10分,答错扣10分。第三轮为风险题,分10分、20分、30分18道题,答对加相应的分,答错扣相应的分。”

第一轮比赛开始了。主持人提出了问题:“氟利昂对地球起到什么破坏作用?”下面的同学们有的摇头,有的摆手,有的根本不知道氟利昂是什么。这时六(6)班的游士林站起来说:“起到破坏大气层的作用,回答完毕。”“回答正确,加10分!”游士林微笑坐下了。我心中也不禁为游士林竖起了大拇指。很快,便轮到我答题了。“请问定滑轮起到什么作用?”我由于过度紧张,大脑一片空白,望着同学们焦急的眼神,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冷静。还好我上科学课还算认真,“起到了改变物体运动方向的作用。回答完毕。”“回答正确,加10分!”我们班的同学长吁了一口气,真是虚惊一场。

没过多久,第一轮比赛结束了,我们班的成绩跃居榜首。但依然不能掉以轻心。

第二轮的抢答赛开始了,场上的气氛变得紧张起来。这时,主持人提出了第一个问题:“被称作‘石头城’的是哪个城市?”不就是南京吗?我毫不犹豫地去按抢答器。“嘟——!”没想到被一班抢先了。这一下子,我们与他们的比分拉平了。下一题我一定要抢到。我心里暗暗地想。“UFO是什么的代称?抢答开始!”“嘟——!”哈哈,这一回我抢到题了。我胸有成竹地站起来说:“UFO是飞碟的代称。回答完毕。”“反对!”六班的王萌站起来反驳道:“UFO是不明飞行物的代称,不是飞碟。”这一语让我哑口无言。我们望向评委胡老师,焦急地等待答案,空气仿佛凝固似的,听不见一点声响。“飞碟是对的。”我们班的方阵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主持人说道:“现在的飞碟并不一定是碟状的,也有各种各样的。所以不明飞行物就是飞碟。”

……N分钟后。

第二轮比赛结束了,我们班的比分由于犯规落后了。原本落后的二班,经过一番穷追猛赶,跑到了前面的位置。在第三轮的比赛中我们的表现也不尽人意。只得了倒数第二名。不过我们已经尽力了。

科学知识竞赛范文第2篇

参赛须知 ①参赛对象:以上海市中学生为主,外地中学生也可由相关教师组织参赛。②参赛流程:学校相关教师可直接向《中学科技》编辑部报名,并使用本模拟题(或索取电子版)进行赛前训练。赛前培训结束后,向本刊索取比赛正式试题电子文档,并打印或复印,于11月组织学生比赛并答卷(闭卷)。③本刊联系电话:021-64704240。Email:。

一、选择题

1.2013年4月22日是第44个“世界地球日”,今年我国地球日的主题是( B )。

A.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

B.珍惜地球资源 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生态文明 共建美丽中国

C.善待地球——保护资源

D.保护我们的家园

2.臭氧层可以保护地球上生存的生物的原因是( A )。

A.它可以过滤掉太阳光中的紫外线

B.它挡住了太阳的热量

C.它帮助地球保温

D.它生成氧气

3.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夏多冬少,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 ( B ),居世界第88位。

A.1/2 B.1/4 C.1/8 D.1/10

4.历史上,我国黄土高原曾是“丰林密布的沃野、游牧活动的草原”。黄土高原现在生态环境的形成由于( C )。

A.战争 B.自然灾害

C.乱砍滥伐, 毁林开荒 D.动物过量繁殖

5.国家同著名建筑无法对应的是( B )。

A.埃及 狮身人面像 B.泰国 泰姬陵

C.柬埔寨 吴哥窟 D.俄罗斯 克里姆林宫

6.最早开始垃圾分类的国家是( C )。

A.日本 B.英国 C.德国 D.美国

7.动物园准备排练一出大型马戏表演《热带雨林密码》,从地理的角度看,四个节目中有一个不适合出现在表演里,它是( A )。

A.驯鹿采花 B.猩猩骑自行车

C.河马水上表演 D.大象跳舞

8.在北纬30°附近的日光城——拉萨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尽可能使一年内正午太阳光线与集热板保持垂直,集热板与地面夹角的调整幅度约为( C )。

A.23.5° B.30° C.47° D.60°

9.公众参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下列行为中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A )。

①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②追求计算机的更新换代

③垃圾分类回收利用 ④农田灌溉采用大水漫灌

⑤自备篮子买菜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10. 日本“购岛”闹剧无法改变是中国固有领土的事实,关于,(D)是不正确的。

A. 是列岛的主岛,位于中国东海

B. 及其附近海域,有丰富的海洋矿藏

C. 附近海域也有丰富的渔业资源

D. 自古以来一直有人居住

二、填空题

1. 中国最大的群岛是舟山群岛,它位于浙江省东面的海域。

2. 四川的西昌、山西的太原和甘肃的酒泉并称为中国的三大航天中心。

3. 地球上的最深点位于太平洋底的马里亚纳 海沟,最大水深为11034米。

4. 西气东输工程西起我国四大气田中的塔里木气田。

5. 美国女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的著作《寂静的春天》在1962年问世,标志着人类对环境问题开始关注。

6.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其中保存有动植物化石的是沉积岩。

7. 苏伊士运河是连接地中海与红海,提供从欧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土地的最近的航线。

8.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2届运动会于2013年在沈阳市举办。

9. 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风暴引起的海水运动形式称为海啸。

10. 成都平原在四川盆地西部,因有两千多年历史的“都江堰”自流灌溉,农业发达,农产品丰富,所以四川省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称。

三、判断题

1. “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两大难题,人们在寻找各种途径解决问题。发展新能源,有利于解决这两大难题。(√)

2. “厄尔尼诺”是一股很强的暖洋流,它会导致全球气温升高。(×)

3. 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著名的“四渡赤水”战役中的“赤水”指的是赤水河,它是长江上游一条支流,为贵州、四川、云南三省的界河。(√)

4. 大气层中的平流层大约距地面20~50千米,云、雾、雨等自然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

5. 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的会徽是大熊猫。(√)

6. 我国重点治理的“三河”是长江、黄河、淮河。(×)

7.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行星。(×)

8. 酸雨是指pH值

9. 世界上冰最多的地区是南极大陆。(√)

10. “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它代表一种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

四、论述题

1. 2013年初,全国许多城市都深深陷入了长时间、大范围的雾霾天气“不能自拔”,“雾霾”也随之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关心的一个话题。(1)请问你对“雾霾”有什么了解?(2)造成这种天气状况,是天灾还是人祸?(3)同时我们又能对此做些什么?请根据你的理解回答上面3个问题。

答案要点:(1)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两者是有区别的,雾是浮游在空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霾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

(2)特殊自然天气现象和人为污染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雾霾天气不断加重、持续时间不断增加,主要是受到人为污染活动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①空气气压低,空气不流动是主要因素。由于空气的不流动,使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飘浮在空气中。②地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地面的人和车流把灰尘搅动起来。③近年来城市的汽车越来越多,汽车尾气的排放也越来越多。④工厂制造出的二次污染。⑤冬季取暖排放的CO2等污染物。

(3)略。(针对上面的原因,进行预防,写出3条合理建议即可)

2.“低碳生活”现如今已经是一个时髦的词汇,请结合你的自己生活,(1)讲讲你对“低碳生活”的理解,(2)我们在生活中应如何做,才能实现“低碳生活”?

答案要点:(1)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水、节油、节气。

科学知识竞赛范文第3篇

一、竞赛内容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要求,贯彻“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主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实效实用的原则,注重各类人群日常工作生活科技需求,把科学素质知识、高新科技知识与节能降耗、生态环保、安全健康、低碳经济以及农业、畜牧、水产、林果和日常生活等科技知识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系统深入的普及性学习,以学备赛,以赛促学。

主要内容包括:《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有关知识,科技前沿知识,高新技术知识,节能、环保、安全知识,农作物种植、畜牧养殖、水产养殖以及日常健康生活等基本科学知识。

二、参赛人员

根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出的四个重点人群,参赛人员分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四大类。

三、竞赛步骤、形式

竞赛活动共分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初赛、复赛阶段采取试卷答题形式;决赛阶段采取现场知识竞赛形式。

第一阶段:初赛阶段(11月30日前)

市科协将科学素质知识竞赛试题通过金宏网发到各镇、街道、市直有关单位,由各单位印发竞赛试卷,组织在职职工全员书面答题,自行阅卷,并将成绩汇总连同竞赛情况工作总结报市科协,竞赛试卷由各单位存档。各镇、街道除组织机关全体工作人员答题外,还要组织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村科普员和科技带头人参加答题。

各单位在进行竞赛的基础上,选拔出3名参赛人员组成一个代表队,参加复赛。

第二阶段:复赛阶段(12月上旬)

采取笔试的形式进行。各单位选拔出的代表队参加市里组织的统一考试,按照各参赛队笔试总成绩,选拔出6支代表队参加决赛。

第三阶段:决赛阶段(12月中旬)

采取现场知识竞赛答题的形式进行。由各参赛队抽签确定顺序进行决赛,答题方式分为个人必答题、小组必答题、抢答题和风险题。

四、奖励办法

本次竞赛设团体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设优秀组织奖16个。对获奖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五、几点要求

1、要高度重视,广泛发动。开展全民科学素质知识竞赛活动,是检验学习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效果的有效形式,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搞好思想发动,将竞赛活动作为深入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测评当前我市全民科学素质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宣传普及科学知识的良好平台,确保竞赛活动扎实开展,并不断扩大社会效果。

2、要精心组织,规范运作。市科协要抓紧编写竞赛参考题目,精炼学习内容,明确竞赛范围,细化竞赛规则,确保竞赛活动公平、公正。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好集中学习、统一考试和参加竞赛等活动,确保学习、考试和竞赛效果。

3、要总结经验,以赛促学。竞赛活动结束后,各单位要认真搞好竞赛活动总结,不断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科学素质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探索和丰富干部、职工、学生和农民群众学习科学知识的新形式、新途径,进一步推动全民科学素质稳步提升。

科学知识竞赛范文第4篇

一、小学科学教学中运用教育游戏的可行性

1.小学科学的学科内容需要教育游戏

小学科学教育主要的任务就是在学生开始认识世界的时期尽可能将世界的基本面貌和基本规律展现给学生,满足学生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而教育游戏可以使用虚拟的手段让平常没有办法完全展示的东西展示在学生面前,突破了科学教学固有的局限。计算机技术越发达,这种展现就越逼真具体。即将崛起的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将物品从所有角度展示出来,具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2.教育游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总是倾向于用语言为学生传授知识,同时使用课本作为辅助措施。有时候使用一两张图片、播放一两段视频就能称得上是灵活教学了。和教育游戏相比,这些方式都显得太过呆板。教育游戏有着强大的交互性,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获得知识的乐趣,这样产生的学习热情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望尘莫及的。

二、小学科学教育游戏软件的设计原则

1.明确化、简单化原则

在设计小学科学教育游戏软件的时候要遵循几点原则,首先是在进行游戏内容的设计时,要尽可能让人物更加明确,而操作也要更加简单。毕竟教学游戏的首要目的是让游戏者掌握知识,而不是锻炼游戏操作的技巧。

2.科学性原则

教育游戏在内容上要摒除一般游戏对内容的科学性不加考虑的习惯,在逻辑上要能说得通,所有的学习内容要遵守客观事实,在游戏过程中培养游戏者的科学意识,提升游戏者的科学素养,同时也能够鼓励创新精神的发展。

3.开放性原则

教育游戏的开放性指的是时空上的开放性和内容上的开放性。时空上的开放性要求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登录游戏与游戏进行互动。在内容上,小学科学教育游戏也可以不仅限于科学知识的传授,各种历史、地理甚至是文学、艺术等人文知识也可以加入其中。

4.挑战性原则

游戏之所以能够吸引人,就在于玩家需要在游戏中不断地克服困难,完成任务,通过关卡,从而获得成就感。在进行科学教育游戏的设计时,也要注意游戏的挑战性,只有具有挑战性的游戏才能吸引学生。

三、小学科学教育游戏的开发模式

1.角色扮演中的任务驱动模式

角色扮演是一种重要的游戏类型,玩家在游戏中扮演一个角色,获得沉浸式的游戏体验。科学教育游戏可以借鉴这种模式,让游戏者在游戏中以某个身份来探究科学知识,完成科学知识的学习还可以获得游戏中的奖励。当玩家开始投身于自己虚拟角色的属性提高时,学习知识就成了主动的行为。

2.联机知识竞赛模式

知识竞赛模式更多的体现了科学教育游戏的竞争性,让游戏者在游戏内展开科学知识的比拼,让学生在获胜的渴望中尽力吸收科学知识。赢得了竞赛的一方还可以获得游戏内的奖励。联机知识竞赛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可以提出问题,然后让各方抢答,或者比拼谁在规定时间内答对的题目最多。由于小学生处于最活泼好动的年龄段,对于游戏竞争有着天然的积极性,联机知识竞赛模式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四、小学科学教育游戏案例的设计

1.小学科学教育案例设计的需求分析

从小学科学的教学内容来看,学生需要更加轻松灵活的方式来理解科学知识。毕竟科学知识从本质上来说是抽象的,让小学生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和具象的自然现象结合起来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从教学目标上来说,建立科学的思维体系对更加具有操作性的教育游戏有着直观的需求。从教学对象来说,小学生对于教育游戏的学习过程,接受起来显然更加容易。

2.案例游戏设计的具体过程

在设计案例游戏时,首先要确定游戏主题,明确游戏是为了学生掌握哪方面的知识而制作的。然后根据主题选择合适的游戏类型,对游戏的故事和世界观进行建构。这些工作完成之后,还要设计游戏任务,建立游戏结构。

五、结论

教育游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我们要深入发掘游戏对于教育工作的意义,不能单纯地把游戏视为洪水猛兽,这种新的形式能够让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变得更加容易。本文首先对教育游戏的应用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然后总结了设计原则和开发模式,最后对具体的游戏设计进行了介绍和指导。

科学知识竞赛范文第5篇

【关键词】科普类书籍 阅读 交流策略

科普类书籍是以现有的科学知识为基础,用科学和辩证的视角剖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现象的书籍。读科普类的书对一个人的可持续发展很重要,可事实上学生不太喜欢读这类书,因为科普类书籍大都枯燥乏味,比较难读懂,没有引人入胜、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没有丰富感人、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阅读交流时如果像文学类作品那样讲讲故事情节、聊聊人物形象,显然行不通。那该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科普类书籍的能力?笔者认为在阅读交流时根据科普书籍的文体特点、文本内容采用多样的阅读策略至关重要。

苏联科普作家伊林的《大自然的文字》一书讲述日常生活中万物的故事,分别涉及城市的衣食住行、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各种物品、人与自然三个方面,比较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对于这些不同的内容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阅读交流策略。下面笔者就以此书为例谈谈高年级科普类书籍阅读交流的一些策略。

策略一:借助图表

《大自然的文字》第一辑向我们介绍了许多有关大自然中的科学知识,有些是学生已经知道的,有些是读了这本书后才知道的,还有是读了此书后想知道的另外一些知识。阅读时,可让学生借助下面这份表格,在书中做上不同的记号,也可以将相关要点写在便利贴上贴在表格相应的位置,便于和同学交流。

交流时,重点围绕读懂了哪些新的大自然的文字,用简洁的概括的话语与同学分享,如砧状云是雷雨的前兆;白嘴鸦飞来,表示春天已到;雪花原来有很多形状;北方气流和南方气流相遇会生成旋风;碱液可以消灭麦粒的天敌――象甲虫……把还想知道的知识进行归类,对不理解的知识鼓励课外再读其他的科普读物,适时进行相关读物推荐,激起学生阅读其他科普读物的愿望。

策略二:绘图讲解

通过阅读交流,学生已粗略地读懂了一些大自然的文字,教师可继续引导:那你能揭秘大自然的文字吗?像雪花有很多形状,可到底有哪些形状,你能画出来吗?像冰雹是怎样形成的,能借助示意图介绍给大家吗?能用流程图来画画水的奇异经历,并介绍给大家吗?麦子的敌人到底有哪些,长什么样,你会画吗?每个小组可以就最感兴趣的或认为最神奇的1种或2种大自然文字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读,抓住重点,绘制好概念图、示意图或流程图,并借助所绘的图做好交流准备,来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下面就是学生所绘的“大自然的文字”。这样的阅读交流方法深受学生喜爱,他们在提取信息、绘制图画中掌握了科学知识,并且在借助绘图讲解中使知识点更清晰,阅读的兴趣更浓。

策略三:知识竞赛

本书第二辑是《城市里的故事》,讲述了城市里的街道、地铁、电流、路灯、自来水、马戏团、生物园地、剧院舞台等的有关知识。阅读本辑时,可让学生边阅读边对特别感兴趣的、以前从未听说过的、让自己大开眼界的知识点做上记号,然后根据书中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出考题(要附上答案),来解密“城市的衣食住行”。每个学生至少出10题,题型要丰富,可以文字形式呈现,也可以图画形式呈现。(下文呈示的是一位学生出的题)

选择题。

(1) ( A )和( C )是世界上最精确的钟表。

A.地球 B.闹钟 C.星空 D.手表

(2) 鹦鹉每天吃( A )食物就够了。

A.25克 B.250克 C.25千克 D.250千克

是非题。

(1)最早的街灯是瓦斯灯。( × )

(2)大象每天要吃10公斤的糠麸、油饼、黑面包。( × )

(3)照明器具既能表现彩虹,也能表现耀眼的闪电,还能表现极光。( √ )

简单的问答题。

(1)地铁里的空气又新鲜又清洁,是因为那里有什么?(通风机)

(2)无形的劳动者是谁?(电流)

(3)你知道除了书中讲到的最早的蒸汽发电,后来的水力发电外,现在还有什么发电?至少说出2个。(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核能发电、潮汐发电等)

下面4幅图分别是什么,你认识吗?

在各自出题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整理知识竞赛题及答案,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知识竞赛。答题分必答和抢答,答对加10分,抢答错扣10分,最后决出此次竞赛的冠军组,同时根据编题及竞赛评选出最佳小组合作奖。

这样的阅读交流不单单关注了结果,更关注了阅读交流的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促进了科学知识的内化,而且培养了学生合作互助的能力,大大激发了学生阅读科普类读物的兴趣。

策略四:制作海报

本书第三辑是《日常生活有关的各种物品》,铅笔、钢笔、墨水、灯泡、眼镜、车轮等物品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可对于它们的发展历史、演变过程或制作过程,学生却知之甚少。了解这些日常用品的发展历史、演变过程或制作过程是阅读本辑内容的主要任务。阅读前可先让学生来猜猜每天都在用的最熟悉的铅笔的制作过程,为了印证自己的猜测,学生会迫不及待地打开书去看,兴趣顿时被激发。看完后,又如何来介绍呢?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喜欢的一两种物品设计制作海报,可以用图、表格、文字、名片等多种形式来提取信息并介绍。看,这就是学生制作的海报。一张张海报就是一个个知识,就是一份份阅读成果,借助物化的成果,交流就更加形象,效果就更好,并以团队的力量激发着每一个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欲望,体验到增长知识的快乐。

科学知识竞赛范文第6篇

关键词:小学科学阅读; 有效引导; 策略浅议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3-047-001

一、创设环境,营造学生科学阅读氛围

“近朱者近,近墨者黑”阐述的是环境对人发展的重要性,这句名言对教育有着很好的启示作用,要有效培养学生科学阅读的兴趣,无疑要特别注重科学阅读场的构建,让学生置身其中,油然而生阅读的渴望。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的每堵墙,每个角落,悬挂科学家画像,张贴名言警句、布置科学新闻栏等,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可以有效建设班级图书角,鼓励学生带来自己常读的科学书籍,同时从学校图书馆精选图书充实,让学生随手拿到书,随时随地可读书;可以强化家校联系,鼓励有条件的家庭为孩子建立中、小型“书架”,倡导“亲子阅读”……如此,让孩子生活在浓郁的科学阅读氛围之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势必对孩子科学阅读兴趣建立产生积极影响。

二、以身为范,激发学生科学阅读欲望

科学教师要勤于阅读,广泛了解科学知识、科学原理、科学方法、科学故事等,这既是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有利于对学生科学阅读产生正面的影响。这一方面是因为小学生有着强烈的“从师”心理,老师喜欢什么,他们总是自觉效仿;另一方面,善于阅读的老师知识面宽阔,学生也喜欢与之交谈,当讨论时学生为老师“无所不知”“万事通”而震惊时,老师可以相机告诉学生,某某知识出自《小哥白尼》,某某知识出自《科学大众》,某某知识出自“科普在线”……这时学生就会主动阅读。

当然,也有学生有“心动”而无“行动”,这时,老师可以做更过细的工作,可以在课上或课外,相机提出一些问题,而当遇到困难时,老师可以建议学生到相应的媒介中查找资料,并告诉学生过几天我们还会讨论这个问题,这样学生就会带着目的去阅读,并在一次次这样的过程中有效养成自己的阅读习惯。同时,老师还可以和学生一起阅读,师生共读某一本书或某一个章节,然后组织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层次感受阅读的价值和快乐。

三、评价激励,强化学生科学阅读热情

学生科学阅读的内在需要可以很好地驱动学生的阅读行为,但“一阵风”“虎头蛇尾”现象屡见不鲜,这就需要老师采用有效策略,不断鼓励,有效持续学生的科学阅读热情,比如:信息会,科学故事或科学知识竞赛、阅读之星评比等。

信息会主要是引导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科学阅读中的所得所感,这种信息来源可以来自于书籍,也可以来自网络、报刊杂志亦或电视新闻;可以是学生搜集到的最新奇有趣的科学知识,也可以是学生极感兴趣的科学事件,如“火星探索”“神十与天宫一号对接”“辽宁号航空母舰”等。如此的展示,既能有效丰富学生群体的知识面,又可以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积极情感,同时,在展示中学生还会产生强烈的自豪感,深层次感受阅读的快乐。

科学故事或科学知识竞赛活动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引导策略。在“科学故事”竞赛中,随着学生绘声绘色的描述,牛顿、爱因斯坦、瓦特、陈景润、李四光等科学巨人走进孩子们的心田,科学家研究时的专注、严谨,使孩子们一次次震撼,孩子们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与感染。科学知识竞赛一般围绕某一主题进行,这就需要孩子们事前进行专题阅读,了解相关科学知识,这个过程无疑会促使学生更好阅读。

阅读之星评比是一种综合性引导策略,具体可以采用“累计积分制”,如阅读一本书得1分,参加一次信息或科学知识竞赛得1分,撰写一篇研究报告得1分……累计积分达到一定程度评为一星,并进而评为二星、三星等,如此,学生就有了一个可持续的努力方向,从而长期有效地延续学生的科学阅读热情。

四、相机指导,培养学生科学阅读能力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埃德加・富尔这一观点给我们科学阅读很好的启发,科学阅读不仅需要解决学生“想不想阅读”的问题,也需要解决“如何进行阅读”的问题,正确的科学阅读方法不仅可以有效提高阅读的效率,更可以控制和调节学生信息加工的过程。

方法一:目标先行

提高阅读效率的首要前提就是明确阅读的目的,这一点对小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学生虽然进行了阅读,但对有关问题却无法准确把握,如指导学生阅读《有利于生存的本领》一文,一开始,笔者没有明确阅读的要求,事后学生的汇报相当杂乱无章,对有关问题把握不准确,为此,笔者提出阅读的目的:“了解动物、植物为了生存形成了哪些本领”,学生再次阅读后的汇报条理清晰,阅读效率明显提高。

方法二:读思结合

“学而不思则罔”,孩子认为一味读书却不思考,就无法深刻理解阅读内容的涵义,这一点同样对科学阅读指导提出明确要求,科学阅读指导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边读边思,当然有必要时,还需要学会在“读”“思”的基础上实践,如阅读《新能源》时,需要学生在阅读时,边思考“有哪些新能源?”“这些新能源应该如何利用?”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完成一些小制作、小发明等。

方法三:有效整理

科学知识竞赛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科学素养是现代人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科学素养的培养得从娃娃抓起。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幼儿科学教育的实施,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幼儿科学教育的质量。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提高的前提和基础。针对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偏低的现状,应该从重视科学教育,改变课程设置、运用多种途径等方面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科学素养的内涵及相关概念

“准幼儿教师”是指学习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统称。根据所在学校级别的不同主要分为三大类:本科层次及以上的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科层次的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还有就是一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文章中将这些统称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或“准幼儿教师”。

学前教育是指对出生至六、七岁前儿童的教育,包括幼儿园教育、学前社会教育和学前家庭教育。学前教育主要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各类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师、科研人员及相关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广播、影视、书刊等各类大众传媒的策划与制作人员,相关企业(如儿童玩具、儿童服装和食品等)的设计与制作专业人员。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科学素养主要指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已经被人所接受的科学知识的理解,主要是一些概念性知识,诸如一些事实、法则以及有关自然世界的理论;二是对一些科学探究方法和程序的理解,主要是了解科学知识如何产生,如何发展,以及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等;三是对科学作为一项社会文化事业的理解,了解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科学的应用问题,了解其中的问题、争论以及它们的解决方法。文章中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具有正确的科学世界观及良好的科学精神和态度;具有较强的科学探究、创新、思考及实践能力;具备较扎实的、系统的科学知识体系。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现状

2006年1月9日全国科学技术大会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总书记在这次大会上指出要在全社会广为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接受科学技术的武装,进一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科学素养的培养得从娃娃抓起,幼儿园是实施幼儿教育的主阵地,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幼儿科学教育的实施,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幼儿科学教育的质量。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提高的前提和基础。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偏低,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不高

“五四”时代陈独秀曾经述说当年平民百姓科学思想的不足:“农不知科学,故无择种去虫之术。工不知科学,故货弃于地,战斗生事之所需—仰给于异国。商不知科学,故惟识阁取近利,未来之胜算,无容心焉。”今天我们放眼看去,应当承认,上述科学知识层面的欠缺虽有所改善,但科学精神的匾乏仍是不容忽视的现象。

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课程范围比较广,既有普通心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教育学、教育统计与测量、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课程与教学论等专业基础课;又有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卫生学、幼儿园课程、幼儿游戏、中外幼儿教育史、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幼儿玩具设计与制作、幼儿园管理、幼儿园评价等专业主干课;还有钢琴、声乐、舞蹈,乐理、视唱、练耳,幼儿园实用美术、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等专业技能技巧课。大多数学生比较喜欢儿童舞蹈、钢琴演奏等技能技巧课,对于专业主干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热情不高。另外,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有限的科学知识的教学中,多注重对知识结论的学习;重视演绎、忽视归纳;重视结果、忽视过程;重视机械记忆、忽视思考存疑;很少实践探究式学习等。科学学习的本身是很有乐趣的事,但由于各项科学知识的逻辑性、抽象性等特点,再加上不恰当的教学方式致使不少学生对科学学习产生枯燥感和排斥感,削弱了学生本应有的科学兴趣和热情,导致学生科学精神的缺失。

(二)科学基础薄弱,科学素养水平较低

目前在学前教育专业招生中,除个别院校文理兼收外,绝大多数只招收文史类学生。这些学生在高中阶段接受的是文理分科教育,造成学生文理知识结构的不对称。此外,升学利益的驱动,文科学生对数学以外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也往往“无暇顾及”,虽然他们在初中阶段曾学习过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自然科学课程,但这些课程均是各自范围内一些分立、具体的概念和规律,对自然界一般性、统一的概念、原理重视不够。对于天文学、宇宙学方面的常识,他们在中学阶段更是较少系统学习。至于一些对现代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知识,特别是前沿知识,中学阶段更是涉及不多。她们虽然已顺利考人大学,但是,文史类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基础普遍薄弱,科学探究、创新、思考及实践能力较弱,科学素养水平较低。

三、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对策思考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水平较低的现状不适应社会及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需要,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势在必行。

(一)重视科学教育,激发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

科学学习的兴趣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来说,科学的启蒙更多的是科学兴趣的培育。一个缺乏科学兴趣的老师怎能唤醒幼儿的科学兴趣呢?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通常是文史类出身,高考时之所以选择文科,有的是因为理科基础薄弱,有的则是对理科知识不感兴趣,再经过专门的文科学习,造成了自然科学认知结构的不良,渐渐失去了科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因此,唤起兴趣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有效学习科学教育的重要前提和保障。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每当我们致力于影响学生的认知结构,以便最大限度提高意义学习和保持时,我们就深人到了教育过程的核心。”为此,要注意知识学习的基本性与基础性,有效激活学生认知结构的知识生长点,以保持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在内容的选择上考虑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生活实际的需要;在教学方法和形式上要多样化,尽可能运用多媒体和实践操作方法等,开展多种科学兴趣小组和科学知识竞赛,改变因中学阶段过高的学习压力导致的对科学的枯燥看法和态度,逐渐营造校园科技创新的氛围。

(二)建立系统的科学教育体系,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课程建设是当前高职高专及高等师范院校推动素质教育的核心举措,也是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渠道。要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就应该建构新的科学课程体系,实现文理渗透,面向学生增设科学史、科学社会学、科学哲学、STS等综合课程,使科学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科学教育要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而且要贯穿于专业教育之中,掌握科学方法中的哲学方法、一般方法和具体方法,培养大批基础扎实、宽厚、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领域专业训练的复合型人才,以增强社会的适应性。学生应该重点掌握通用的一般方法,如自然科学中的常规方法(如观察与实验、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理想化等)与非常规方法(如自觉与灵感、科学美学思想等)。通过科学方法教育,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常用的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掌握具体的科学方法,并进行必要的科学思维训练(包括严格的逻辑思维训练和非理性、非逻辑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前,国外许多先进大学奉行的都是“通才教育”模式,即大学科学教育课程应覆盖所有学生,尤其是文科学生,应接受一年或一年以上的基本科学教育,这种教育不是专业教育,而是一种通识教育,旨在提高科学素养,其开设方式主要通过开设科学教育必修课。

然而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科学教育课程的比例很少,而且这些课程主要是分布在第一、二学年,课时量也不多,到了第三、四学年的课程体系中,有关科学教育的课程更是少之甚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集中在学前专业主干课程和技能技巧课,据了解,很多学生在钢琴、舞蹈、活动设计等技能技巧课程上花费了绝大部分时间,在课程体系中缺乏系统的科学教育课程。可以把科学教育内容渗透于人文社会课程中。若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设过多的科学教育课程,可能负担过重。一方面,可以建构一种文理融合的课程,如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的内容可以放在人文社会科学(历史和哲学课程)中,把科学、科技与社会关系的内容可以安扫浓社会研究课程中学习。另一方面,从人文学科中挖掘科学素养的内涵。从而构建系统、有校的科学教育体系,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三)在多途径中开展科学教育,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1、组织各种科学兴趣小组,开展科普讲座

学生需要定期和不定期地举办科普讲座,组织参观科普展览,科普论文评奖活动等,对提高其科学素养很有帮助。第一,鼓励学生阅读大量的科普书籍。如阅读现代科技方面的书籍,可弥补他们对现代科学知识及其发展状况的空白。很多科普读物,都是科学发明的开拓者或诺贝尔奖获得者自己的著作,既有趣,又很适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阅读。第二,鼓励学生走进实验室,让他们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杜威认为,儿童生来具有四类兴趣或本能:“社会本能”“制作本能”“探究本能”与“艺术性本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科学教育最适合发展儿童的探究本能,教师要为其提供广阔的空间和舞台,这就要求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能熟练实施探究式科学教育的幼儿教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在学校期间就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探究式科学学习的能力。

结合学生的不同需要组建各类科学兴趣小组。如“天文兴趣小组”、“数理爱好者协会”、“自发组织理论讨论会”、“摄影爱好者协会”、“环保兴趣小组”、“机器人研究会”、“家用电器小发明小组”、“现代通讯研究会”等等。科学兴趣小组可以让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思想变成现实。发动兴趣小组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各种废旧或容易得到、价格比较便宜的材料或工具,自己建立实验室,自己管理,这比实验室开放更切合实际。为了更好地鼓励学生搞研究,在科学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考虑学生头脑中的已有经验及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实施发现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在教学成绩的评定上应该灵活、科学而多样化。这是一种很好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尝试。让学生真正感觉到学有所乐.学右所长.学有所用。

2、营造良好的、崇尚科学的教育环境

营造良好的、崇尚科学的教育环境,可以通过组织系列人文讲坛,建立积极活动的科技协会,创办科技小刊物,举办校园科技节、体育节、文化节等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活跃校园科学文化氛围。在继续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和实用技术的同时,紧跟时展步伐,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丰富科普宣传内容,切实加大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观点和科学方法的传播力度,不断提高学生在科普工作中的参与程度。充分发挥科技场馆、博物馆、动植物园、科技活动场所和科普宣传画廊等基础设施的平台作用,坚持培训与宣传相结合,研究和探索符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际的科普发展措施,从而切实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

3、开展各类科学知识竞赛,加深对科学知识和概念的理解。

科学知识竞赛范文第8篇

一、充分利用学校的自然资源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非常重视自然景观的建设,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的花草树木和绿地,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进行更多的科学实践。

1.建立植物身份证

我们学校校园里绿树成荫,花团锦簇,令人赏心悦目,却留下了一点小小的遗憾――各种植物因为没有名称标识,老师和孩子们对一些植物叫不出名字来,更不要说对这些植物特性的深入了解。为此,我们给学校每种植物设计了“身份证”。首先我们向林业局专家请教了学校各种植物的名称,再让六年级的学生根据名称在网上查询它们的相关资料,给每种植物制作蓝底白字的小标牌戴在身上作为它们的“身份证”。植物“身份证”主要包含植物身份证号码、名称(学名、别名)、所属科目、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应用价值等。由于标牌的统一,成为了学校文化建设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同时,植物“身份证”的建立,充实了学生的植物科普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中的植物进行观察、比较、研究,培养他们热爱植物、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浓厚兴趣。

2.让校园的绿地更绚丽多彩

充分利用有限的绿地资源,规划出一块花卉培育基地。这样,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动手、观察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会让学生更加珍爱学校的花草树木,同时也美化了我们的校园。

比如,我校根据科学课教学内容,发动三年级学生种植凤仙花,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种植一到两株凤仙花,定期浇水、施肥。定时观察、记录它们的生长情况,每周五利用自习的时间,各小组汇报他们种植的凤仙花生长情况,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同时,四年级学生种植其他(蒲公英、月季花、牵牛花等)花卉。重点观察它们的萌发、生长、开花、结果的过程,了解阳光、水分、养分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向低年级同学讲解植物生长的基本知识。

二、有效地利用校园设施设备

我们不仅要在校园自然景观建设中融入科学元素,也要充分有效地利用校园的一些设施设备,特别是被大家忽略的地方,建设起科学知识宣传基地,让学生在科学充满科学氛围的环境中受到熏陶。

1.建设好气象公告栏

利用学校的百叶箱,把四、五年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天早上、中午、下午轮流观察,记录每天的云量、气温、降水量、风速、风向。公布在学校设立的气象公告栏内,学生通过边学习、边观察、边记录、边公布,不仅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了他们科学探究的兴趣,更激发了全校师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还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和品质,养成了他们、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2.建设科技走廊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我们的教育应该让每一堵墙都说话”。

教学楼的走廊是人们容易忽视的空间,认为只是学生来去匆匆的过道而已,其实它是学生亲密接触的空间,是学生课间休息、娱乐的重要场所,学生每天不知要走多少趟,在这来去过程中也不知要发生多少事。因此,在走廊上营造一种科学文化氛围,来影响学生言行,对学生进行科普知识宣传,科学家简介,这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3.建立科学小屋

根据学校整体规划,可将教学楼一楼闲置的楼梯间或其它闲置空间布置为科学小屋。科学老师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指导学生制作的风筝、万花筒、百倍放大镜、船的模型、植物的标本等科技小作品,在科学小屋里进行展示。科学小屋里还可陈放一些科技图书,摆上一些小桌凳,学生在参观欣赏这些作品的同时,还可通过阅读这些科技图书了解这些作品的制作方法及原理。

三、开展形式多样科学学科竞赛活动

形式多样的校园竞赛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科学具有很强的活动性和实践性,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学学科竞赛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动手动脑中,由被动的接受科学知识转变为主动的参与,亲身去感受科学、认识科学、热爱科学,还有利于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

1.定期举行手抄报比赛

每学期分年级或年段举办一次专题科技手抄报比赛,低年级手抄报主要以绘画为主,中高年级要求图文并茂,文字为主。每次手抄报比赛确定一个主题,如消防知识、防震减灾知识、生命知识、地球物理知识、化学知识等内容。获奖的作品在全校进行公开展示。既美化了校园,又学到了许多科学知识。

2.开展丰富的科学知识竞赛

每学期可分年级或年段开展一次科学知识竞赛活动,科学知识竞赛的内容80%左右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上的,20%左右为开放性的课外内容。活动形式可以分为书面答题和口头答题两种,书面答题题型为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和问答题等。口头答题题型为必答题、抢答题和选答题等。这样的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促使学生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培养了学生学习科学兴趣。

科学知识竞赛范文第9篇

一、发展经济实体,落实经济责任制,巩固科协经济基础。

今年初,我们对办公室内部机构和作用进行了调整,并相应制定了经济责任制考核办法和职能作用考核办法。打破了过去的统算统分,形成了按经济效益和职能作用独立的考核机制。明确了各部门工作的指标和目标,并实行独立核算。一年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科协自己创办的机械加工厂在去年股份制改造的基础上,实现了经理和骨干的新老交替。使企业在年轻化、产品化、规模化方面有了新的进展。经济效益得到巩固。科技楼自年初施行独立承包以来,充分挖掘内部潜力,不断寻求新得经济增长点,调整资产和人才的合理配置。经营和管理有了很大提高。不但承担起科技楼所有消耗费用和办公室一半在职职工的工资,还自费更新了一部捷达汽车。增加了科协的自有资产。办公室本部在搞好科协活动的同时,注意资金的合理利用和投资收益的回收。有效的保证了科协的经济来源。弥补了失去厂内科技咨询业务收入的损失。为科协的生存和科技活动的开展提供和了有利的保障。

二、围绕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开展科协活动。

我们对办公室内部机构的调整和独立考核机制的实施,使办公室本部的职能作用突出出来。使我们可以拿出更多的精力,投入科协活动的开展。今年,我们围绕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在科普宣传、科技论文评选、科技讲座、科技培训以及丰富科技人员业余文化生活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5配合社会形势和工厂中心工作,开展政治与科普宣传教育。今年我们的科普橱窗共出刊八期。(160个版面)

5春节前,我们与厂报社联合,搞了一期集知识性、科技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科技知识竞赛活动。主要内容是一年来厂报上刊载的工厂科技信息、科技动态以及与铁路机车车辆行业有关的科普知识。全厂职工踊跃参加,共收到答卷846份,由于大家认真查阅有关资料,答卷的正确率很高。有124人获奖。

5今年三月,我们还组织全厂科技人员参加了中国科协举办的科学知识答题活动。我们作为一个分赛区,把中国科普研究所出的科学知识竞赛题转载在厂报上。还买了80本《当代科学知识》发至各科协分会供大家参考。此次活动得到广泛参与,共收到答卷1860份。(全部报到中国科协科学知识竞赛组委会)经验卷,95分以上的就有951份。我们为随机抽取的120名参赛者发了奖。此次活动获中国科协科学知识竞赛组委会组织奖。5今年上半年,我们组织了科技论文评选活动。对征集来自科技一线的40篇科技论文,组成了包括总师、副总师在内的专家评审组进行了认真的评审。最后以打分的办法评出一等论文二篇,(各奖1000元);二等论文四篇,(各奖800元);三等论文六篇,(各奖500元);四等论文八篇,(各奖100元)。并将入选论文编辑成科技论文集印刷1000册,用于厂内外科技交流。我们还从中优选四篇推荐参加第四届**工业企业优秀科技论文评选。其中两篇获三等奖,两篇获鼓励奖。

55月16日,协助**市技协在我厂工人文化宫举办了由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袁正光教授主讲的科技报告会。各单位参加报告会的有600多人,其中我厂职工有近500人参加。

5今年9月中旬至11月中旬,我厂科协配合教育处,举办了工厂中层领导干部微机基础知识普及培训班。以适应办公自动化和信息化的要求,提高其掌握、运用微机进行办公的能力。这次参加培训的共有196人,按不同的基础分为A、B、C三个班,每周半天脱产学习,有考核,有考试。大家感到收获很大。

5在“**科技周”活动中,我们组织科协、技协骨干50多人,参观了中国科技馆、观看了穹幕电影《梦想成真》并游览了居庸关长城。

5评选厂级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26名,并又科协出资组织他们赴张家界、三峡参观旅游。

5今年,我们出资两万多元给全厂1400多名科协、技协会员每人购买了一本由我们总公司编辑出版的《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新技术》,做为日常学习的科普资料。也为我们下一步组织科普知识竞赛打下基础。

5今年我们还在全厂科技人员中,组织了业余飞标比赛。先给各分会配置了120个标盘,让大家练习、选拔,然后进行分组预、决赛。共有近千人兴致勃勃地参加了这项活动。

三、配合厂工会开展“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今年四月份,厂工会下发文件,决定在全厂职工中开展以“技术比赛”、“创一新”和“征三绝”(绝活、绝技、绝招)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我们科技协办公室做为组织成员之一,积极配合这项活动的开展。

“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是以年度为考核的。明年“五一”节前进行总结表彰。开展半年来,已经初见成效。截止到目前的统计,各分会在“技术比赛”活动中,参加技术培训的达45个工种,1045人次;参加各种(主要是焊工、车工和油工)技术比赛的达852人次;在“创一新”活动中,学习一门新知识的达1698人次;掌握一门新技能的达563人次;应用一门新技术的达915人次;改进一项新工艺达53项;攻克一项技术难题达118项;推广一项科技成果达13项;创造一项操作方法达40项;总结一套新服务模式达52项;制作一项小工装达154项;搞一项技术革新达164项;提一项合理化建议达766项;刷新一项记录达7项。在“征三绝”活动中,共征集绝活、绝技、绝招11项。这些阶段性成果预示这一活动具有很大的发展性和可操作性。必将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这将是我们科技协明年的主要工作内容。200*年即将过去,新的世纪即将到来。在国家整个宏观经济日趋好转的形势下,我们盼望国企在改革、发展方面有更大的进展,也盼望科协工作更多地得到社会和企业的支持。我们将继续努力工作,发挥科协的作用,以自己的实际工作赢得企业得重视和支持。

科学知识竞赛范文第10篇

21世纪是一个变化神速的时代,技术、经济和政治、文化领域的巨大变革为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可能和机遇,也带来了众多的未知风险和潜在隐患。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在加强,国际政治多元化的格局仍然存在。和平与发展虽为世界各族人民的良好愿望,但整个地球并不平静。军备竞赛、核武器的研制、空间技术竞争、贸易摩擦等等每天都在上演。虽然人类的异化得到许多人的认同,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成不争的事实存在着。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科技成果,而且一些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要依赖新的技术去解决,而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只达到3.27%,是日本,加拿大和欧盟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年前的水平。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和时代背景下,作为未来主人和生力军的大学生们,就决不能再作“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文弱书生了。就必须打破文理分科隘口,广读各科书籍,做到真正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晓达中外各国风情民俗、地理状况,了解人类技术成就和文明成果。只有这样,才能在当代国际风云的变幻莫测中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坚持正确的民族立场,掌握先进的技术手段,培养正确的生活观念,树立正确的环境能源意识,领悟世界先进的物质精神文明成果,更好地做好社会和时代的主人。

2文科生阅读自然科学类书籍是当前大学生自身就业与工作的需要

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的不确定性和职业的不稳定性,使所学专业与所选择工作要求相脱节的情况大量存在,无形中加大了就业风险。而文科专业中的历史学、哲学、法学和管理学是初次就业对口位率最低的学科,供需失衡也造成法学学生成为就业率最低的专业。要应对这样的局面,就必须尽量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自主学习自然科学类相关知识,以便扩大择业范围,更好地在职业竞争中把握机会,获取成功。当前文科生毕业后在工作中突显的一些问题也让更多的人呼吁打破专业局限,以便培养全面优秀的专业人才。中国新闻网2009年3月13日引《检查日报》中《代表委员称文理分科不改革无法造就法学大家》一文中,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侯欣一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主任曹义孙对记者的谈话充分表达了对当前法学生在文理分科背景下表现出的“先天不足”的感慨。侯欣一强调:“法学人才除了法律专业素养以外,还应具备两种素养,一种是人文素养,一种就是科学素养”。“一个法律问题背后肯定有非常复杂的社会因素,没有对社会的解读,只会生搬硬套,怎么会成为优秀的法律人才”,“只有人文素养,没有科学素养,也不行。比如知识产权这门课,文科背景下的学生就无法深入进去,一遇到技术层面的问题,就卡壳了,而有些教师自己也是不通的。”[3]而在现实生活中,法学专业人员在解决房地产、知识产权等涉及多项技术指标的法律纠纷时表现出来的失误和纰漏更是让众多的社会人士闻之寒心。而一些具备自然科学相关知识的人员则在法学领域做出了惊人业绩。如被喻为“神探”、“中国的福尔摩斯”的世界著名的刑事鉴识专家李昌钰,早年取得的是警察和刑事科学学位,之后又获得的是纽约大学生物化学及分子化学硕士和博士学位,许多侦查结果的取得,都依赖其掌握的化学和生物学知识。而这是大多法学人员不具备的。这些都说明,在当前社会条件下,文科生特别是文科专业中实践性最强的法学专业学生,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

3促进文科生自然科学类书籍阅读的引导策略

3.1积极聘请自然科学领域专家学者开展讲座,营造多学科交叉综合的学术交流氛围

文科生缺乏理科自然科学知识,理科生缺乏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素养,是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理科生人文素养的缺乏问题已有多人撰文讨论并引起社会关注而加以改善,许多理科院校都不断聘请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到校交流讲学,以便向师生渗透人文社科知识,加强其文化素养。而对文科生自然科学类知识的欠缺问题加以撰文讨论的则几乎为零。文科院校开展学术讲座或交流会议也多以与专业设置和学科属性相同或相近为主,很少聘请本专业或学科以外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讲学。如2009年是西北政法大学开展学术讲座和交流比较多的一年,粗略统计全年共开展讲座和学术报告108场。除5场题目未报外,其中政治法学类76场,占总数的70.4%,哲学、文化、社会学共11场,占总数的10.2%,经济、管理6场,占5.6%,英语3场,占2.7%,教育及就业专题5场,占4.6%,其它两场,一场为《图示的态度和方法》,一场为国家授时中心的董军主讲的《现代时间斗量于北京时间》,显出明显的自然科学技术特点,但占总量不到3%。由此可见文科院校学术交流活动中的倾向性和局限性,而当前学术和社会问题呈现出多学科交叉发展、综合治理的趋势,作为学术文化重阵的大学,就应积极感知和响应社会发展趋势,努力挣脱自身专业和领域局限,关注其它专业和自然科学发展动态,积极与自然科学领域单位和个人进行交流和合作,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创造访学讲学契机,从而打破专业学术局限,开阔师生思维视野,为增强理科素养、完善知识结构创造良好的学术交流和文化渗透氛围。

3.2针对图书介绍薄弱环节,加大自然科学类书籍介绍力度

现代开放宽松的图书阅览环境下,对图书的介绍推广亦是形式多样,不一而足。有大型书店的热销书或新书推介、网上图书资源的重点书目介绍、电视或广播节目中对名小说或书籍的导读。而大学生进入校门后,有教育部高教司指定的大学生必读书目100种,各专业老师也会开列本专业所须阅读的书目,梁启超、胡适等人也曾开列过青年必读书目。但仔细考察各家所列书目,大都倾向于人文社科领域,涉及自然科学类的书籍极少。这样使得整个社会阅读超于功利性、消遣性和单一性,不利于在全民范围内形成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科普环境,不利于全民科技意识的树立和提高。介于此,各图书文化事业机构和单位团体,特别是肩负着培养国家人文社科领域人才的文科院校,就要针对这一薄弱环节,改变跟风趋势作风,积极引进自然科学类书籍和文献载体,利用音响、视频、报刊、网页等多种方式向读者灌输科学精神、科学理念、科技生态知识和意识,介绍优秀的自然科学读物和文献资源,调动其阅读兴趣和积极性。

3.3突破专业局限,开展自然科学类知识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

中小学自然科学知识竞赛比较普遍,而文科大学生自然科学知识竞赛并不多见。2008年江苏省举行了首届文科大学生自然科学知识竞赛,是这方面的创举[4]。此举是在认识到“大学生科学素质的高低,对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因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科学素质结构存在明显缺陷”,响应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为激发大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热情,提高文科大学生的自然科学素质而实行的。其主要知识点和要求为:①重点了解物质、能量、信息和宇宙、地球、生命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运用这些知识的主要方法。②一般了解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的内涵、外延、作用和发展概况;了解科学技术的性质、功能、历史和发展趋势,及其对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活的影响,掌握尊重科学方面的基本要求,了解学科体系的结构和布局,相互间的分工、联结、交叉与融合,以及由此形成的功效,了解资源和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基本知识[5]。可以说较为全面地涵盖了自然科学领域的知识点和理论体系。这种通过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兴趣的方式,变被动为主动,不但能起到较好的刺激作用,而且能起到良好的引导和知识普及作用,值得文科院校借鉴推广。此外还可通过定期参加自然科学实验室活动、野外考察、参观科技馆、制作手工机械等方式,调动其学习阅读自然科学类书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科技意识,提高科学素养,完善知识结构,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上一篇:数学竞赛试题范文 下一篇:劳动竞赛动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