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育可持续发展中女大学生培养策略研究

时间:2022-10-03 04:06:35

外语教育可持续发展中女大学生培养策略研究

[摘要]从外语教育可持续发展视角出发,探讨高校外语类女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特征。结合女性认知心理特点,探讨外语类女大学生外语教育、职业规划和就业创业过程中的重要关联因素,提出实现高校外语类女大学生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具体培养策略。

[关键词]外语教育可持续发展;女大学生;认知心理特点;职业规划;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634(2012)04—0061—03

0 引言

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是近年学界十分关注的课题。著名教育家潘懋元指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方面面,从发展战略、培养目标、到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等,都能从可持续发展理论中得到启发。张有声研究员总结了国内外对高教可持续发展的四种研究视角,即功能作用视角、条件关系视角、系统评价视角和因素视角,认为高教可持续发展是个多因素、多关系、多侧面的系统工程,只有通过对高等教育的社会性、经济性和教育性进行整体研究,才可能形成较为全面的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理论。

当前学者对高校外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探讨主要围绕教学改革、教师因素、内涵和途径等,这些重要视角为外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有意义的指导。高等教育的服务对象是大学生,从大学生群体本体出发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当前并不多见。外语类女大学生是高校外语教育对象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外语类学生总数的五分之四之多。外语类女大学生因其性别、专业特点以及培养教育和就业途径的特殊性,她们的教育可持续发展具有特殊性。本文从可持续发展视角出发,探讨高校外语类女大学生可持续发展培养策略。

1 高校外语类女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特征

在全球化的今天,高校外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稳定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外语教育一直以来也是受政治、经济和外交因素影响最大的一门高等教育门类,以20世纪70年代前的俄语教育和80年代以来的英语教育为例,可以清楚地看到外语教育发展路径的特殊性。与此同时,外语教育也反过来深刻影响着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总之,外语教育是当前教育与社会发展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高校外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得到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一些学者已对高校外语教育可持续发展内涵做出了具体的探讨,认为高校外语教育可持续发展具有多层次内涵。在人才培养层面上,可持续性意味着高校教育能够培养出高素质、宽口径、能变通的外语人才;在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层面上,可持续性意味着高校外语教育既能满足当前社会群体和行业需求,也能应对未来社会的外语需求;在外语教育机构自身发展层面上,可持续性意味着教育机构取得令人满意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进入良性循环。

无论从不同外语语种,还是不同外语培养层次来看,高校外语类女大学生均占大多数,她们的教育、发展与就业牵动着教育者的目光。结合高校外语教育可持续发展内涵,以及女性外语人才的培养实践,认为高校外语类女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基于女大学生的学习发展路径、职业规划特点和工作现实三个方面进行考虑。从个体学习发展路径上看,要实现高校外语类女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味着必须培养和强化外语学习者的基本专业素质,提高其外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综合运用能力。在专业能力之外,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提高其一般学习能力,使其在校园之外的环境中,也能依据变化了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不断学习和发展。女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一直以来均得到研究者的关注。职业规划指个体对职业生涯中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和总结,对自身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身职业倾向,确定职业奋斗目标,制定出实现这一目标行之有效的计划。从外语类女大学生职业规划视角上看,实现外语类女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目标,做出积极合理的职业生涯主客观条件评估;同时,加强女大学生职业规划培训,使其更加了解社会形势,更加了解自身。从工作现实上看,实现外语类女大学生可持续的发展,女性外语学习者要具备符合社会工作现实的能力要素,同时加强自身修养,培养多方面的能力,不断学习进步。

总之,外语类女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培养专业素质优秀、择业口径宽泛、就业灵活性强的高校女毕业生。学校教育既要满足外语学习者基本能力培养要求,又能着眼于女性大学生独特的职业发展途径。让女大学生的知识水平及实践能力在就业、创业中更好地与自身特色和社会需求相契合,使女大学生在可以预见的工作岗位,以及将来可能变化的环境中,具有不断调整适应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显然,作为外语教育中的主要主体,外语类女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外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2 高校外语类女大学生的认知心理与人格特征

彭贤等的研究显示,男女大学生在认知风格方面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男生在思想和感觉维度占优势,女生在感情和直觉维度占优势。此外,在语言表达方面,女生比男生表现出明显的优势。王登峰等基于理论和实证,比较了中西方人格结构,指出中国人具有外向性、人际关系、行事风格、才干、情绪性、善良和处事态度等7大人格维度,美国人则具有外向性、愉悦性、公正严谨性、情绪稳定性和开放性5大人格维度。

高校外语类女大学生的认知心理,因其性别、外国语言文化专业特点以及外语教育方式和氛围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从认知特点上看,外语类女大学生普遍具有较好的外语学习能力,包括语音编码能力、语法敏感性、归纳性语言学习能力以及机械记忆能力等。她们在处理非逻辑性的语言材料,进行语言和文化范围内的推理和判断时,具有一定优势。此外,由于外语文化载体的作用,外语类女大学生认识问题视角或较为开放或较为单一西化一场依赖型和场独立型认知风格均可出现。

从情感等心理因素上看,外语类女大学生,因为其所具有的外语语言、历史和文化等背景知识,相对而言,她们具有比较好的跨文化移情,能够在跨文化沟通中,用比较多元的视角,比较平和与宽容地沟通和理解。

上一篇:我班的三位“魔女” 下一篇:笑对人生 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