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技术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10-03 03:19:48

信息化技术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文言文因其文本的特殊性,难教难学,是中学教学中的比较难处理的一块内容。但是信息网络化的今天,如果借助新信息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文言文教与学有帮助,使文言文教学在效率上、趣味上都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采用音像结合的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大脑分功能不同的两半球:左半球控制人的抽象思维、逻辑推理、说话、写作等活动。右半球控制人的形象思维、音乐欣赏、美术欣赏等活动。我们在课堂上大多使用左半球进行工作,而右半球处于休息状态,如果能听听轻音乐,右半球会受到刺激而兴奋,能改变人的脑电波的节奏,左半球的疲劳因此能得到减轻,思维效率也能得以提高。所以,在课间播放中国的古典音乐,能帮助学生尽快进入状态,投入到文言文的学习中。如《赤壁之战》可以选用节奏激烈的琵琶曲《十面埋伏》,再配以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的壮烈场景,营造出一种恢宏的战争气氛。《爱莲说》可选用曲调清新的古筝曲《清莲乐府》,配以杭州风景VCD中曲苑风荷的景致,让学生感受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通过音乐画面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从上节课的思维中走出来,进入文言文的学习中。

二、多方采集音像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由此可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教学的目的,导入新课是整堂课的关键环节,新课的导入是教师把学生引入兴趣的大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重要步骤。导入得实而妙,学生便心领神会,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导入得玄而奇,学生就会带着极大的好奇投入到学习;导入得新而巧,学生会愉快地走进学习。要做到这些,老师除了仔细研读课文,找准突破口之外,还需借助于信息化教学手段,将学生吸引到课堂的学习中来。京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将此引入文言文教学,让学生在京韵京味中学习文言文,能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如教《长亭送别》时,可以将电影《长亭送别》录像或VCD片段逐一截取下来,做成幻灯片,让学生观看其中片段,先入境。“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新课的导入中,只要我们精心设计,再辅助一定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相信导入便会像戏剧的序幕,令学生心驰神往,必能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

三、运用录音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

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教学法是一种较好的方法,这时,我们就一定要借助于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用音频来辅助教学。对篇章句段较深奥的课文,比如《前赤壁赋》、《滕王阁序》等文章,可先布置学生预习,学生在预习中将自己不能读准或不会断句的地方划出,然后老师播放录音,在听录音时请同学将自己有疑问的地方一一订正,随后再听一遍,同学小声跟读,最后全班朗读,老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进行分析。对课文内容、篇章句段较浅显易懂的课文,比如《邹忌讽齐王纳谏》《劝学》等文章,则采取学生分组分段朗读,一组朗读时,一组边听边记,对朗读中出现的错误或自己有疑惑处作标记,待朗读完后一一提出,然后听录音,进行比较讨论,作出判断,再一一订正。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此外,在播放录音的时候,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择配有音像的录音,从视觉、听觉上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

四、利用多媒体手段变抽象为具体

阅读是读者在自己原有知识基础上对信息的推理判断。如果读者对作品中的相关的信息不能理解,或理解有误,那势必会影响到对文章内容和思想的正确理解。文言作品中涉及到大量的文化、文学常识,都直接影响到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这些内容也是学生不太熟知的部分,比如《琵琶行》中学到关于琵琶女弹奏技巧高超的段落时,可运用信息化教学的动画形式播放一段琵琶独奏曲的VCD,让学生通过听觉和视觉来观察“轻拢慢捻抹复挑”的指法,感受“大珠小珠落玉盘”“冰泉冷涩弦凝绝”“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的琴声,对提到的“江州司马”就可让学生通过计算机检索古代的官职按理找到“江州司马”并阅读有关内容。这些比传统的“纸上谈兵”的方式要好得多。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辅助手段,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活力,我们要在技术运用上革新我们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在信息化更加发达的今天,我们的教学更应该结合新技术,对我们传统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做出适合时代的改进,只有这样,教学就更适合时代、更适合课堂、更适合学生。

朱凤梅,教师,现居湖北当阳。

上一篇:乐学乐教文言文 下一篇:领会编者意图 确定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