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否定斯大林个人到全面否定社会主义

时间:2022-10-03 02:04:13

从否定斯大林个人到全面否定社会主义

摘 要: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主观上歪曲、编造、丑化和否定了斯大林,客观上却损害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给马列主义的敌人制造了进攻的口实。而赫鲁晓夫的继承人戈尔巴乔夫以建设一个“人道民主的社会主义”为借口,从思想实践上彻底背离了社会主义,最终导致苏联的轰然解体。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社会主义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

关键词:秘密报告;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思想文化

中图分类号:D0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6-0058-03

如果说戈尔巴乔夫的“激进改革”彻底埋葬了苏联社会主义,那么,风起青萍之末,追根究源,苏联社会主义大厦的第一道裂缝应该是赫鲁晓夫亲手挖掘的。

一、《秘密报告》的真实目的及其后果

世人皆知,赫鲁晓夫是从《秘密报告》开始全面否定斯大林的。

《秘密报告》虽然一开头引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话,但仅仅是寻章摘句生搬硬套地引用,没有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个人崇拜这一社会历史现象作具体分析,更没有讲清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的社会原因和形成过程。赫鲁晓夫袭用了斯大林与反对派斗争的一贯做法——充当列宁的代言人,报告一开头除了引用马克思恩格斯的话外,接着写道“革命的天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的极为谦虚是闻名的”,紧接其后一口气罗列了“列宁肯定、列宁指出、列宁教导、列宁自豪地说、列宁坚决反对、列宁强调、列宁总是、列宁敏锐地觉察到、列宁担心、列宁说”[1]524-526等一共十处列宁的指示。

赫鲁晓夫一开始便称列宁为“革命的天才”,接着又不厌其烦地罗列了列宁的十条指示,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个人崇拜。那么,既然报告的目的就是反个人崇拜,为什么首先把列宁作为一尊偶像树立起来呢?仔细揣摩一下就明白:仅凭赫鲁晓夫的威望和能力根本无法撼动斯大林这尊偶像,若想搬倒这尊偶像,必须抬出一尊比斯大林更令人崇拜的偶像,这尊偶像无疑便是“革命的天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了,通过偶像打倒偶像。因此,赫鲁晓夫报告的真实目的并不是真要反个人崇拜,而是通过举起“反个人崇拜”这面大旗达到反对斯大林个人直至最终完全否定斯大林个人之目的。

应该知道,当年列宁给代表大会的信是这样指出六位政治家的缺点和不足的:斯大林“粗暴”[2]339、托洛茨基“过分自信,过分热衷于事情的纯粹行政方面”[2]339、布哈林的“理论观点能不能说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很值得怀疑”[2]339、“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在十月的那件事①当然不是偶然的,但是此事不大能归罪于他们个人”[2]339、皮达柯夫“太热衷于行政手段和事情的行政方面,以致在重大政治问题上是不能指靠他的”[2]339。赫鲁晓夫只引用列宁对斯大林的评论,无疑是为了给代表们造成列宁只对斯大林的缺点忧心忡忡的印象。

列宁对六位杰出的政治家作出了直率而坦诚的评价。从列宁的评价中发现,谁都有缺点和不足,甚至错误。似乎谁也不能胜过斯大林,谁也不是总书记的最佳人选。从这个角度看,列宁对斯大林的评价并不低于对其他五位同志的评价。

赫鲁晓夫还从“大清洗运动”、“集体化运动”、“二战”

这几个方面歪曲、编造甚至丑化斯大林,从而达到全面否定斯大林的目的。可怕的是,《秘密报告》给人的感觉是:斯大林是一个不容异见、独断专行、滥用权力、残酷狡诈、残暴无礼、病态地猜疑、动不动就杀人的独裁者和暴君,而社会主义制度就是培养独裁者和暴君的温床。这就为后来的戈尔巴乔夫提出所谓的“人道民主的社会主义”提供了历史依据。

撇开功绩不谈,斯大林模式确实存在不少的错误和缺陷:劳动者同权力异化;培植了各种各样的官僚;在社会意识中树立了教条主义的刻板模式。民权制度被塑造成个人专权和干部特权,结果就造成人们对社会的冷漠,缩小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现实意义。人们开始怀疑甚至质疑社会主义社会的可能性、必要性和美好性,从思想上动摇了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坚定信仰。修正主义者、资产阶级及其理论家们更愿意断定斯大林的错误做法必然来自社会主义,来自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本质时,他们便企图在人民群众面前使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威信扫地,把那些由于人们知道了斯大林的错误而产生的失望和愤怒情绪转移到我们整个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身上来。

从《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这份报告的题目来看,赫鲁晓夫是民主斗士,是反个人崇拜的急先锋。可就是这位民主斗士、反个人崇拜的急先锋,在他政治地位稳固之后,却走向了报告批判精神的反面,彻头彻尾地蜕化成独裁者和好大喜功的人。有人说,赫鲁晓夫全盘否定了斯大林。其实,我认为,赫鲁晓夫仅仅是部分地否定了斯大林。赫鲁晓夫虽然夸大了斯大林在“大清洗运动”、“集体化运动”、和“二战”中存在的一些错误,甚至不结合具体历史条件断章取义地选择一些历史事件来丑化和歪曲斯大林,但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上却事实上继承了“斯大林模式”。这也不奇怪,因为赫鲁晓夫根本就不是一位有创意的政治家,他没有能力跳出“斯大林模式”的圈圈,只能一面反斯大林,另一方面却无奈地沿着斯大林开创的苏联社会主义道路蹒跚前行。他就任苏共总书记的十一年,一直深深陷入这种内心的痛苦纠结中。而另一个人,一个自认为是“六十年代人”、“战争和二十大的儿女”的苏共总书记,苏联第一位总统也是最后一位总统——戈尔巴乔夫,不但否定了“斯大林模式”,而且彻底地否定了苏联社会主义事业。

二、党国精英从思想上背叛了马列主义

“我把自己家的历史与斯大林主义的后果直接联系起来,那是在已经到了斯塔夫罗波尔并且得知赫鲁晓夫报告之后的事。”[3]19

大概从这时戈尔巴乔夫便把自己归为“六十年代人”、“战争和二十大的儿女”的一代,他后来的所作所为也确实印证了这一点。

“戈尔巴乔夫在思考大清洗给苏联社会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时说:‘斯大林主义不仅教坏了刽子手,也教坏了他们的牺牲者。背叛成了一种通病。’”[3]4

上一篇:浅谈卢卡奇与马克思的物化理论 下一篇:提升黑龙江省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