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少年宫组织管理的困惑

时间:2022-10-03 01:57:11

县级少年宫组织管理的困惑

青少年宫是我国上世纪中期,为解决青少年课外活动及社会教育问题而建设的,是组织青少年开展公益性科普、文化活动的场所,是开展各种寓教于乐社会活动的场所,还是免费开放的青少年校外活动基地。从校外教育的功能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的主阵地县级少年宫的存在与发展极具必要性。然而,在走向市场经济的今天,各地体现这些发展走向的县级少年宫不但没有成为发展过程中的中流砥柱,反而由于种种尴尬现状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问题。本文从体制管理、人事管理、项目管理和资金配置四方面探讨了县级少年宫组织管理上的困惑。

1.体制管理局限造成功能定位的缺陷

从归属性质分析看,县级少年宫所一般有团属、教委管理、妇联管理和社会民办几种。团委管理其领导流动性大、许多决策者不是教育行业出身,对教育规律比较陌生,所以在功能定位上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教委管理可以较好地利用自身资源,但由于其长期以来形成了固有的管理模式,因此经营模式比较呆板,往往使少年宫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其余的管理形式更是着重表现经济利益的追求。“婆婆”太多在管理上会带来很多问题,这些社会教育机构很难提出一些共同的政策或目标,这种制度上的混乱使得社会教育系统基本处在一个各自为政的状态上。正如校外教育专家檀传宝所说:“我最担忧的问题是由谁统筹校外教育,没有一个体制性力量去推动,很难健康发展。”

2.人事管理僵化造成组织活力的缺乏

县级少年宫人事管理普遍存在专业师资力量不足、骨干教师力量薄弱、专业结构配置不合理等问题。承担提高素质教育主体的教师队伍是一个相对松散的组织,活动或者培训时参与、活动结束便离开,无法用正常考核的管理形态来规范其工作行为,又无法完全用市场化的手段来调节其工作状态,从而很难形成统一的组织目标以培养成员,继而缺乏一种形成组织文化的氛围,组织发展自然陷入活力缺乏的困境。

3.项目管理越位造成公益追求的缺位

“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最大的不同就是可以把整个社会作为教育资源来教育青少年”,中国青少年宫协会秘书处的负责人说,“社会生活的极度变化,少年儿童要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都在呼唤着社会教育的发展。”这一语道出了少年宫教育项目设置的目标:项目设置应该注重公益性,为少年儿童成长发展服务。比如,情感教育、环保教育、创业教育、公民教育等,它将起到社会文化传承、社会规范养成和社会生活技能习得等多种重要作用。

而放眼各县级少年宫,有些定位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不仅没有实施素质提升,反而成为变相的应试课堂,如语数外的补习遍地开花;有些则唯利是图,以经济利益来实施项目舍取。

分析这些项目设置,明显遵循效益优先的原则,几乎所有项目都是收费培训,公益性被大大淡化。在市场经济潮流中,县级少年宫的素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被异化,这肯定不是少年宫发展的初衷,而是市场经济冲击校外教育,加上少年宫组织没有及时理顺管理要素的结局。

4.资金配置失衡造成组织动力的缺失

县级少年宫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政府财政投入,二是培训收入。前者应该是主要来源,这样才能保障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和公益活动的正常化,才能保证少年宫组织目标功能的正常实现。

近年来,虽然我国不断加大校外教育资金投入力度,但由于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和城乡差距,导致校外教育发展很不平衡,不能做到校外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总之,投入无法满足需求的矛盾没有太多缓解。县级少年宫因经费原因活动场所总量不足、规模小、分布不均、设施老化,严重阻碍了校外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甚至影响了自身的生存。由于国家财力有限,少年宫经费投入不足始终是制约校外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各县级少年宫隶属关系不同,财政拨款渠道也不一致,但县级少年宫的经费投入往往不能够满足校外教育不断发展的需要,尤其在经济落后地区,校外教育机构经费严重紧缺。经费不足直接制约着校外教育活动场所的建设和改造,也无法为教师继续教育、提高学历水平提供保障机制。由于经费不足,一些地方的少年宫机构不同程度地出现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是最终使自己的天地愈来愈窄。

少年宫不能只追求经济效益,应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遵循人才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多方面集资办校外教育的方针,这样才能保证校外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和协调地发展。作为社会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少年宫是青少年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公益舞台,这个道理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十分清楚,但是现实的经费困难又无法回避。

另外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资金管理的不平衡还带来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吸引不到优秀的人才,经济价值是一个人价值的重要外显。尊重人的价值必定要尊重人的经济价值,在这个意义上,如果没有一定的待遇作保证,肯定没有办法组建一支道德优良、素质过硬的专业教师队伍。人是组织活动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按照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优秀的人才很难分配到各地县级少年宫组织。

所以,资金的失衡使得少年宫无论是实现组织目标还是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工作队伍都没有可能做到。

参考文献:

[1]中国儿童中心,校外教育学[M].学苑出版社,2002.

[2]张健,徐文龙等著.中国教育改革新走向——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展望[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4.

[3]杨宝忠.大教育视野中的家庭教育[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上一篇:优化作文评价策略,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下一篇:浅论媒介对高中生的影响及学校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