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辨治心悟

时间:2022-10-03 01:33:11

现代名老中医任继学教授在《悬壶漫录》中将西医所称的心力衰竭首次正式命名为心衰。

心肾阳虚,肺肝血瘀是心衰的主要病理机制

心衰病位主要在心。心肺同居于上焦,“肺朝百脉”,助心主治节,管理、调节血液运行,心与肺为气血为用的关系,若心血运行不畅,则肺气郁闭,壅塞不畅,故见咳喘,呼吸困难。心主血,脾统血。心之阳气衰竭,血运无力,血脉受阻。则脾之统血功能受损,进一步影响脾胃升降之机,导致脾胃运化失常,因此心衰者可见腹胀、纳呆、便溏或便秘等症。又因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虚气血化源不足,心失所养,日久致心体受损而发心衰。肝藏血,主疏泄,肝之疏泄不畅,则血行不利,心脉瘀阻,日久心体受损,可致心衰。反之,心衰之人,血行不畅,也影响肝胆之疏泄。肾为性命之根,五脏之阳全赖肾阳之温煦,肾阳不足,不能温煦心阳,则心阳不振,鼓动无力,血运不畅,心血瘀阻,日久心之体用俱损可发为心衰。反之,心阳虚损,心火不能下温干肾水,肾失蒸化之功,水湿内停,水饮上凌心肺可使心衰加重。可见心衰的发生,与肺脾肝肾均有密切的关系。

以上可见心衰是全身疾患,起病多缓慢,病变过程中,先由心气不足,无力推动血行,血运不畅,导致血液瘀滞于脏腑,心血瘀阻则胸中涩痛,心悸不寐:血瘀在肺,肺络受损,则咳喘,甚则咯血;血瘀在肝,阻滞肝之疏泄,则见胁肋胀痛,胁下块,压之则痛甚;血瘀于脾,则脾运不能,故见腹胀,纳呆,严重时可见呕血,便血;血瘀在肾,开阖不利则尿少,浮肿。因此,本证病人在开始阶段以气虚血瘀之征最明显。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气损及阳,正气亏损较重,阳气虚损的同时伴有阴虚,心神失养之表现而见阴阳两虚之证自候。

若病情再一步加重,导致阳气外脱,心神无主,脏腑肢体失于温养,又因汗为心之液,心气外脱,心液随气外泄,又可见心脱之危象。

古人云:气为阳,阳为气之体,气为阳之用。若阳气不振则心气虚,心气虚则心动无力,久之则心力内乏,乏久必竭,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心气虚衰而竭,则血行不畅,引起机体内外局部血虚和血瘀的病理状态。故心肾阳虚是心衰发病的根本,肺肝血瘀是心衰发病的病理结果。

辨证论治

心衰之证,为体用俱病,本虚标实之重疾,平时阳衰气弱、血瘀水结既重,发时邪盛更伤其正,为急、为危。缓时无危及生命之征。故其治则为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治标当调其营卫,祛邪为务;兼阴虚者应养阴。基本治法为益气温阳,活血化瘀利水,兼阴虚者应养阴。具体辨证分型如下。

(1)气虚血瘀:证候:心悸气短,活动后加重,左胸膺部憋闷或疼痛,夜间尤甚,疲乏无力,咳喘,或见咯血,腹胀纳呆,胁下块,下肢浮肿,尿少肢凉,颜面青黑,口唇、爪甲青紫,舌质青紫,苔厚腻,脉沉数而无力,或见促、结、代,或见雀啄、鱼翔之脉等。

治法:益气化瘀,温阳通络。

方药: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药川:黄芪、当归尾、川芎、桃仁、地龙、赤芍、红花。方中以黄芪补气温阳,桃仁、红花、赤芍、川芎、当归尾、地龙活血通络,且当归尾还有养血之功。川芎行血中之气。诸药合用,使气血充足、通畅。

若由脾虚而致腹胀、纳呆者,可用茯苓、白术、大腹皮;兼见浮肿、尿少者,可加泽泻,车前子,或合用五苓散:心痛甚者加瓜蒌、薤白、郁金。

(2)气阴两虚:证候:心悸气喘,动则加重,甚则倚息不得卧,疲乏无力,头晕,自汗盗汗,两颧发红,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失眠多梦,舌红,脉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方药:生脉散加味(《内外伤辨惑论》),药用:人参、麦冬、五昧子。方中以人参补益心气以强心,麦冬养阴润肺,清心除烦。《本草汇言》有“麦门冬……主心气不足,惊悸怔忡,健忘恍惚,精神失守”的记载。五味子养阴敛汗,安神平喘。

气虚明显者,可加黄芪、山药;阴虚重者加生地:喘甚者加葶苈子、桑白皮、杏仁。

(3)阳虚水泛:证候:心悸气喘,动则喘甚,形寒肢冷,尿少浮肿,腰酸乏力,腹胀纳呆,脘闷不适,舌体淡胖有齿痕,脉沉细或结代。

治法:益气温阳,利水消肿。

方药:真武汤(《伤寒论》)。药用:炮附子、白术、茯苓、芍药、生姜。方中炮附子能温补心肾之阳,心阳得助,则心气强壮,运血有力,使气调畅:肾阳得助则能化气行水,方使小便得利,水肿消退。白术、茯苓健脾渗湿,利水消肿。生姜温脾助阳,利水平喘。赤芍药可行瘀消肿,《别录》说:赤芍可“通顺血脉,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

诸药合用,可达到温补心肾阳气,化湿利水,化瘀通络之目的。

(4)阴阳俱虚:证候:喘悸胸满,口干咽燥,形寒肢冷,心烦少寐,自汗盗汗,倦怠嗜卧,渴而喜热饮,腰痛,手足心热,头晕,面赤呈戴阳状,口唇红赤,舌尖红赤,苔黄白相兼,脉沉细数急,或结、代。

治法:滋阴温阳,活络安神。

方药:炙甘草汤(《伤寒论》)合生脉散加减(《内外伤辨惑论》)。药用:人参、麦冬、桂枝、五味子、生地、阿胶、大枣、炙甘草、生姜、丹参。方中人参、大枣补益心气,心气力强,血脉畅通。桂枝、炙甘草、生姜温通心脉,通阳利水。麦冬、生地、阿胶、五味子养阴补血安神。丹参养血活血。诸药同用,共奏温阳滋阴,活血通络之功效。

(5)刚衰气脱: 证候:喘悸不休,烦躁不安,汗出如雨或如油,四肢厥冷,尿少浮肿,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微细欲绝或疾数无力。

治法:回阳救逆,益气固脱。

方药:急救回阳汤(《医林改错》)。药用:人参、附子、干姜、红花、白术、甘草。方中人参、甘草补益心气,使心力充足,血流畅通:白术益气健脾、渗湿消肿。附子、干姜回阳救逆,固脱止汗。红花化瘀通血脉。数药合用,共达急救回阳,益气敛汗,固脱通络之目的。

但需强调的是以上是纯中医治疗心衰的方法,本人认为必要时中西医结合也是必要的。

上一篇:肺栓塞并不少见 下一篇:禁防老年人用药引起的药源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