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管理在黄埔电厂的多种应用

时间:2022-10-03 01:32:32

对标管理在黄埔电厂的多种应用

摘要:本文简介了在电力改革浪潮中的一家老电厂,通过对标管理找出了自己与标杆企业的差距,不断改进自己,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并且使对标管理极致地应用在企业生产管理、结构管理、人员管理等各方面,通过对标管理使企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键词:对标管理;节能降耗;管理模式;创造效益

引言

对标管理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美国,当时美国的企业为了提高生产力和产品质量,发起了向日本公司学习的运动。对标管理简单的说,就是把自己的企业和先进的标杆企业作比较,发现不足,找出差距,向标杆学习,然后制定自己的目标,使自己的企业不断向标杆靠近。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使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出自己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通过向世界一流水平企业的学习,使本企业在产品质量、销售业绩等等各方面有快速的提高。因此,对标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普遍采用的管理方法之一,现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有90%应用了对标管理。

概述:黄埔电厂是一家拥有1100MW装机容量,兴建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大型老电厂。设备老化,能耗偏高,机构臃肿,人员众多是这个企业上世纪末的状况。然而,近年来自从对标管理引进该企业之后,该企业发生了翻天腹地的变化。这些变化突出反映在节能降耗(新技术改造)、结构调整、管理模式等方面。

2003年电力系统厂、网分家,国内五大发电集团、两大电网公司成立,拉开了电力体制改革的序幕。打破垄断,使电力企业走市场化道路是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的初衷;节能降耗,减少排放,是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之后一路走来,煤炭价格在不断攀升,这样的环境下,黄埔电厂这个设备老、能耗高的电力企业该何去何从?很显然,要是保持原状只能被淘汰,不愿认输的黄电人勇敢的选择了艰苦的改革创新之路,从管理上下功夫,首先将对标管理引进企业,并且让对标管理的理念深入人心,使对标管理的方法在企业得到了极致的应用,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效益。

1. 对标先进的低能耗机组,进行设备改造、技术创新,促使节能降耗

2005年,黄埔电厂先是耗资近亿元对已服役16年的#5机组进行了大范围的技术改造,在这次改造中应用了对标管理的方法,但本次对标并不局限于某家企业或某台机组,而是以国内甚至是国际领先水平为标杆进行对标,因此改造时选用的硬件设备和软件技术全部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自动化控制系统还采用了西门子公司的国际领先技术,对煤耗影响大的落后设备全部更换,对落后的工艺坚决淘汰,经过大规模的改造后使本台机组的年平均供电煤耗从原来的351克/千瓦时,下降到347克/千瓦时,以每年20亿上网电量计算,每年可节约标煤约8000吨,同时也减少了相应的污染排放。现在又对标湛江电厂同类行机组准备利用大修之际,对#6机组进行通流改造,按照设计结果,改造后#6机组供电煤耗将下降10―15克/千瓦时,年可节约标煤22000―33000吨(以每年22亿上网电量计算),每年还可多发电量2亿多千瓦时。

2. 对标国华台山电厂,进行机构调整,减轻企业负担

国华台山电厂是一家现有装机容量3000MW的大电厂,2006年末这家企业年平均仅有500多名员工,而黄电却有1500多名员工。通过对标交流,发现黄电员工多的原因主要是黄电有太多人从事副业,而且这些副业还多数是亏本的,不像台山电厂几乎所有的人都在主业。于是,黄电进行了大规模的机构合并、关闭和调整,陆续关闭了电子厂、制衣厂、木工厂等不盈利的附属企业,正好顺应国家政策将企业开办的小学、幼儿园也停办了,生源并入了企业所在的辖区,仅留下了粉煤灰加工及燃油储运等少数盈利较好的附属企业,并且将一些附属企业从主业剥离。年纪大的职工可选择内退,年轻的可选择培训转岗回归主业,这样到了2007年末的时候,黄电在生产经营必要环节人数也仅有693名,而且企业的效益也有了很大的改观。

3. 对标东方电气集团,组建运营公司,创收增效

黄埔电厂通过与东方电气的对标交流,发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组建了发电运营人力资源管理公司。东方电气同样是国有大型企业,同样在改革的浪潮中冲刷,和黄电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而他们走到了前面,较早地走出了国门到国外去承揽项目,而同样有着丰富电力运营经验的黄电人为什么就不能走出厂门、走出国门呢?通过向东方电气的学习,黄电发现了走出去的发展道路,既然装机容量有限,那就让人才门走出厂门、走出国门到外面去发挥技术,于是黄埔发电运营人力资源公司诞生了,成立至今运营公司承包的发电运营项目有广州旺龙热电厂、中山电厂、广州中烟集团自备电厂项目、大学城太阳能电厂、越南海防项目、印尼巴齐丹电厂项目等。这些走出厂门、走出国门的承包项目不单解决了人员富余问题,还给企业带来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收益。

结束语近些年来,黄埔电厂一直在有意或无意地运用着对标管理的方法来管理企业,从对标管理中获益的也远非上述这些,如今的黄电人意识中已经埋下了对标管理的理念,不论是在设备技术方面还是在企业管理方面,都在寻找着“标杆”,总而言之,对标管理在黄埔电厂可以说得到了极致的应用和发扬,希望在不远的将来黄电能成为别人仰望的标杆,不论如何对标管理的理念已经在黄电扎根。

上一篇:电力通信运行维护措施 下一篇:对公路路基施工技术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