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世博会主题化设计综述

时间:2022-10-03 12:52:18

历届世博会主题化设计综述

[摘 要] 世博会举办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主题是世博会的灵魂,是贯穿一届世博会整体框架、内容和过程的指导思想。对世博会主题进行恰当的演绎,将其体现在世博会设计的各个方面已成为决定世博会举办成败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世博会发展历程,总结分析历届世博会主题化设计实践在演绎体系的选择、场馆布局、活动项目的设置和表现等方面呈现出的特点,争取对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主题化设计提出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世博会 主题化 演绎体系 场馆布局 活动项目

现代意义的世博会自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萌芽之际发源以来,享有“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美誉。为了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世博会逐渐演化出鲜明、统一的主题,以体现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的文明成果和关心的问题。围绕这些主题,每届世博会都运用了多样化的方式进行演绎,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项目来体现、丰富主题。这其中,包括了主题演绎体系的选择、场馆布局建设、活动项目的设置等环节。回顾世博会发展150多年的历史,其主题化设计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主题演绎体系由百科全书式向主题体系的过渡

主题是贯穿一届世博会整体框架、内容和过程的指导思想。自1851年伦敦世博会以来,世博会主要是为了展示早期工业文明的成就,基本是百科全书式的展示,为了合理安排展品,往往是按照主办方的办展思想设计一个分类表,以此指导总馆或主题馆的具体布展,展出各参展方带来的自己最新、最好或最有特色的展品。

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在主题演绎体系上实行了创新,放弃了面面俱到的分类体系,在布展时,不按照知识发明的范畴或起源来安排展馆,而是突出人类文明某一方面的成果,并把这些成果串联起来,走向专题表达。这届世博会以科学为主题,专门设立了科学馆。

其后的历届世博会,既有继续使用分类表的,如1935年和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仍采用分类体系;也有采用主题体系的,如1939年和1964年的纽约世博会以及1962年西雅图世博会等。也有既采用分类体系,又采用主题体系的,如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与1970年大阪世博会。但世博会主题演绎体系越来越呈现出主题化发展的局面。

二、场馆布局设计由单栋建筑向主题区域的演变

1851年伦敦世博会是第一届真正意义上的世博会,其后的纽约世博会、两届巴黎世博会、1862年伦敦世博会和维也纳世博会,由于参展国家少,主要是为了展示早期工业革命的成就,世博会往往采用将全部展区集中于一栋建筑的布局方式。如1851年伦敦世博会的水晶宫和巴黎世博会的“产业宫”。没有形成主题馆、国家馆、地区馆的布局方式,也没有尝试过分散布局的方法 。在场馆布局主题化设计上还属于萌芽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开始出现了设立独立的主题展馆,包括工业馆、机械馆、艺术馆、农业馆,这四大展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成为世博会中最主要的展馆。同时在布局上突破了单栋建筑的结构。1876年美国费城世博会第一次出现了主办国展馆,1900年巴黎世博会开始有较为集中的国家展馆区。世博会从工业的范畴走向文化的范畴,从产品转向概念,走向了专题表达。

为配合主会场的展示活动,世博会出现了文化展馆和休闲区。1878年巴黎世博会第一次将塞纳河左岸的夏约宫做为文化活动的专门场馆,1893年的芝加哥世博会出现了真正的独立娱乐休闲区,与公园绿地一起形成了主题公园式的中心活动区。1876年费城世博会开创了以绿地广场和水池为核心、围绕着主展厅和主题馆、独立国家馆分散布局的结构,这种方式在19世纪的历次世博会中反复使用。1900年巴黎世博会开始出现比较明确的功能分区,即展区内有明显的中央轴线大道,各场馆区围绕中央大道对称布局,在轴线大道旁放置标志物。之后大部分的世博会都按照这种方式集中布局。

1933年芝加哥世博首次把一个统一的主题贯穿于整个世博会,综合的、协调的主题展示成为这次世博会的亮点。7个国家建了国家馆,一些大型企业如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等设立了自己的专馆。从那时起,场馆设计开始受到主题演绎的影响。如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为了展现“科学文明和人道主义”的主题,一个表达人类安全、和平地应用原子能的愿望的巨大原子球被置于母牛状园区的中央。然后有国际主题区即国际美术馆、国际协作馆以及国际科学馆。主办方建立了一个名为“比利时1900”的民族风情区,展示了比利时小城镇的模型。这种有主题区、国际馆、企业馆以及特色区域的模式应用至今。

现代的世博会更是出现了明确的主题区域,它对于阐述和诠释世博会的主题至关重要,是世博会的核心区域。1970年大阪世博会以主题馆和庆典广场组成了主题形象区域的核心部分,“太阳之塔”成为整个区域的中心。1992年塞维利亚世博会以具有历史象征意义的卡图哈修道院和陶瓷作坊为核心,主题展馆、休闲游乐设施和大片绿地形成了塞维利亚世博会的主题区域。里斯本世博会和汉诺威世博会的主题展馆更是成为最有吸引力的展区。

从以上变化可以看出,世博会场馆建筑在空间上有了较大拓展,布局从集中展示走向专题表达,各场馆按照主题进行有机的排列,功能分区愈加明确,这些变化都体现了世博会场馆建设主题化设计的深入。

三、展示活动主题化设计的持续升级

展示活动主要是在各展馆内及露天展览场所内进行的,是世博会主题表达的核心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主题展示活动的形式也发生了很大改变,高科技手段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每个细节都在印证着主题,参观者也由静态观赏转向参与型的动态体验。1851年伦敦世博会只是将展品按照机械、食品、原材料等进行分门别类的展示。维也纳世博会在城市设计专向展览中,以丰富多样的形式,阐述了维也纳城市中的历史故事。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的展品集中展示了科学在工业生产中的成果。工作中的炼油厂、电控拖拉机、牙膏装管线、面包生产线统统被搬到现场,参展商则运用电影、立体布景、露天表演等娱乐方式吸引目光。期间,按照各国城市风情建造的大型露天展园大受欢迎,“上海街”成了芝加哥城的街中街。里斯本世博会以“海洋,未来的财富”为主题,其中乌托邦馆每天举行四场多媒体的科幻演示。1992年塞维利亚世博会围绕“发现的时代”主题,综合运用温室、模型、图片和电影等方式进行展示。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荷兰馆以独特的空间和造型形成自给自足的能源和封闭的水循环系统,生动地展示了“生态”和“环保”的主题,水循环系统先由水泵抽上顶层,以喷泉的方式注入水池,然后渗入五层的雨林,再流向四层的水幕产生水雾效果,接着流向三层作为外墙的冷却水,又流向二层作为植物浇灌用水,最后流入底层的沼泽。瑞士馆以瑞士本土的松木条搭建而成,人们可以闻到松木的芳香,感触木材的激励5,聆听瑞士传统乐器演奏的音乐,感受到自然生态环境中的地域文化色彩。日本馆则以可再生材料展现了“人――自然――技术”的世博会主题 。

展示活动在紧扣主题的前提下不断细分,主题线索也愈加明晰。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根据各国的地理位置设计展示体系, 1970年大阪世博会在其主题馆中的“太阳之塔”中相继演绎着“人类与生活”、“人类与自然”、“人类与科技”和“人类战胜自我”的主题。里斯本世博会以“海洋,未来的财富”为主题,设有5个主题展馆,其中海洋馆展现全球四大洋的生物多样化,作为室内展览的延续,3处露天主题展览场所陈列了各个年代和各个国家的321艘航船。1992年塞维利亚世博会围绕“发现的时代”主题,设置了世纪馆、航海馆、自然馆、发现馆、未来馆5处主题馆,单个主题馆内还有不同的展示主题,如发现馆的展示主题分为发现新大陆对于人类的影响、15世纪――19世纪科学领域涌现出的杰出人物及其理论、工业革命对于人类的影响三条线索;未来馆又包含四个相对独立的主题展馆,分别是环保馆、能源馆、电信馆和宇宙馆。汉诺威世博会的主题展区包括移动性、环境、科学、能源、基本需求、21世纪、人类、未来的工作、星球展望、健康和营养等11个议题。

由此可见,世博会展示活动不仅在内容上越来越重视人文成分,在展示手法的运用上、展示体系的组织上都表现出升级深化的趋势。

四、文化活动日趋成为主题演绎的重要部分

除了国际馆、国家馆、主题馆、综合馆等展示活动外,围绕主题,在世博会期间还进行了国家馆日、学术会议与论坛、各参展国文艺表演、主题游行等各种文化活动。

馆日活动是历届世博会的传统组成部分。其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如馆日仪式,举行馆日国升旗仪式,来自主办国的政府代表礼节性会见馆日国代表;展示该国富有民族特色的表演,并举行不同形式的研讨会、新闻会、产品促销会等宣传活动,扩大馆日国的影响。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在日本文化日通过政府出展事业的宣传曲“Share the World~心连心”,让全世界的孩子们进行广泛交流,同时达到向世界传播日本文化的目的。

学术会议与论坛活动也是世博会活动项目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1878年巴黎世界博览会首创了世博会与国际会议相结合的形式,召开一系列具有历史意义的世界会议,如邮政会议、货币会议、度量衡标准会议,以及由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主持的艺术与文学遗产会议。今天,在举办世界博览会的同时,举办各种学术讨论和科技交流活动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内容。如1985年温哥华世博会为深入主题“运动的人类――交通与通信”,划出专门时段进行特定主题的展示和研讨会;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先后组织了十次全球知名政治家、学者和研究人员对主题“人类―自然―科技―发展”进行研讨。这些活动都深受好评。

另外,自1855年巴黎世博会首创艺术展和歌舞表演,1862年伦敦世界博览会新添了音乐会的形式以后,文艺演出也成为主题演绎的重要部分。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提出了文化计划,在博览会展区内安排随处可见艺术品、烹饪表演及上百场音乐会、戏剧舞蹈表演、魔术表演,成为全球文化的盛会。主题为“自然的睿智”爱知世博会,对于主题的阐述是:人类与自然的互动产生了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和现代艺术,人们将在这里交流和整合他们所拥有的这些“睿智”,创作出一首宏大的“跨文化交响曲”乐章。。从3月25日到9月25日的半年时间里,除了展示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和艺术瑰宝集中,还有近千场表演、活动、研讨会、座谈会在这里举行。

各种文化活动已成为世博会主题表达的重要方式,文化活动的存在和发展,不仅丰富了主题的表达方式,将主题演绎推向深入,同时更以体验的形式,使与会者通过参与活动,对世博会的主题产生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五、结语

能否在场馆建设和活动项目的设计中准确地演绎主题,对每个世博会的主办者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经过多年的发展,世博会的主题化设计越来越成熟,也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如何在教育和娱乐中把握平衡,做到寓教于乐,既避免出现采用刻板的展示手段向人们灌输科学进步的理念,又避免娱乐活动走向极端,沦为纯粹的商业行为,不至于流于庸俗和浅薄。近年来,世博会主题更多地趋向对概念的解释,如何把握相对宽泛的主题,确定展示内容和形式,而不影响参观者对世博内在精神的思考。这都给主办者提出了难题。总之,世博会主题化设计还是个有待于更进一步研究与探讨的课题,更需要在实践中探寻适合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化设计之路。

参考文献:

[1]吴建中:中国的机遇.世界的盛会[EB/OL],,2007~12~11

[2]同济大学世博课题研究组:世博会规划设计研究[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

[3]唐子来 付 磊:世博会的经典案例研究之一――1970年大阪世博会[J].城市规划汇刊,2004,1:4~9

[4]唐子来 赵渺希:世博会的经典案例研究之三――1992年塞维利亚世博会[J].城市规划汇刊,2004.3:39~44

[5]唐子来 朱弋宇:世博会的经典案例研究之四――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J].城市规划汇刊,2004,4:49~55

[6]周玉红:精彩纷呈的世博文化活动[EB/OL],www.istis.省略/list/list.aspx?id=411,2004~6~24

[7]张芳玲:爱知世博会主要活动概要列表[EB/OL],news.省略/expo/2005-03/24/content_2736621.htm,2005~3~24

[8]克劳德・塞尔旺:竹日一平著.魏家雨等译:国际级博览会影响研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

上一篇: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融资悖论 下一篇:国际商务谈判中模糊语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