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滇型杂交粳稻技术推广

时间:2022-10-03 12:48:30

浅析滇型杂交粳稻技术推广

[摘 要]澜沧县面积是普洱市第一大县,也是普洱市双季稻种植的主要地区之一,滇型杂交粳稻的推广,有利于大幅度提高早稻产量和品质,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关键词]滇型杂交粳稻 推广 增收

中图分类号:S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5-0200-01

澜沧县县域面积8807平方公里,是云南省第二面积大县,普洱市第一面积大县,全县现有耕地面积114.33万亩,其中水田面积30.40万亩、旱地面积83.93万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2.72亩,是普洱市双季稻种植的主要地区之一,而我县的勐朗镇勐滨村的勐滨坝子和上允镇上允村的上允坝子更是我县双季水稻种植的主要地区,2014年“滇型杂交粳稻技术推广”澜沧县示范种植地点就选择在这两个镇。

1 项目实施乡镇情况:

1.1 澜沧县上允镇

上允镇是澜沧县境内最大的坝子,土地总面积433平方公里,中间为若干丘陵组成的平坝,坝区面积42.41平方公里,占9.7%。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3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1020毫米,具有光热充足、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特点,适于水稻、甘蔗、玉米等各种农作物的生长,是澜沧县的粮食和甘蔗主产区。全镇可利用土地资源有6454.8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74%。全镇森林面积21.568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9.5%。

上允镇下辖11个村民委员会,上允村辖上允老街、新街 、下城等41 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 1945 户,有乡村人口8545 人,其中农业人口 8508 人,劳动力 4580 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 4580 人。全村国土面积 41.32 平方公里,海拔 900.00 米,年平均气温 19.20 ℃,年降水量 1,189.00 毫米,适合种植甘蔗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 12,104.00 亩,人均耕地 1.4 亩,林地5,537.37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 1,232.03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943.00 元。该村属于绝对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养殖业 为主。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2,104.00亩(其中:田6,289.00 亩,地 5,815.00 亩),人均耕地 1.42 亩,主要种植水稻、甘蔗等作物。

1.2 澜沧县勐朗镇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勐朗镇位于澜沧县中部,国土面积690平方公里,海拔980―2256米。在北纬22.6°,东经100°的地域内,东南接酒井乡和糯扎渡镇,西南和东回乡接壤,西北与拉巴乡、竹塘乡为邻,东北以黑河为界与南岭乡隔河相连。

镇政府驻勐朗坝,是全县政府、文化、经济、交通中心。勐朗镇占据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是通往缅甸国和临沧地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边陲重镇,交通运输四通八达,国道214线横贯南北,县县公路、县乡公路、乡村公路相互连接交错,是澜沧地理位置条件较好、经济发展较快的乡镇之一。

全镇地势东北部高,西南部低。北部有芒京山连绵横亘,主峰海拨2090米,为全镇最高点,这一带形成了勐朗镇特有的凉山区,海拨在1600米以上。中部、西南部、南部为四周高山环绕的盆状地势,海拨1040--1100米。山边一带为半山区,海拨1100--1600米。山区面积占全镇总面积33.1%,半山区占57.7%,坝区占9.2%。

勐滨村位于云南省普洱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城南方,距勐朗镇政府所在地8公里,辖21个村民小组,共有1234户、4680人;全半劳动力3504人(其中:男劳动力1891人);居住着8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4438人,占总人口的94.52%。

21个村民小组中已通公路21个村民小组;已通电15个村民小组,未通电6个村民小组;已通自来水17个村民小组,未通自来水4个村民小组。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甘蔗、稻谷。

2 滇型杂交粳稻技术推广实施慨况

2.1 实施单位

“普洱市滇型杂交粳稻技术推广”示范种植项目由普洱市种子管理站主持,澜沧县种子管理站、勐朗镇农业服务中心、上允镇农业服务中心配合实施。

2.2 示范种植地点

我县示范种植地点分别安排在我县勐朗镇勐滨村的嵩山林、扎根组;上允镇上允村的下城、水塘社、联合社等村民小组。

2.3 品种选择

选滇禾优34、滇杂46两个由云南省杂交粳稻工程中心选育并通过云南省审定的品种。

3 栽培技术

3.1 育秧

3.1.1秧田选择

选择背风向阳灌排方便的田块作秧田。深犁深耙后晒田,平整后待用。

3.1.2种子处理

3.1.2.1晒种

在浸种前2-3天,把稻种摊在篾巴上翻晒3-4小时,注意不能在中午阳光过猛的时候晒种,也不能把稻种摊在水泥地面和灰沙地上晒,以防晒伤种胚,影响出芽率。

3.1.2.2种子消毒

按照水稻种子3-4公斤(即亩用种量)用浸宝2毫升加10%蚍虫林8-10克加水5公斤的比例,把药剂加入水中搅拌均匀,再投入稻种,浸种时间60-72小时,浸种后不必清洗,直接播种。注意:浸种最好在室内进行,若在室外,应进行遮光处,以免水温过高,影响种子发芽率.

3.1.3播种

从安全插秧期逆算35-40天的日期,在准备好的秧田上播种,做到匀播,盖种厚度以不见种子为宜。然后地膜覆盖。

3.2 苗期管理

2叶1心时亩追施尿素5公斤,移栽前4-5天亩追尿素3公斤作送嫁肥,移栽前一天喷施防稻飞虱、螟虫的农药1次。

3.3 大田栽培管理

因滇型杂交粳稻推广应用是在整个普洱市进行,为保证示范种植结果的可比性,除了统一配备种子、农药、化肥等基本生产资料外,在整个种植管理过程中不采取任何特殊技术措施,在田间栽培、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与当地杂交籼稻栽培管理一致,由实施项目农户按常年种植方法种植管理。

3.3.1移栽时间

2014年2月中旬移栽。

3.3.2移栽田块准备

放田水耙犁好田块,移栽前亩施农家肥1000公斤,复合肥50公斤作底肥。

3.3.3肥水管理

移栽10天后,追一次返青肥,亩施尿素10公斤;然后在抽穗杨花期在追一次肥,亩施10公斤尿素。

3.3.4化学除草

移栽后5-7天,用丁草胺或新得力进行化学除草。

3.3.5病虫害防治

结合第一次追肥作一次病虫害防治;在抽穗杨花期在进行一次病虫害防治。

4.结果分析

4.1生育特性

滇禾优34生育期约为173-180天左右,因海拔高低不同,生育期有3-7天的差距,滇杂46生育期约为176-185天左右,2个品种具有稳定性好,长势均衡,抗病性强,丰产等特性。

4.2产量情况

就澜沧县而言,2014分别在上允镇的下城、水塘社、联合社、勐朗镇勐滨村的嵩山林、扎根组五个点进行的测产,结果表明:滇型杂交粳稻平均单产634.2公斤,比籼稻的平均单产614.9公斤增19.3公斤,增3.1%,亩增经济收入186.67元,增9.8%。

结束语:澜沧县的上允镇、勐朗镇、糯扎渡镇以及谦六等乡镇是澜沧县的主要粮食产区,如在这些乡镇把滇型杂交粳稻推广开来,定为我县早稻产量的提高取得新的突破,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其经济效益不容小觑。

参考文献

[1] 澜沧县县情.

[2] 澜沧县上允镇镇情.

[3] 澜沧县勐朗镇镇情,澜沧县种子管理站滇型杂交水稻推广工作总结.

上一篇:桦南县农田防护林营造技术探讨 下一篇:供电企业用电检查管理工作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