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海因里希?裴斯塔洛齐与简?亚当斯的社会工作理论及其对中国本土社会工作的借鉴性与局限性

时间:2022-10-03 12:35:06

约翰?海因里希?裴斯塔洛齐与简?亚当斯的社会工作理论及其对中国本土社会工作的借鉴性与局限性

摘要:本文通过对约翰.海因里希.裴斯塔洛齐与简.亚当斯的理论进行简要介绍,并对两者的理论进行一个简要评价,最后再谈一谈两者的理论对中国社会工作的借鉴与启发。

关键词:社会工作理论;社会教育学;结构性或系统性社会工作

一、不同社会背景下两者的社会工作理论

1.约翰.海因里希.裴斯塔洛齐(Johann Heinrich Pestalozzi)的以社会教育学为体现社会工作理论

约翰.海因里希.裴斯塔洛齐以哲学问题:人的本质、人类社会的本质和教育学的问题:人的教育为主要研究对象。他提出了人类学的基本观点:人是由“自然”和“精神”两种实体组成的,人类的三种发展状态:自然状态、社会状态、道德状态。“他的主要教育思想:适应自然性教育、‘爱’的教育、‘教育心理学化’教育思想、要素教育、道德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思想”[1](吴值敬,2009)。

2.简.亚当斯(Jane Addams)的结构性或系统性社会工作理论

“简.亚当斯将社会问题和工业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强调运用‘非科学’的直接融入的方式与社区居民建立亲密的、互动式的、持久的直接交流的方式,形成一种平等的而非专家指导性质的关系,她认为社工应该站在社区居民的立场上,发挥社区居民自身拥有的文化创造力,改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公平”[2](吴双,2012)。简.亚当斯坚持认为,社会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是把民主带给社会生活,为人类生活的进步贡献力量,人性的解释和继承基督学说。

二、对两者理论的评价

两者的理论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他们为社会工作的发展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但他们的理论也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

1.对约翰.海因里希.裴斯塔洛齐理论的评价

约翰.海因里希.裴斯塔洛齐被后人称为“贫民教育之父”,他对贫民教育有积极影响,他的教育理论对社会教育学的发展具有长远而深刻的影响。

他认为,人是由“自然”和“精神”两种实体组成的,自然状态分“未腐朽状态”和“腐朽状态”。“未腐朽状态”即“人之初,性本善”,“人的需要与满足,个人与社会达到平衡”[3](张威,2012)。这一主张让我们在做社会工作时,相信我们的服务对象,这一点是非常正确的,至今仍被社会工作者沿用,这也是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建立信任关系的基础。“腐朽状态”是指人的野蛮状态即自我中心主义,“人的需求和自我权利欲望无限增长、膨胀,又没有力量抑制,就会变成自私自利的人”(张威,2012)。这一观点很具有前瞻性,说得很符合现今社会追求名、权、利的人,也是很多功利人士的典型表现。当今社会,很多人都觉得自己不幸福,就是因为他们拥有太多欲望,不安于现状,永远也不觉得满足。

他主张对贫民、受歧视者、失足者进行教育,他认为:贫民收容机构与重新返回贫困环境:贫民根本得不到帮助,其中,“穷人只能被教育成穷人”的观点备受争议,我个人认为这一点是不对的,现今有很多名人的例子都可以证明贫穷的环境和挫折更能让人成长,有时逆境更能让人努力奋斗并获得成功;社会政策性问题:刑法和犯罪预防,通过制定刑法解决社会问题,从而对犯罪进行预防这一观点是很正确的,这也是现今刑法制定的主要目的。

他认为,所有教育的出发点是孩子未腐朽的自然天性,这一点为教育的社会化提供了一种思路,孩子社会化的第一场所是家庭,其次是学校。家庭承担着孩子社会化的重要内容,所以家庭应该在孩子未腐朽的自然天性过程中给予正确的引导,让孩子生活在正常且道德的环境中。教育就是用适当的方法,充分发挥人类自然和天性中所固有的力量和潜能。教育的最高宗旨:发现和激发一个孩子的自我发展力量和潜能。每个人都是有潜能的,这也是我们以往所学习的社会工作优势观点里的内容,我们要在适当的时候为服务对象赋权增能,使得服务对象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每个人都是有潜能的,这也是我们以往所学习的社会工作优势观点里的内容,我们要在适当的时候为服务对象赋权增能,使得服务对象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孩子的自我发展更是我们教育的重点,他们的未来必须接受正确的引导和启发,他们才会沿着道德而有序的方向发展。“帮助我,自己做”教育:作为助人自助的方法,他认为这是教育者的角色与职能。这一观点是社会工作的重要理念之一,随时指导着社会工作者的方向,社会工作者的目标就是帮助服务对象找到自我救助的方法。

2.对简.亚当斯理论的评价

简.亚当斯的理论让我们第一次了解到社会工作,她被认为是社区工作的建立者,她把社会工作认为是应用社会学,并且理论与实践是紧密相关的。她的结构性社会工作理论一直以来都是英美实用主义沿用,她建立的赫尔馆是美国芝加哥学派的创办点。

她将社会问题和工业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认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阶级的生态性、地域性分裂,当时黑人和白人分开居住,种族问题是当时美国的主要社会问题。虽然,现在美国的种族歧视基本上没有什么表现了,但它还是存在的,种族歧视的消除是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二是城市的男性、军团主义组织,当时的权利组织都是男性掌权,随着民主思想的深入发展及女性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她们开始希望掌握权利为她们自己谋取利益,妇女运动开始兴起,希望提高她们自身的社会地位。三是国际经济集团的商业利益,经济集团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特别是工业革命和产业革命之后,经济生产力迅猛发展,商人为了谋利不惜雇佣童工为其工作,并尽可能的榨取他们的剩余价值。因而,她想要建立《国家劳动保护法》《禁止童工法》,维护某些人的利益。她主张的是宏观的社会工作:从社会政策的角度推动社会工作的发展。社会工作的发展需要社会政策先行,社会政策是社会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它指引着社会工作的发展方向,为社会工作提供法律保障。

她让我们明白社会工作具有双重职能:助人与监督,助人是针对服务对象;监督是对政府与机构,要评估两者的利益,完全取决于社会工作者自己的价值观。社会工作者也要服务于政府,稳定社会秩序的同时,要为政府所用。目前社会工作者在助人方面都能够做得很好,但是监督方面的职能却很少能够做到,特别是对当前中国的社会工作来说,这个职能执行起来比较困难,但它会成为社工努力的方向。

她的和平理论中社会公正与社会意识、人权、和平的密切联系,后来被蓓尔娜斯科尼沿用,而且别写入了《美国社会工作伦理守则》之中。她主张构建高层次的社区和社会生活中心,她认为人与环境是紧密联系的,要让一个人的问题得以解决,首先要改善这个人所处的环境,这也是系统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她把社会工作与政治行为紧密联系起来,这一观点是很值得借鉴的,但是被很多国家所忽视。要想推进社会工作这一职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就不得不参政议政,从而能够制定并执行社会政策。

三、两者的理论对中国社会工作的借鉴与启发

两者的理论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对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影响力也是巨大的。社会学和社会工作对于我国来说都是舶来品,社会工作在我国是社会学的二级学科。中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一直是困扰着社会工作界的一大问题,我们在借鉴国外理论的同时,也需要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

约翰.海因里希.裴斯塔洛齐的“未腐朽状态”即“人之初,性本善”观念中传递出的对案主信任的观点,一直被社会工作者使用,甚至被编入社会工作的教材之中,这一观点被认为是社工与服务对象建立信任关系的基础。他的教育学的观点被世界很多国家沿用,他是教育心理学的开创者,这为今后社会工作教育也提供了一个方向,社会工作教育不仅仅需要学习理论与实务的内容,而且也应该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内容。虽然,现今社会工作学界提倡对社工学生进行通识教育,但是实际操作却很困难。他言传身教的教育方式和简.亚当斯认为理论研究不是待在大学校园里得出的,而是通过实地来形成,要在实践中总结与思考的观点让我明白,理论并不一定产生在实践之前,它也不一定必须指导实践,理论可以在实践中产生,理论与实践是紧密联系的。我国学者晏阳初的“平民教育运动”跟他的贫民教育有些相似的地方,但他们的出发点和对象是不同的。“晏阳初的‘平民教育运动’来解决中国人的‘愚’、‘穷’、‘弱’、‘私’四大基本问题”[4](徐永祥,2004)这一运动是对我国农村社区发展的成功探索和实践,他为世界社区发展运动做出了杰出贡献,被誉为“国际平民教育之父”。

约翰.海因里希.裴斯塔洛齐认为教育就是要发现和激发孩子的自我发展力量和潜能,这是现今社会工作实务中坚持的重要观点,也是优势视角的重要内容,要相信每一个服务对象都有改变的潜能,社会工作者的职责就是挖掘服务对象的潜能,从而以适当的方式对服务对象进行赋权增能。这也是助人自助的关键所在,社工在挖掘服务对象的潜能时,也应该教会服务对象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从而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简.亚当斯的系统性社会工作理论认为,社会问题的产生是由人与人所处的环境造成的。这也是目前很多社会工作者坚信“人在情境中”观点的重要来源,这也是心理学中人本主义的主要观点。她的这一观点是目前中国社会工作在谈到社会工作理论背景中经常会提到的,她主张的实用主义一直被英美社会工作界效仿,中国的社会工作也主要是从英美了解社工的知识与实践,我国的社会工作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中国社会工作要取得长足发展,就必须在借鉴他们理论的时候,还要注意与我国的国情和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相联系,从而发展和创造属于我国的社会工作理论。(作者单位:四川大学)

参考文献:

[1]吴值敬.裴斯塔洛齐思想述评[D].扬州大学学位论文.2009(6):17-37

[2]吴双.Jane Addams与Hans Thiersch的社会工作理论对比研究[J].今日中国论坛.2012(10):176-178

[3]张威.社会工作理论课程笔记.2012

[4]徐永祥,孙莹.社区工作[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33

上一篇:我国工业生产总值与上证指数关联的可能性研究 下一篇:试论体育竞技致伤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