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肤宁在防治鼻咽癌放射性皮炎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时间:2022-10-03 12:21:38

施肤宁在防治鼻咽癌放射性皮炎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摘要】 目的:应用具有长效物理抗菌流体敷料功能的施肤宁喷洒于发生放射性皮炎区域的皮肤,观察施肤宁防治放射性皮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接受放疗过程中出现Ⅰ级放射性皮炎的103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3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施肤宁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时间均为7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Ⅲ级及Ⅲ级以上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为13%;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Ⅲ级及Ⅲ级以上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达4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34,P

【关键词】 施肤宁; 放射性皮炎; 鼻咽癌

中图分类号 R739.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6-0077-02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我国两广地区的高发肿瘤,而放射治疗是鼻咽癌治疗的主要手段[1],但由于鼻咽癌放疗的靶区位置较浅,皮肤吸收剂量较高,且颈部皮肤皱褶多,易受头发、衣物等摩擦损伤,而且此部位皮肤夏天汗液多等,从而导致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较高[2]。目前对放射性皮炎预防及治疗的研究结果也不尽相同。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0月-2012年10月采用施肤宁外喷预防及治疗初治Ⅰ~Ⅳ期鼻咽癌期患者放疗过程中发生的放射性皮炎,获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首次入院治疗,经病理检查确诊为鼻咽癌,在首次接受放射治疗过程中出现Ⅰ级急性放射性皮炎的103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施肤宁护理组)53例与对照组(常规护理组)5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6MV-X射线,常规照射,面颈联合野与颈前切线野(IMRT采用1Slidingwindow动态式调强),2.0 Gy/次,5次/周,放疗剂量68.0~74.0 Gy。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 在初次接受放射治疗前给予患者常规的健康教育,说明保护照射野皮肤对预防皮肤反应的重要性,并详细交代相关注意事项:如保持放射野皮肤清洁、干燥,为避免衣领摩擦到照射部位皮肤应穿低领棉质内衣;日常当中要最大程度地暴露照射部位皮肤;外出时打遮阳伞或戴宽边圆帽以防晒;禁止在放疗皮肤局部涂擦任何刺激性化学物品;禁止将照射部位皮肤作为注射点或在上面贴胶布;局部皮肤勿用粗毛巾、过冷过热的水及肥皂擦拭;有痒感时也不可用手抓挠,可以轻拍局部;有表皮脱屑时不能用手撕剥,一旦出现皮肤破溃每天予常规换药处理。放射治疗结束后一个月内嘱患者仍继续保持放射野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局部摩擦。

1.3.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如患者出现Ⅰ级放射性皮炎,即在局部皮肤外喷施肤宁3~4次/d,具体操作步骤为:使用前先将施肤宁充分摇匀,使喷嘴距离皮肤10 cm,对整个放射野皮肤并超出1~2 cm处均匀喷洒,保留15~20 s,待药液渗入皮肤即可;常规在晨起、放射治疗后30 min及晚睡时各喷一次,持续至整个放射疗程结束。在用药期间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情况,以及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如皮肤出现破溃除了常规换药处理外,仍需继续给予施肤宁外喷,直至放射野皮肤愈合。

1.4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放射治疗肿瘤组织(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将放射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皮肤损伤分为5级。0级:局部皮肤无变化;Ⅰ级:局部皮肤发生滤泡样暗色红斑或脱发、干性脱皮、出汗减少;Ⅱ级:局部皮肤出现触痛性或鲜色红斑,片状湿性脱皮或中度水肿;Ⅲ级:皮肤皱褶以外部位的融合的湿性脱皮,凹陷性水肿;Ⅳ级:局部皮肤出现溃疡、出血、坏死[3]。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出现Ⅰ级放射性皮炎的患者在放疗期间持续使用施肤宁后得到有效控制,局部瘙痒、疼痛明显缓解甚至消失,局部皮肤逐渐结痂而愈合,所发生的Ⅱ级、Ⅲ级放射性皮炎当中经换药及持续使用施肤宁能较快愈合,未发生因严重皮肤反应而被迫暂停放疗的病例。对照组:在发生了Ⅱ级、Ⅲ级、Ⅳ级放射性皮炎的患者,大部分经换药能愈合,但其中有5例患者因皮肤反应严重而被迫暂停放疗。暂停放疗后给予局部暴露,并用0.1%雷夫奴尔进行创面湿敷、换药,必要时按医嘱使用抗炎药物治疗,经处理后皮炎痊愈并完成了后续的放疗。观察组Ⅲ级及Ⅲ级以上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为13%;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Ⅲ级及Ⅲ级以上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达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34,P

3 讨论

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目前公认的主要的治疗手段,在放射治疗过程中,随着照射剂量的累计增加,皮肤损伤也呈急剧进展状态,如果早期不及时给予预防和处理,一旦发生感染或形成溃疡,将会给患者带来身心痛苦,导致生活质量下降,严重者甚至被迫暂停放射治疗。有研究表明,皮肤受照射5 Gy就可形成红斑,20~40 Gy可形成上皮剥脱及溃疡(湿性反应),严重者可形成经久不愈的溃疡[4]。因此,对鼻咽癌患者在放疗期间进行阶段性的护理干预,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目前尚无统一推荐的进行预防和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措施[5]。据报道,多项研究也表明,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确实能降低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6]。本研究通过对观察组患者使用施肤宁外喷,治疗在接受放疗过程中出现Ⅰ级放射性皮炎的皮肤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观察组Ⅲ级及Ⅲ级以上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为13%;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Ⅲ级及Ⅲ级以上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达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34,P

此外,笔者认为预防放射性皮炎的关键在于早期护理干预和及时治疗,放疗前做好相关健康教育,使患者对相关皮肤保护措施的依从性提高。从放疗第1天开始,责任护士要每天查看患者对相关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落实不到位的,要立即给予干预,确保措施的有效落实。当出现Ⅰ级放射性皮炎时,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瘙痒、辣等不适,此时应该给予有效的治疗措施,以免皮肤反应加重。本研究在护理干预基础上加用施施肤宁外喷患处,能较好地预防放射性皮肤损伤及降低皮炎的严重程度。施肤宁使用方便,患者可自行操作,止痒效果好,患者乐于接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汤钊猷,蒋国梁,邵志敏,等.现代肿瘤学[M].第3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765.

[2]李学华,刘瑛,文梅花,等.冰片滑石粉预防鼻咽癌放射性皮炎的临床观察[J].右江医学,2010,3(38):286.

[3]殷蔚伯,谷铣之.肿瘤放射治疗学[M].第3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108.

[4]秦向明,陈蕾.洁悠神用于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2(15):90.

[5]焦玉红,路平华,江瑞霞.金因肽治疗放射性皮炎的疗效观察[J].护理与康复,2006,5(1):551.

[6]区正红.预防鼻咽癌病人放疗期间并发放射毒性的护理及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04,18(9):1552-1553.

[7]周勇,李恒进.施肤宁治疗皮炎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2):22.

(收稿日期:2013-07-08) (编辑:王韵)

上一篇:漫谈辽源市图书馆人才队伍培育的思考 下一篇: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镇静无痛胃镜检查的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