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河区马滩文化商贸产业园区路网市政工程方案研究

时间:2022-10-03 12:11:55

七里河区马滩文化商贸产业园区路网市政工程方案研究

摘要:根据马滩区域道路网总体布局和周边路网建设的具体安排,结合城市规划、沿线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状况、建设条件等因素,对不同建设方案从技术、经济、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证,提出推荐方案。

关键词:马滩核心区;下穿隧道;研究

1. 概述

兰州市是甘肃省省会,是甘肃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马滩位于兰州市中西部,黄河南畔,是兰州市三大滩之一,北起南滨河中路,南至西津西路。本项目位于兰州市马滩核心区内,是对片区内的S183#、B184#、S185#、S186#、S187#、B189#、S190#等七条道路及区内道路下综合管沟的建设、隧道建设等各项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项目的建设完善了马滩区域内路网的布局,特别是完善了核心区道路网的建设。

2. 现状

本项目所处马滩片区内,有兰州卷烟厂、学校、居住小区等建筑,村子若干,其余为弃置地,规划基地为基本未开发状态,居住环境较差,配套设施不完善。区域内已经建设有楼盘,大部分地区地势平坦,旧村居住用地主要分布于片区的中部;在黄河沿岸已建有滨水硬质铺地活动空间,在规划防护绿地空间内现建有部分汽车销售经营建筑。片区内总的土地使用和建设状况比较松散,土地资源比较丰厚,有利于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和改造。

3. 交通流量分析

根据兰州市交通发展趋势,按S186#有、无隧道两种方案对马滩区域近、远期进行流量预测。

预测结果显示,近期区域路网交通流量较低,路网饱和度良好;随着远期流量增加,在没有修建隧道时,区域内部缺少东西方向的快速通道,地面交通冲突较多,交通流对内环道路压力较大,中心区域道路饱和度过高;修建隧道以后,S186#道路通行能力提高,区域交通可以通过南北、东西主路进行快速转换,内外交通衔接更顺畅,有效降低了内环的交通压力。

4. 方案比较

对区域交通组织,总体共提出四个方案进行比选,在方便区域交通出行的前提下,更好适应交通增长的需求,使交通环境与地区城市规划相协调。

方案一为规划方案,道路完全采用平交方式。近期为保障南北主路(T188#)及银滩大桥的交通畅通,对于邻近的平交路口,采用“禁左”加“绕行”的交通组织方式以减少交叉口各向车辆的冲突与延误时间,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考虑交通增长对路网带来的不利影响,方案二是在S186#修建隧道,下穿内环路(B184#、S187#)与南北主路(T188#);方案三在S186#修建隧道并把B184#-S187#设置为单行(逆时针方向);方案四是在T188#设置隧道,下穿S186#路口。

方案一:完全平交方案:交叉口采用平面形式,满足各个节点的转向功能。对于邻近交叉口可采用交通控制和管理手段来优化交通运行状况。

优点:

节点功能全面,方便道路沿线出行;

缺点:

节点过密,交通流不顺畅,严重影响主干道T188#甚至银滩大桥的交通;

交通流量增大后路网通行能力受限制;

方案二:隧道下穿(东西向):S186#修建隧道,下穿内环路(B184#、S187#)与南北主路(T188#)。在减少地面交通压力的同时,优化了南北主路的通行效率。邻近交叉口采用“禁左”加“绕行”的交通组织设计。

方案二隧道下穿(东西方向)通组织示意图

优点:

配对“禁左”,简化了路口的交通组织,便于交通管理;

隧道的修建提高了S186#的通行能力,便于区域交通的快速进出;

提升了区域的道路交通景观;

减少S186#的道路用地,减少了征地面积及工程总造价;

缺点:

需考虑工程造价及实施难度;

方案三隧道下穿(东西向):S186#修建隧道,下穿内环路(B184#、S187#)与南北主路(T188#)。内环路(B184#、S187#)采用单行(逆时针方向)方案。简化了核心区交通组织,提高了交叉口通行能力。同时可以考虑在内环路引入环线公交线路、慢行道系统,可以提高核心区的交通出行条件,提升交通环境。

优点:

内环路单行,简化了沿线道路交叉口的交通组织,便于交通管理;

T188#沿线路口配对“禁左”,提高了主线的通行能力;

隧道的修建提高了S186#的通行能力,便于区域交通的快速进出;

提升了区域的道路交通景观;

缺点:

单行交通初期对沿线居民出行习惯造成改变;

需考虑工程造价及实施难度;

方案四隧道下穿(南北向):T188#修建隧道,下穿S186#,提高银滩大桥及南北主路的通行能力,减少过境交通对马滩核心区的冲击。邻近路口可采用“禁左”加“绕行”的交通组织设计。

方案四隧道下穿(南北方向)通组织示意图

优点:

T188#修建隧道,提高了主线的通行能力,有利于快速疏散南北过境交通;

主线沿线配对“禁左”,简化了相邻路口的交通组织;

提升了区域的道路交通景观;

缺点:

需考虑工程造价及实施难度;

需对现有道路进行改造。

5. 结论

数据分析:方案一由于完全采用地面平交,并且保留各路口转向功能,延误最大,并且同行能力最低; 方案三在S186修建隧道,并且内环路采用单行,延误最低,但通行能力也最低;方案四在T188修建隧道,保证主干道交通流通行,流量最大。

推荐:不考虑工程实施性等因素时方案四(T188修建隧道)为最优,其次为方案二(S186#设置下穿隧道)。

考虑到社会的影响,本项目的实施尽量不要改造现状的道路,故本项目不考虑方案四(T188修建隧道);由于单行交通对沿线居民出行会造成困难,故也不考虑方案三((S186#设置下穿隧道,并设置单行)。

从工程投资上看,方案一(道路平交方案)造价为93648.46万元,但是随着交通流量的增长,核心区域道路交通负荷增加,路口间距过密成为制约区域道路通行能力的主要因素;一方面,平交路口各向交通流的增长使得干线道路通行能力下降,路口车辆排队等待时间增加,交叉口的交通拥堵现象逐渐显现,交通环境随着车辆排队时的尾气排放、噪音增加而不断恶化,与区域的发展定位不相符;另一方面,内环路受到沿线多个交叉口的干扰,不能充分发挥交通流的转换功能,造成南北向主路与银滩大桥的交通拥堵。

方案二(S186#设置下穿隧道)造价为121587.80万元,但其优点有:

1、减少交通流在核心区与南北主路的地面干扰,配合邻近路口的“禁左”加“绕行”交通组织设计,保障银滩大桥及南北主路(T188#)的通畅;

2、减少内环路(B184#、S187#)与S186#的地面干扰,加快内环路交通流转换,改善核心区域交通出行条件;

3、连接马滩内环路与外环路,构建东西方向快速通道,减少过境车辆对核心区域的干扰;

4、优化城市景观及道路交通环境。

综上所述,本项目推荐方案二(S186#设置下穿隧道)。

参考文献:

(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2)《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50647-2011;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上一篇:浅谈公路工程养护管理的有效途径 下一篇:浅析路桥工程施工技术方案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