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可持续发展中营造林工程发挥的作用分析

时间:2022-10-03 12:09:12

林业可持续发展中营造林工程发挥的作用分析

摘要:指出了现阶段我国林业逐渐由以木材生产为中心转向生态效益优先、三大效益兼顾的经营模式,林业经营及管理体制也逐渐由事业和产业的混合经营转向分类经营管理的运行机制。营造林作为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工程,具有改善生态环境、预防自然灾害、保障社会生产的重要作用。通过阐述营造林工程建设的内容和要素,进一步探讨了林业可持续发展中营造林工程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营造林;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F3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2)12-0113-02

1引言

在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不断建设和完善的形势下,林业生产和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营造林工程的实施既满足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又能够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积极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实。现阶段我国对林业的建设及发展极为重视,在政策及资金方面都给予大力扶持,从“天然林保护工程”到“退耕还林”工程,林业发展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变化,逐渐由经济产业转变为社会公益事业,由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转变为生态建设的主体,由单一林种造林转变为不同作业方式和植被组合造林。可以说,林业发展正经历着重要转折和深刻变化,传统的林业发展形式日趋弱化,现代化林业发展轮廓逐步明确。

2营造林工程概述

营造林是修造“绿色万里长城”活动的简称,是为预防生态环境恶化而开展的大型防护林工程。其建设要素主要包括林业基础建设、林业生态体系建设、林业安全体系建设、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几个方面。现阶段营造林工作的主要内容为把握营造林工程的建设质量,保障造林工作的实践活动以质量为先;加强营造林工程的管理,革新造林产业中存在的重视林业工程建设,轻视管理的现象,从各个方面完善营造林管理体系;对营造林工程定期检视,建立迹地更新的长效机制;科学规划造林项目,做好工程建设的准备和落实工作;将全民义务植树与城镇山体绿化有效结合,加快城镇绿化的步伐;重视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和补偿资金的发放,确保林业部门和政府的社会信誉;积极探索全面建设绿色通道工程的有效措施,使营造林工程的建设和管理逐步实现科学化及现代化;在保护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不断争取营造林的建设项目,增进保护森林资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严格执行现行的采伐限额制度,有效落实采伐管理工作;加强相关木材监察站的执法管理,完善木材经营和流通的管理体系;切实明确关于林地征占的管理要求,有效调节山林纠纷。

3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的领导之下向联合国提交了名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在报告中提出世界经济的发展应致力于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并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现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满足需要能力的发展,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及社会可持续发展3个方面。其中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的可持续发展。

森林作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资源,是生态体系中必须的自然条件,同时也是可更新的资源,在时代不断发展和变迁的过程中,为人类提供了巨大的经济财富和生态效益。森林资源的持续维护在任何阶段都是改善人类福利的社会公益工程,既符合粮农组织关于林业发展的战略,也是满足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政府对林业建设及发展十分重视,先后修改了《森林法》并制定了许多相关的政策,为林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同时积极开展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及营造林工程,不断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营造林工程是我国现阶段正在建设实施的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主要通过在工程建设地现有的植被覆盖基础之上广泛进行人工造林和封山封沙育林,建立结构分布合理、林木系统稳定的大型防护林体系。营造林工程的逐步开展对改善社会生产生活条件、保障我国整体生态环境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4营造林工程在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

作用进入新时期以后,林业在可持续发展形势下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国家及社会对林业在经济发展体系中的地位表现出了空前的重视和关注,经济与环境平衡发展和国家的生态需求已经成为社会对于林业的主导要求。自1998年特大洪水灾害后,国务院针对洪涝、干旱、土地沙漠化等自然灾害连年加重的生态问题,按照中央环境部署方针,做出了加强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决策,尤为重视三北地区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护林工程建设,规划造林任务多达11亿亩,将营造林工程拟定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林业建设和发展的重点工作。

随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经济发展理念持续深入,国家不断强调加强能源、资源的节约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并指出必需把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放在现代化、工业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逐步提出了低碳经济的发展形式和理念。营造林工程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在低碳经济模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森林建设和抚育管理,能够将生态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有效吸收,固定于植被和土壤之中,从而实现减排增汇,使森林的生态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营造林工程的大力开展能够增加可利用的森林资源,完善林业生产体系,为当前及今后的林业生产源源不断地供应木材原料,对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可持续发展是大有可为的(图1)。

我国国土面积较大,各个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气候差异,在缺少植被覆盖的区域,存在洪涝、干旱、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损失。在我国许多地区,由于受到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地区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植被数量、种类和覆盖面积逐年减少,许多珍贵的植被资源濒临灭绝。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下,区域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持续减弱,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生态环境危机日益严重,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实。营造林工程的开展,能够有效固定水土和防风固沙,营造林带能够减弱风速,在林木之间种植小草等植被可以降低风中的含沙量,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造林地区的生态环境,有效防止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减小了自然灾害和环境加剧恶化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与此同时,营造林工程的实施将相关林业部门的工作由单纯的造林宣传、调运林种、抚育管理等造林工作转变为“营造林”,使林业部门成为林业发展的服务者和管理者,积极承担起营造林工程的沟通及管理责任,促进了林业部门运行模式的转型和革新,增进了林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收益。此外,营造林工程的综合发展和科学规划能够为社会生产生活提供药材、水果、橡胶、茶叶、新炭等丰富的林产品,并且能够减少空气中的灰尘、二氧化碳、细菌及环境中的噪音,有效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结语

营造林工程是国家经济建设的百年大计,是保障国民生存和发展、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举措,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连。在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应综合考虑营造林工作的经营管理体制,避免营造林工程的不合理发展阻碍林业的可持续利用。同时,加快营造林工程建设和发展的步伐,积极助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逄显利,蒲德林.抓好营造林质量必须强化的几个问题[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8(3).

[2]楼成森.浅谈林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1(6):5.

[3] 贾丹石.浅谈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与目标[J].中国科技博览,2011(15):98.

[4]丁亚民.关于林业可持续发展有效途径的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1(4).

上一篇:东辽县林业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下一篇:浅析地域文化与生态园林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