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作文的个性

时间:2022-10-02 11:57:09

写出作文的个性

某梳子厂家的生意一直不景气,工人都面临要下岗的危险,厂里上下都无计可施。这时候,有一名推销员,回来说已卖掉了1000把木梳,且急需公司火速发货,以解燃眉之急。全厂员工都啧啧称奇,领导也大惑不解。这名推销员说,为推销木梳,他打探到一个久负盛名、香火旺盛的宝刹名寺,向方丈进言:凡进香拜佛者,无不怀以虔诚之心,希望佛光普照,恩泽天下。大师为得道高僧,且书法超群,能否题“积善”二字于木梳之上,赠与进香者,让这些善男信女,梳去三千烦恼丝,以此向天下显示,我佛慈悲为怀,保佑众生。方丈大喜过望,不仅将他视为知己,且共同主持了“积善梳”首发仪式。此举传出,寺院不但盛誉远播,而且进山朝圣者为求得“积善梳”简直挤破了脑袋。为此,方丈恳求他火速返回,请公司多多发货,以成善事。

有谁会想到将梳子推销给和尚?这名推销员想他人之不敢想,创造了奇迹。其实作文也一样,要想得高分,就得想办法博得评卷老师的青睐,让评卷老师在一大堆的作文中被你的文章所吸引。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出奇制胜呢?这就要在日常训练中注重培养自己的求异性思维,打破原先在大脑中形成的思维定势。每个人生活都有一个习惯,比如每天总是同一个时间醒来,早餐总是进同一个早点店,总是喜欢买一个牌子的牙膏等,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形成的定势。生活中好的定势,我们一定要坚持,然而写作时就一定要想办法打破这个定势。

比如在以“1+1=?”这一文题写作时,多数人都会从“团结就是力量”等角度去构思,因为1+1=2嘛。但是却有一位同学不这样想,他打破了这个定势,想到:“一点牺牲的精神+一点主人翁的态度=一个国家的希望”,“一群忘我的人+一条前仆后继的传统=中华民族的腾飞”,让人耳目一新。这个同学在日常生活别喜欢联想,而且特别喜欢将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串起来,从“课桌”到“天空”,从“树叶”到“篮球”。联想是训练自己求异性思维最好的方法。它根据事物内在的联系,由此事此人,想到彼事彼人。作文时如能浮想联翩,自然文如泉涌;不能联想,就会文思枯竭,无话可说。联想的方法包括好多种,有求同联想、比喻联想、跳跃联想等。可由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个或一些与之有关的事物,由平凡的事物想到深刻的哲理,由自然景物想到社会现象,写文章时如果能够掌握这些规律,在题目允许的范围内,恰当地运用联想方法,就能使我们的文章内容“活”起来,主题“深”下去。

再比如,江苏省高考作文。(题目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量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就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的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罗兰)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有一篇高分作文《爱与忧》就充分体现了作者的求异性思维:作者从“一只逗号般大小的虫子带着花香歇在我已合上的发黄的扉页上”入手,文心雕“虫”,突发奇想,雕出了夭矫飞动的“龙”,或潜于渊,或飞于天,纵横曲折,无不如意。文中,以小得不能再小的事件起兴,妙在刻画入微、精思入微、体察入微,遂使文章生发出无穷感慨,既有道家的“齐物”,佛家的“慈悲”,又有顿悟而来的“忧与爱的哲学”的灵光。由于注目于“最玄学的天空”,所以,最卑微的生灵也“关忧”“关爱”,也成为蕴含浩渺宇宙情怀的终极关切。文章既“新”又“深”,深得评卷老师的好评。

而天津一考生的《小鱼不知“水到底是什么东西”是问题吗?》更是有些另类。(题目是,两条鱼在河里游泳,老鱼问小鱼:河里的水质如何?小鱼说:我不知道水质是清澈还是浑浊。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小事情体现大道理。根据你对这段材料的理解,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800字以上。)他一反定势思维――作为鱼,不知水是何物一定是小鱼的过错――作者抓住小鱼“水到底是什么东西”来发问,由果溯因,分析其不懂“水到底是什么东西”的原因是年龄小,指出小鱼不懂水是什么是正常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让小鱼由“不懂”到“懂”。以鱼喻人,作者在看似漫不经心的解析中,对现实生活中的不正常现象进行了讽刺与批判。结束句意味深远,暗喻“在其位,没有安其位的能力”的用人不唯贤而唯亲的社会问题得不到解决的话,被残害的就只能是孩子,这是“救救孩子”的呼告。

当然,我在这里不是鼓励同学们一味地追求作文要另类,而是希望同学们在写作时“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考场作文的真谛是“据题发挥”。只要我们严格审题,充分认识题目中的启发和鼓励的因素,就能透过一个个题目的窗口,看到无限广阔的生活空间,进而在熟悉的领域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而我们也要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多种多样的思维活动,来培养自己“从思维的各个层次出发,对事物进行多角度、多方面观察”的习惯和能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德兴一中)

上一篇:以学定教彰显人文 下一篇: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