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高新区诞生“中国芯”

时间:2022-10-02 11:18:32

青岛高新区诞生“中国芯”

新一代CPU桥片“星光青桥一号”的成功,使青岛市及高新区走在了全省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前沿,为嵌入式CPU桥片研发设计及产业化基地的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将有效带动物联网智能系统等相关产业发展。

日前,青岛高新区中星微电子项目在府新大厦三楼多功能厅举行了新一代CPU桥片“星光青桥一号”会。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广正出席会并致辞,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副局长盖健,高新区管委主任赵兴书,科技部高新司相关领导及海尔、海信、澳柯玛、中电集团22所等合作企业代表和专家参加了会议。会上还宣读了全球IEEE总会前主席、美国工程院院士LeahJamieson教授的贺信,以及Intel公司院士、首席多媒体架构师JiangHong博士和Intel中国研究院院长JesseFang博士的联合贺信。

中星微电子项目于2011年12月落户青岛高新区,主要致力于嵌入式及通用CPU桥片的集成电路芯片研发设计工作,拟建成中星微集团国内嵌入式及通用CPU桥片及相应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研发、设计及产业化的总部基地。此次的“星光青桥一号”产品,是世界上第一枚单晶片、高集成、低功耗、专门用于新一代嵌入式及通用CPU低功耗计算系统的信号拓展互联桥片,这也是“星光中国芯工程”继“星光”系列、“星光移动”系列及“星光安防”系列芯片之后的最新成果,具有完整知识产权。“星光青桥一号”扩展了X86及ARM等CPU应用范围,可用于包括需要多路多媒体音视频采集、处理及传输的电视、游戏、车载等诸多领域。鉴于全球市场尚无同类产品,目前已有多家国际知名企业确定选用这款芯片以提升其整机产品性能。

2012年以来,青岛高新区按照蓝色、高端、新兴的要求,突出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加快壮大蓝色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科技服务业,打造新型“1+3”产业发展体系。目前,随着中星微电子、德国博世集团、英国EDWARDS、招商局集团、中钢研集团、冠捷科技等一批内外资大项目的落户、投产,青岛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累计引进的企业及项目达到300多个,总投资额超过700亿元,胶州湾北部新城已成为承接高、精、尖优势产业项目落户的优良平台。此次新一代CPU桥片“星光青桥一号”的成功,使青岛市及高新区走在了全省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前沿,为嵌入式CPU桥片研发设计及产业化基地的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将有效带动物联网智能系统等相关产业发展,推动青岛软件科技城的加速发展和软件高端人才的集聚,助力青岛北岸新城创新、智慧型城区建设。

中星微电子集团于1999年由邓中翰院士率领团队从美国硅谷归国创立,启动并承担了“星光中国芯工程”,先后申请了2500多项国内外专利,结束了中国无“芯”历史。该芯片的问世,不仅让中国及时占据了这个新技术领域的世界前沿,而且将推动后续系列产品的研制,青岛中星微将在“星光青桥一号”基础上不断创新、开拓市场,推出在数字家电、安防监控、工业控制、车载系统等应用的系列桥片产品,从而最终率先形成该领域的国际标准体系,为“中国芯”在国际上赢得更多的话语权,使“星光青桥”系列芯片成为高新区、青岛乃至中国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成为连接青岛市高科技产业和世界创新前沿的桥梁,推动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

上一篇:基于双平面的电力调度数据网设计 下一篇:误差分析在实验室仪表检修中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