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治身、以文润身与以行立身

时间:2022-10-02 11:17:47

荀子修身篇是专门论述修身之道,即如何进行道德修养以及最后所达到境界。读书的重要性在于读懂其逻辑,荀子在论证修身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眼界开阔,其修身之道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就是在先以德治身,再以文润身,终以德立身的“逻辑曲线”。荀子运用了辩证的思维、层层递进的推理以及类比的思想来论证修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些宝贵的思想精华对于青年学子的求学与问道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纵观整个修身之篇,荀子把修身分为三个部分或者阶段,即外在的修身、内在的修身以及社会中的修身。外在修身主要包括“见善”、“行礼”、“ 博渊”等方面;“有序调理”、“净化心灵”、“平静心气”等是内在修身的立足点;社会修身主要要求人们“行而恭翼”、“行而俯项”、“偶视而先俯”、“端悫顺弟”以及“好学逊敏”等。这三种修身又蕴涵着以德修身、以文润身和以行立身。

一、“见善”指引以德治身

荀子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层层递进来大谈修身之道。在荀子看来,修身的逻辑起点是“善”,即“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身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然必以自恶也。”接着荀子用无礼的危害性反证“行礼”的重要性。

常言道:“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青年学子以德治身就是树立对道德、规则和制度的敬畏之心和仰慕之情。具体来说,要具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实际学习与工作中做到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同时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与自励,始终保持青年学生党员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只有真正做到荀子所倡导的“吾日三省吾身”与“见不贤而内省”,才能在不断调适和提高中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行和水准。

二、“多闻”蕴涵以文润身

在论证道德重要性的基础上,荀子又对比论证“多闻”和“浅陋”,突出多读书、多思考、多提问等外在修身的重要性。做好外在修身,也必须做好内在修身,也就是所谓的以文润身。荀子是个养生大师,“注重调理”、“净化心气”等都是内在修身不可回避的考题。正因为如此,荀子直接给出了内在修身的思路和的方法,即“治气养心之术:血气刚强,则柔之以调和;知虑渐深,则一之以易良;勇胆猛戾,则辅之以道顺;齐给便利,则节之以动止;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修身不仅要修道德之身,而且要修渊博之身,同时要注重心理调节和心气调养。

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在当前的时代背景和形势变化下,强化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断深化干部学习培训工作,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尤其是党校学子,不仅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而且应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培育良好文化素质就是以文润身,把增强文化素质作为修身的大事、份内的职责,广涉猎文化经典、学子文化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品位。古人语“凡有所学,皆能明理”。在浩如烟海的知识海洋中,哲学经典能启迪我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文学经典能激发我们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史学经典能指导我们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政治学经典能指引我们治国、安邦、平天下;伦理学经典能促使我们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

三、“用道”表明以行立身

内在修身和外在修身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在现实中,在人与人、人与国家的交往中达到修炼的境界。因此,荀子用对比论证、“类比论证”以及“事例论证”来说明社会是一个大课堂,是修身的涵养之地。“礼节”、“用道”、“顺弟”以及“逊敏”等都是在在社会中感知,在社会中体悟,在社会中学到。惟有“用道”去践行,才能用真行去立身。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青年学子要不断学习、吸取荀子“用道”之气魄与胸怀,在学习好自己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走出书斋、深入实践,在学术的交流与激荡中既擦出思想火花,又达成协商共识。第一,深入挖掘学术交流活动的新模式,要通过学术演讲、学术研讨、学术调研以及学术考察等丰富多彩的学术形式来交流各种学术理论思想,提升学术理论价值。第二,丰富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的内容,要树立学术自信,积极参加高水平、多种类的学术交流活动,例如国际学术研讨会,国际双边或多边研究生学术论坛、研究生暑期学校、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内双边研究生学术论坛、校内研究生学术论坛、学术竞赛等等。第三,培育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创新点,要在交流实践中培养自己的“用道”、“顺弟”、“逊敏”和创新意识,这样既有利于青年研究生实现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又便于其了解社会前沿信息和实际问题,在交流中提高自身的应用技术和实践技能。

在修身篇的结尾,荀子给出了自己论证修身的整个逻辑体系。“修身是什么”、“为什么修身”、“为什么能修身”、“为什么重礼”等都能在荀子的逻辑体系中找到答案。荀子整个人生哲学的逻辑起点是“人性恶”,正因为人性恶,所以要修身,这是修身的必要性;而荀子的自然观是“天行有常”、“ 知天命而用之”,世间万物不断不变、不断发展,但有规律、有原则,我们可以学其本性,用起规则,这为修身提供了可行性;而修身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荀子思想的另一个重要层面――明分使群。

综上所述,修身不仅是一件关系到个人安危,更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修身既要做好以德治身和以文润身,更要做实以行立身;修身既是一个全面的修身,也是一个有过程的修身;修身既要锻炼身体素质,也要修炼心里素养,同时要把自己融入集体、融入社会,把自我修身与人与人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以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联系起来。现代化、时代化、知识化的今天,既创造机遇,又制造诱惑,作为一名青年学子,应当摆正心态、理性应对、心安处之,不因胜利而骄纵,不因名节而倨傲,不因失利而沉沦,不因落后而浮躁。学好、做真、务实修身这门课程。

作者简介:王新,男,中央党校研究生院2011级政治理论专业硕士生,导师:刘启云。

上一篇:浅谈对高中政治课堂中互动式教学的研究 下一篇: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