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其变革创新

时间:2022-10-02 10:56:46

高校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其变革创新

【摘 要】 高校财务管理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在变革创新之中寻求解决途径。为保证高等教育事业稳定、可持续发展,应当提升和强化财务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强化财务管理工作。变革创新高校财务管理,需要制度创新,更需要观念变革。

【关键词】 高等院校; 财务管理; 观念变革; 制度创新

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政府放松了对高校的规制,高校扩大了办学自。高校的生存必须依靠自身的不断发展,但高校目前的管理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其中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更是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财务管理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高校各方面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整个高校机制的正常运转。因此,变革创新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对于高校的改革发展至关重要。

一、高校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和变革要求

高校财务综合实力是高校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必要保证,具体表现在科学合理与实际相结合的财务管理机制和合理有效的财务管理综合评价体系,应该用合理有效的制度和机制保障高校财务综合实力的提升,保障高校在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运转。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需要在变革创新之中寻求解决途径。

(一)财务管理人才缺乏问题

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社会参与高等教育管理作用的逐步加大,高校办学形式、类型出现多样化,涉及经济往来的形式和类型也出现多样化。这就需要建立能适应新的需要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队伍,提高财务管理能力和财务管理水平。高校应该强化财务部门建设。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必须建立以业务能力建设为核心的会计队伍管理机制,并按照业务能力大小确定其岗位,打造一支既有专业素质,又有服务意识的会计队伍。

(二)财务管理习惯问题

高校财务管理的传统习惯是财务管理的重点在货币资金及经常性经费,会计控制也主要在这方面。学校科研项目不断增多,无形资产成为高校取得长期收益的主要来源,导致财务管理方面相应地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高校财务部门改进相关管理。

(三)财务管理制度问题

高校开始实施学校全员聘任制,变人员身份管理、资格管理为岗位管理,按岗聘任,分配利益依据贡献多少。在此背景下,必须改革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

(四)后勤工作的财务监督问题

高校后勤工作社会化、多元化需要对后勤工作实行严格的财务监督。为此,高校应该对后勤工作实行独立核算进行监督,建立后勤、财务、监审等部门以及由教师、学生代表参加的监督体系。这一监督体系要以经济责任制为基础,目的在于使后勤工作的各个服务实体提高经济责任,达到服务质量优良、经济效益高的社会化改革目的。

(五)高校收入多元化带来的问题

高校合并,扩大招生,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增大,高校的资金来源渠道也越来越多元化,需要切实加强财务管理,以保证学校财产安全,防止腐败现象产生。从财务管理岗位分工到授权审批制度,现金、银行存款的内控制度,对票据实行专人管理等都需要在制度和机制上加以强化。因此,要从制度和机制上着手加强高校财务的监督管理,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实现财务系统整体信息化和规范化。

二、高校财务管理变革创新的依据

高校的迅速发展要求高校财务管理在内涵、范围、会计工作等多方面有适应性的变化。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如何应对性地变化,如何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是高校财务变革创新的重要课题。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应是改革的目标。为保证高等教育事业稳定、可持续发展,应当提升和强化财务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强化财务管理工作。变革创新高校财务管理可以从理论和现实两方面分析其依据。

(一)变革创新高校财务管理的理论依据

1.高校法人地位的确定和法人财产权的拥有是变革创新高校财务管理的基础。高等教育法明确了高等院校的独立法人地位,明确了政府和普通高等院校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奠定了学校自主办学的法律基础。高等院校拥有学校资产的法人财产权,可以根据教学、科研活动和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自主使用学校的资金,可以采用多种渠道、方法筹集资金,学校自主办学的权力得到保障,自主办学的方法和手段更加多样和灵活。这同时也意味着学校必须为法人财产承担责任。高等院校一方面拥有了全面财务管理权利和手段,同时也必须承担财务管理的责任和后果。这决定了高等院校不再只是进行简单的收支核算,必须全面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将保证高校法人财产充分合理利用、保证教育资金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科研和发展的需要作为核心的管理工作。

2.变革创新财务管理工作是教育资金重要性和稀缺性的要求。资金是高校教育正常运转和长远发展的必备条件。高校教育资金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之一,是高校师资建设、管理工作、教学科研设施及其工作开展等各个方面的基础。因此,变革创新高校财务管理特别重要。另一方面,资金是高校教育的稀缺性资源。高校的资金来源包括政府投入、社会投入等,但这些来源的资金量很有限,永远不会充足。高校总是存在资金短缺的可能性。因此,变革和创新高校财务管理,将有限的资金使用到最合理的地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特别重要。正是高校资金的重要性和稀缺性决定了变革创新以强化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二)变革创新高校财务管理的现实依据

1.高校快速扩张中出现的各种财务问题说明了强化财务管理的必要性。我国高校出现快速扩张热潮的同时,财务困难和财务风险方面的问题更显突出。如,吉林大学到2005年银行贷款达30多亿元,学校每年支付的利息多达1.5-1.7亿元,严重的财务困难使学校不得不向教职工和社会公开征集解决问题的办法,甚至启动卖地偿还贷款的程序。类似的情况并不鲜见,有些学校问题已经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影响到学校的长远发展。表面看,这些学校出现财务困难有各自不同的原因,如规模扩张过快、贷款规模过大等,但现象背后反映出普遍的问题:高校财务管理意识淡薄,财务管理体系不能适应新形势下高校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缺乏高校财务管理应当具备的新功能。所以,变革创新高校财务管理,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地位并强化其作用,已经刻不容缓。

2.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对变革创新高校财务管理提出了迫切要求。高校教育资金来源多元化,高校教育资金更多地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日益向效率更高、效益更好的高校流动,高等院校的生存和发展更加取决于学校之间的竞争,取决于学校能否在竞争中取得优势。这迫使高校必须加强自身财务管理,必须更加注重教育资金的使用效果。另一方面,高校越来越受人才市场对毕业生需求的影响,学校必须培养满足人才市场需求、适应社会需要的毕业生,学校的各项活动都必须紧紧围绕这一中心进行。高校还受到学生择校、转学、退学、毕业的影响,不仅有学校对学生的选择,还有学生对学校的选择。学校必须考虑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学校、什么样的专业,希望受到什么样的教育。市场机制已经迫使高校不得不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外部和内部竞争,高校管理将更加企业化,学校在日常管理、决策等方面必须像企业一样将效率和效益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所以,高校必须全面变革创新财务管理,科学、合理地安排资金的来源和使用,高效地运用有限的资金,让教育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三、高校财务管理的观念变革和制度创新

变革创新高校财务管理,我们需要制度创新,更需要观念变革。

(一)高校财务管理的观念变革

我们必须变革观念,将财务管理置于与教学、科研同等重要的地位。我们应当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是与教学、科研同等重要的高校管理工作。教学、科研活动必须有资金的支持,学校的长远发展也必须以雄厚的资金作后盾,强有力的财务管理,学校就不能生存和发展。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对于高校的特殊重要性,强化财务管理意识,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将财务管理从从属地位提升到与教学与科研同等重要的地位,为强化财务管理工作奠定观念基础,从而改革管理机构,提高人员素质,改进管理方法,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1.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改变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由会计部门完成的现状。会计部门是为会计核算设立的,注重的是会计核算而不是财务管理。高校必须设立单独的财务管理机构,从组织上保障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改进财务管理方法和手段,研究探讨高等财务管理的特点和规律性,找到适合高等院校财务管理的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体系,提升财务管理的水平。

3.强化风险控制,降低财务风险水平,采用多渠道筹资、加强财务分析、强化项目责任制、建立预警体系等科学手段控制目前的财务风险控制。

(二)高校财务管理的制度创新

现代管理最重要的是制度管理,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高校财务管理根本制度的创新,既能使高校财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又能使财务制度适应飞速发展的高教事业的需要,从而做到财务管理中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1.建立和完善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财务管理体制。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日益深化,各类经济活动的日趋复杂,财务管理内容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必须建立和完善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财务管理体制,对高校的财务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强化学校宏观调控能力,确保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但领导权过分集中,又不利于调动各级人员的积极性,比较科学的制度是集中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做到“统而不死,放而不乱”。

2.合理编制预算,实行“大收大支”的综合财务计划。“大收大支”的财务管理模式有利于实行综合财务预算,将各种渠道取得的全部收入及安排的全部支出,统一纳入学校的综合财务计划。高校编制预算应从全局出发,既要考虑学校事业发展和建设的需要,又要考虑学校财力的可能;既保证重点,注重效益,又要向教学、科研倾斜,综合平衡,统筹安排,全面反映学校的财务收支情况和总体规模,确保高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3.明确高校财务管理基本原则。高校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财务管理体制,建立了“大收大支”的财务管理模式,必须遵循两项原则:(1)依法管理的原则。依法规范财务行为,遵守有关法律、法规,依法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2)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原则。科学配置好高校各方面资源,既要充分、合理地利用现有的高校资源,做到资源共享,又要节约支出,避免经费使用上的浪费现象,优化经费使用的支出结构。

4.创新高校资金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如何进行制度创新,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大致说来,一要树立开放意识、效益意识,多方筹措资金;二要实行成本核算,严格控制经费支出,树立效益观念;三要加强财产物资管理,防止资产流失。高校要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保值、增值,防止流失。

5.创新高校财务人员管理制度。财务人员要有良好的服务意识,不断探索服务创新,提高服务质量,营造良好的财务环境;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工作责任感;要努力学习钻研业务,更新知识结构,提高工作技能,优化工作作风;还要精通相关法律法规。学校应该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和会计岗位轮岗制,形成会计人员的自我约束机制和良性流动机制。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卫星,韩玉启.高校财务运行机制的构建[J].财会月刊,2007(5).

[2] 姚云丽.试论高校财务管理的模式[J].科学观察,2007(5).

[3] 崔邦焱.关于当前高校财务方面几个问题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7(17).

[4] 姜春兰.对普通高校信贷资金风险问题的探讨[J].财会研究,2008(23).

[5] 汪伯文.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动因[J].财会通讯,2008(6).

上一篇:关于排放权交易的会计问题初探 下一篇:创新财务管理手段 提高财务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