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下的高校节能研究

时间:2022-10-02 10:53:13

科学发展观下的高校节能研究

【摘要】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高校是我国节约能源法所规定的重点用能单位,高校在运营管理中,应遵行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的管理理念,建设节约型校园。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高校;节能

落实科学发展观是高校履行社会责任、培养优秀人才、进行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高校是资源占有和能源消耗大户,创建节约型校园,是实现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需要。高校作为现代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重要使命的同时,其文化辐射作用也不容小视。在高校广泛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一、高校能源浪费的主要原因

1、资金问题造成能耗上涨。有些高校校区新建之初由于资金不足,在规划设计、建

筑安装和材料使用等方面只考虑成本问题,未考虑节能减排的因素.造成建筑使用中的高耗能、高排放。而后期未使用节能型产品,如非节能型空调、灯具等,也增加了能源消耗。

2、不合理的能源供需状况。某些高校在扩建过程中,由于新校区是分批建成的,因而缺乏超前的统筹性规划,使得这些新校区的基础设施形成了以区域为中心、分块而立的局面。因此,为各区域配套的供能设施也呈区域状分布。随着新校区规模的不断扩大,总供能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同时,为了满足学校整体规划的要求,一些新校区在已成形的区域内又新增或减少用能设备。从而打破了原有的供需相对平衡的格局,不少区域出现小马拉大车或大马拉小车的局面。

3、节能管理制度不健全及粗放式管理。长期以来,高校受节能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方式粗放、职责不清、责权不明等因素影响。能源浪费严重。例如。由于职责不清。在水、电、气(天然气、煤气)、暖的安装上有的是基建处负责;有的是后勤处负责;有的是具体使用单位负责,结果导致校内教学楼、宿舍楼、图书馆等建筑物安装的水电气暖的一、二级计量表不全,部分学校的水电气暖还处于敞开供应阶段。

4、节能意识淡薄。目前国内高校普遍存在节能意识淡薄的问题,"长明灯"、"长流水"现象时常发生。教学楼等公共场所的照明系统无专人管理.无人教室灯长明卫生间长流水等现象时有发生。长时间无人使用的电脑、空调、电扇、饮水机一直工作等等。这些行为造成了高校大量的能源、水资源浪费。

5、设备设施陈旧造成跑冒滴。漏现象严重某些高校由于历史原因,用能设备老化,地下管网混乱。而且许多高校的管网设旆采取地下实埋方式。一旦发生漏水。后果十分严重。如:路面被破坏。维修成本较高;管道漏水,跑、冒、滴、漏。管网使用寿命缩短等。

二、高校节能存在的现实问题分析

1、节能管理人才紧缺。低碳校园的建设需要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物联传感技术、暖通空调技术等多学科的综合应用,对节能技术管理人员要求较高。但是。很多高校少有甚至没有专职、专业的节能管理人员。同时,现有的节能管理人员一般也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节能管理、技术人才匹配不足,阻碍了高校节能工作开展和深化。

2、节能建设资金不足在高校内开展节能减排宣传、教育、培训、技术改造,无不需要资金的支持,而且资金需求量非常大。而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资金十分紧张,对节能的资金投入往往不足,节能减排技改经费主要是向教育部申请,高校本身对节能工作缺乏财政政策支持,尤其是各学院节能减排缺乏专项资金支持。

3、节能不节钱。造成高校节能不节钱的因素很多。其一,节能设施质量本身不过关。如一些节能灯价格贵、寿命短,造成了节能不节钱。其二,节能技术改造与高校的需求不匹配。造成节能投资浪费。其三,许多高校建立了节能监测平台,在软硬件方面投入不少经费,但由于缺乏相应的节能管理制度和管理人才,没有充分利用节能监测平台的先进技术和完善的能耗数据进行节能监管,导致节能改造发挥的作用很小。

4、节能解决方案难以决择。面对众多的节能解决方案,高校却遭遇如何选择的尴尬.原因主要有四点:一、高校节能解决方案的供应商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只看到节能减排市场有利可图.不管自己有没有能力做,纷纷来分享这块"蛋糕"。二、目前参与高校节能的主要有节能服务公司、节能设备生产厂家、工控企业、智能仪器仪表企业、系统集成公司、依托高校或者研究院的节能科技公司,他们有的擅长某领域的节能改造,如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太阳能等新能源的技术节能改造;有的擅长能耗的计量、采集、传输;有的擅长做能源审计、节能评价等,但都缺乏整体的系统解决能力。三、造成高校能耗高的因素比较复杂,如高校的建筑种类繁多。文、理、工高校的能耗差异,南方和北方高校的能耗差异等等,这些都造成了提供适合高校个性需求的全面节能解决方案非常困难。四、由于高校节能资金紧张,总想选择性价比最高的节能解决方案,这让高校在选择解决方案的时候难以取含。

三、推动高校节能减排的对策

1、建立节能管理机构并完善制度。为建立健全高校资源节约长效机制,高校应建立专门的节能管理机构,由主管校长任节能管理机构领导小组组长,统领全校节能工作。同时。在高校内推行垂直管理、层层负责,明确节能工作的任务和要求。指标分解,责任到人,从而使节能工作能有效渗透到教学、科研和师生的实际生活中,推进高校节能管理的政策落实和具体实施。高校可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并结合本校的实际。制定出具体的节能管理规定,使高校节能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还要加强对节能管理工作的监督、评估和考核。

2、加强节能宣传

高校应引导师生开展以节能新技术、新产品为主题的科技创新,以及以节能环保为主旨的校园活动等,把节约的意识、节能的意识灌输给师生,将建设节约型校园、培养节能意识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大宣传的力度。

3、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引进机制

针对目前高校节能工作普遍存在人员少、技术水平较低、节能知识欠缺等问题,高校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聘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家,全方位制定和规划学校节能解决方案及具体节能改造措施;服务外包,委托第三方节能服务公司进行日常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及设备故障检修服务;人才培养合作,高校可以与专业节能服务机构、节能服务公司签订节能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人才引进政策要灵活,专业人才引进可以适当放宽某些条件。

4、不断提高节能技术水平高校应因地制宣,积极开展校园的节能节水技术改造工作。特别应优先开展低成本节能节水技术改造。针对水电节能技术改造时。应采用新型、环保、节能、高效、高质、长寿的水电气材料和设备。

6、多渠道筹措节能改造资金

首先,高校要加强节能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监管,确保节能资金落到实处。其次,高校充分了解和掌握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争取财政支持。第三,应积极探索财政补贴、学校自筹和市场融资相结合的多渠道融资模式。最后,在节能资金紧张的情况下,高校可将节能建设、能源使用纳入统一管理。

7、全面规划分步实施

高校内不同功能建筑对能耗需求不一样,能耗设施种类繁多,为了避免节能投资浪费和重复投资。在高校节能建设初期需要对高校节能做全面规划。由于节能经费有限,可以分布实施.投资少、见效快的优先实施。采取分步实施可按以下步骤:一、建立节能监管平台,高校各类能耗监测点安装智能计量仪表。通过数据线和网络传输,发送到统一的节能监管软件平台。二、完善节能管理制度,建立用能定额管理制度、能耗公示制度、能耗结算制度。三、对全校的重点能耗区域进行用能审计及时发现能耗浪费大户及节能潜力大的能耗设备。四、对节能潜力大的能耗设备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实现技术节能。五、节能诊断,节能评价.对节能管理制度、节能监管平台、节能改造进行全方位的节能诊断和节能评价,不足的地方及时改进。六、实现管理节能、技术节能、行为节能的统一,打造低碳、绿色校园。

参考文献

[1] 赵景新.高校水电暖节能工作现状与对策初探[J].高校后勤研究2010(4)

[2] 袁东风.论高校节能减排之教育意义[J].东方青年·教师2012(1)

[3] 章荣伟.学习先进节能经验创新浙江省高校节能工作机制[J].高校后勤研究2012(3)

[4] 郑东霞.新时期高校节能管理工作探索及思考[J].高校后勤研究2012(2)

上一篇:文化增强企业软实力 下一篇:论非语言语境在影视字幕翻译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