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仪式的缺失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时间:2022-10-02 09:43:13

毕业仪式的缺失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摘 要:随着高校规模的日益扩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毕业仪式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后一课”,却被不少高校忽视。毕业仪式的缺失不仅会使学校文化传承面临缺失,它所具有的象征意味、教育功能以及家长和学校共同的教育机会也随之缺失。为了让毕业仪式不再“缺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提高认识,积极传承,不断创新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毕业仪式新局面。

关键词:大学生;毕业仪式;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5)04-0078-03

2010年6月23日,在华中科技大学2010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时任校长李培根的演讲《记忆》赢得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并迅速蹿红于网络和国内各大高校,在很大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培根校长也因此被广大学子亲切地称为“根叔”。之后在他担任校长的四年时间里,每年的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典礼不仅成为华中科大每届毕业生的一种期待,也成为全国亿万学子一种共同的期待。闪耀着人性光芒、散发着人文情怀、氤氲着浓郁人情意味的毕业仪式不仅大大提高了社会公众对华中科大的关注度,更是让每一个毕业离校的莘莘学子真切感受到来自师长的最后一次温暖,在欢乐的笑声中愉快地接受了离校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后一课。

在国外,或源自百年学校文化的传承,或源自仪式上那些别出心裁的节目,欢乐的毕业季,传统的毕业礼,总是能让每一个亲历者铭记一生,念叨一世。在美国,每位毕业生的家长都会获得校方邀请前来参加子女的毕业仪式,毕业仪式上,每个毕业生都会登台亲手接过校长亲自授予的学位证书。在英国,毕业典礼入场券和嘉宾票需要提前到网站预订,而且要自掏腰包,即便如此,前来观礼的亲朋好友依然是络绎不绝。

反观国内,不少高校毕业典礼要么流于形式,要么程式僵化,要么干脆缺失,毕业季作鸟兽散,漠视大学别样思想政治教育至为宝贵的“最后一课”。一些学校即便举行毕业典礼,也是匆匆走过

场,缺少经典传统,缺少个性特色。有的高校甚至只让少数毕业生代表参加,至于邀请每一位家长出席恐怕连想都没想过。近几年,随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日趋深入人心,不少高校也开始重视毕业典礼,但仪式的议程大多是领导致辞,优秀学生代表讲话,象征性地为部分毕业生代表颁发毕业证,台下的大多数学生都无缘亲身体察从校长手中接过证书的激动一刻。如此简单、呆板、僵化的毕业礼很难成为即将走出象牙塔的天之骄子们铭记一生的美好回忆。

一、毕业仪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思想价值观的日趋多元化,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迎来了新一轮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日趋朝着功利性和实用性的方向转变。传承好历史的记忆,发挥好仪式的功效,对于高校迎接思想教育的挑战就显得格外的重要,由仪式所塑造或唤起的情感体验能够长期凝结在群体和个体的内心深处,能让参加者反复回味和再体验并作为一种源动力固定下来。而毕业仪式教育作为给即将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上的“最后一课”,其所具备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不言而喻。

仪式对于一个人情感归属和价值认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毕业仪式作为校园仪式中一个重要形式,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更是值得

我们去发掘、去传承、去光大。大学生如果缺乏归属感和价值认同感,往往会导致迷茫和困惑,行为也会失去规范和约束,进而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和后续的角色行为造成诸多不良影响。

毕业仪式作为大学生迈向社会的一个基点和坐标,不能简单地将其归为仅仅是校园一个平常活动。借助毕业仪式这个有效的媒介、载体和平台,可以使得毕业生在特定的共同体内实现与同伴之间的身份认同、情感认同,进而达成行动上的协调一致。别具一格的毕业仪式本身就承载着鲜明的教育功能,寓教于乐、寓教于思、寓教于行、寓教于仪式的教育作用自是不言而喻。

毕业仪式更像是一个人生的加油站,它标志着一个阶段“学校生活”的结束,同时也意味着另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漫长时期、一个“社会人生阶段”的全新开始。不管这之后,他们是选择继续求学还是开始职业生涯,毕业仪式都是他们人生的一个明显的转折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毕业礼,不仅仅是学子们对过去时光的阶段性总结,也是他们对未来美好愿景的无限憧憬和展望;既是学子们作别过去熟悉的一切,更是年轻人开启对其新的身份、新的责任和新的义务的全新审视和思考。更何况毕业仪式本来就是在大学文化体系下,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集体活动,不仅是大学文化不可切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极其重要的手段和渠道,对毕业生的思想和行为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长远影响。

二、毕业仪式缺失造成的不良影响

近年来,在不少高校里毕业仪式几乎只是走过场,毕业仪式作为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渐渐也被大家所遗忘,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学校文化传承的缺失

毕业仪式不仅仅只是一次象牙塔里的嘉年华,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重要的环节,不但能让毕业生感受到毕业的神圣感和步入社会的使命感,同时也能更好地帮助大家去了解一所大学的价值理念是什么,一所大学秉承的传统是什么,学校的文化和价值理念都可以藉由毕业仪式得到很好的表达和传递。

遗憾的是如今的很多高校都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新校区的建设上,很多高校的优秀传统和文化底蕴却在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新大楼中消失殆尽,再加上对毕业仪式没有很好的建构,导致很多学生走出校门以后,对于母校没有丝毫的眷念和自豪。对于不少高校而言,毕业仪式不过只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形式,从根本上忽视了毕业仪式作为仪式的本身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不少学生也只是把毕业仪式当成是一次简单、平常的校园活动,思想上也没有一种正确的认识。作为组织者和参与者如果都没能从认知和行为上真正认识到毕业仪式的价值和意义,只是象征性地举办一次例行校园活动,那么不仅让毕业仪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得不到发挥,同时也会影响一所学校优秀文化的积累和传承。

(二)象征意味的缺失

毕业仪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不仅是因为它是要经过一番精心设计,形成一套学生喜闻乐见的富有教育意义的规范程序和模式,还在于它让一群人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按照规范程序和模式,在共同完成一次极具象征性的特定行为的过程中,让每一个人都能从中获得一次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毕业是一个人开始踏入社会的起点,从这个“点”出发,每个人都将面临全新的世界。如果说拿到录取通知书是一个人开启知识大门的新篇章,那么获得毕业证书的那一刻应该就是开启另一个世界的金钥匙。很多学校对于每年的开学典礼都是格外的重视,但是对于毕业典礼则往往随随便便地敷衍了事,有的学校甚至从来都不举行毕业仪式,或者演变成了以同学之间的“散伙饭”取而代之。毕业仪式独有的程序和模式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被削减和弱化,使其难以发挥自己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给学生的大学生涯留下虎头蛇尾的不好印象,对于即将踏出学校大门进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难免会让他们在这种特殊的时候在心灵最深处产生一丝抱怨,留下些许遗憾。

(三)家长和学校共同教育机会的缺失

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系统中重要一环的作用也日益被大家所重视,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联系也日趋紧密和重要。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中国家长而言,对子女所在大学的认知恐怕都只是停留在当初送孩子入校时候的样子,随着子女进入高校就读以后,学校和家庭的紧密联系好像突然间就断层了一样,在子女就读的三、四年时间里,绝大多数学生家长是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到学校来和老师、子女进行面对面交流的。因此像毕业典礼这样重要的人生时刻,就更应该为家长们提供机会,让他们得以亲临现场一起见证孩子的成长。虽然在现阶段,要求所有高校都能像国外一样举办隆重而有意义的毕业仪式有一定的难度,但这并不能成为让毕业仪式“缺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理由。

三、提高认识,促使毕业仪式的回归

毕业仪式本身具有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如果毕业仪式流于形式,不能融入当代大学生最普遍的活动之中,则无法树立根基,传承不息。如果毕业仪式不注重内容上的时代性和现实性,那么也很难和广大毕业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无法保持足够的吸引力。因此,大学应该让毕业仪式重新回归校园,发挥其应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效。

(一)正确认知毕业仪式的意义

毕业仪式要想起到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功效,需要组织者和参与者首先从思想认识上给予足够重视并能充分认同、理解毕业仪式本身所蕴含的教育意义。只有毕业仪式在人们心目中具有神圣地位,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才会得到充分体现,如果参与者缺乏这种情感,无论多么庄严、隆重的毕业仪式都会流于表面,其感染力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也就无从谈起。

不难看出毕业仪式作为仪式的一种,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应该能在学校文化体系中存在并发挥着应有的作用。特别是在当前多种社会价值观念并存的时代背景下,刚走出校园的毕业生很难做出正确的价值观选择,这样很容易导致他们在初入社会的时候感到迷茫和困惑,他们中的不少人往往让个人利益占了上风,强烈的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已然成为其衡量价值标准的重要尺度。[2]通过别开生面的毕业仪式给每一个年轻人上好融入社会、投身实践的“最后一课”,自然就显得特别的重要。

(二)加强毕业仪式的建设

毕业仪式的存在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在组织者和参与者心目中的地位与感知的程度,地位越高、感知程度越深,就越容易得到大家的关注,由此产生庄严的仪式感和积极的教育意义也就会越发强烈。同时还要注意仪式的传承性、延续性和创新性,学校应该在特定的时间年复一年不间断地举行隆重的富有地域特色和本校唯一性的毕业仪式,使之在坚持中得以不断的创新和发展。

高校应该注重加强对毕业仪式的总结和探索,挖掘毕业仪式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同时,要借鉴古今中外有关仪式教育的相关理论和经验,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建构别样的仪式规程,以不断实现毕业仪式本身的丰富与创新。

参考文献:

[1]胡宝国.仪式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思想理论教育,2009(9):45-47.

[2]余莎莎.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现状与教育引导对策[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77-80.

The Lack of Graduation Ceremony's Impact on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YU Sha-sha

(Department of Student Affairs, Anhui Business College, Wuhu 241002, China)

Abstract:With the expansion of coll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n college students has increasingly aroused people's widespread attention. Graduation ceremony should be the "last lecture"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n college students, but is now ignored by many colleges. The lack of graduation ceremony will not only lead to the lack in school cultural heritage, but also result in the loss of its symbolic significance, educational function as well as an education opportunity for both parents and colleges.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the graduation ceremony is no longer "absent" in colleges’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e must raise awareness, positively support it, innovate the graduation ceremony to make it novel and interesting to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 graduation ceremon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上一篇: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实效性 下一篇:挖掘美术教学资源培养“独二代”自我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