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精神论文:强化校内文化建设提升职高特色

时间:2022-10-02 09:27:15

校园精神论文:强化校内文化建设提升职高特色

作者:梁燕萍 刘润生 单位:柳州市交通学校

成立德育专业委员会。由学校德育教育骨干与行业专家组成德育教育教学委员会,专门研究德育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与时俱进地改进教学模式,建立科学的德育教学成效评价体系。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辅导教师,把握学生心理状态,开展心理辅导,为学生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不断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加强考风考纪管理。在考试工作中强调“四严格”,即严格考试要求,严格考场纪律,严格巡考检查,严格评分标准。定期总结表彰学生中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典型,弘扬正气。通过学校的严格管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良好的学风,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重视校园行为

行为文化受精神文化的指导,又在各种活动中影响和创造着新的精神文化。因此,行为文化建设至关重要。注重教师行为建设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主要执行者,其行为便是一部无声的教材。因此,要重视教师的职业形象、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要率先垂范,给学生树立良好榜样,以良好的师德形象,独具特色的教书育人行为感召学生。注重学生行为建设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与养成,充分发挥学生管理部门、共青团、学生社团等部门和组织的作用,以常规活动为基础,以重大节日、重大活动为重要突破口,广泛开展科技、文化、体育类活动,开展爱国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就业创业教育,开展技能比赛、社会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朝气蓬勃的氛围中,陶冶情操,增长见识。扎实践行“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管理理念,实现学生日常行为与企业日常管理行为的对接,实现学生职业行为的养成,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促进学生养成更有利于个人职业发展的行为习惯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注重师生关系建设构建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成为学生的朋友;师生间互相理解,互相激励,“教学相长”,形成“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乐,生以成才为志"的良好风尚。

构筑校园物态文化建设

加强校企合作,推动企业文化进校园确立“依托行业、校企合一、重德强技、服务地方”的办学宗旨,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围绕产业办专业、围绕岗位设课程、围绕工厂建基地、围绕“双师”树团队,不断丰富办学内涵。把学校建设成产业特色鲜明、培养模式先进、校企深度交融、基地建设领先、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强的中职学校,具体体现:(1)产业引领,改革模式。成立校企共同参与的教育教学委员会,积极推进“产业引领、岗位对接、德技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共同拟定培养方案、共同参与过程管理、共同进行质量评价”的教学模式。构建产业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实现教育教学目标与职业标准高度对接。(2)对接场景,建设基地。重点打造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实训场景与生产场景对接,不断提升基地建设的规模与质量。(3)引用“5S”管理模式。转变观念,改革传统的管理模式,把企业“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管理模式引入到学校校园文化中来管理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让学生无论是在教室、实训场所、还是宿舍,均能时刻体验“5S”理念的存在。(4)校企共建,深度合作。与企业合作共建校内培训中心、共建学校,使教学对接于企业生产和企业文化,探寻“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构建校企共招、共建、共管的办学机制。(5)就业导向,重德强技。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行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的办学模式。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不断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构建数字化校园文化平台,发挥网络育人作用(1)加强数字化校园文化平台开发和建设。构建稳定的网络使用、维护流程,建立网络服务调查与调整机制,提升学校数字化信息服务能力,拓展网络服务行政办公、教学管理、档案管理、学籍管理、资源共享、科研开发、校园信息互通等功能。通过构建数字化校园文化平台,实现数字化学习、数字化教学、数字化科研和数字化管理,实现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2)充分发挥网络育人作用。加强网上正面宣传,建设融思想性、职业性、知识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络文化平台,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为师生创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密切关注校园网电子公告栏、留言板、贴吧、聊天室等网上动态,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加强与学生网上的沟通与交流。(3)建立与区内对口支援兄弟学校网络教学资源交流的机制,充分发挥共享教学资源库的辐射作用。

推行校园制度

学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需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来保障,以制度文化为载体,以严格管理为龙头,实现精细化、科学化、高效化的常规管理。具体体现三个特点:一是全。规章制度应是全方位的,做到处处有制度,时时有管理,事事有章可循,如:行政管理制度、德育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内部体制管理制度等。二是细。制度内容具体,分工明确,职责分明,考核到位,操作性强。三是严。纪律严明,赏罚分明,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环境。除此之外,校园制度文化还要体现职业性,一切围绕学生的“技能型、应用型”来健全各项制度。在实践教学中,要把实习实训的操作规程、安全要求、注意事项张贴到实训场地,用浓浓的制度文化来教育、感染和规范师生的言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总之,中职校园文化建设应突出职业特色,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提升内涵、加强校园行为文化建设营造氛围、加强校园物态文化建设奠定基础、加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健全体制,让校园文化建设以其独特的魅力贯穿于学校发展始终,突出中职学校的办学理念,体现学校特定的精神风貌、文化氛围、精神环境和品味格调。

上一篇:技校文化论文:技校文化与企业关联透析 下一篇:文化涵义论文:高校文化的涵义及措施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