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课堂源于灵活运用教材

时间:2022-10-02 09:20:37

精彩课堂源于灵活运用教材

【案例背景】

新一套数学义务教育教科书已经全面走进我们的数学课堂,在使用和探索中,老师们感受到新教材的风格和特色更加鲜明,结构更为科学合理。但同时也给老师们带来了困惑,在平时学校的教学研讨中,总会听到:“新教材很不好教:课本习题难度大、类型单一、计算数字偏大、学生不愿意算……”诸如此类的埋怨声、诉苦声。如何使用新教材,才能使教者轻松、学者愉快呢?前段时间,从城区到我们学校置换的钟老师给我们展示了《工程问题》的磨课活动,钟老师的三次上课,一次比一次精彩。她给了我一个启示:精彩课堂源于灵活运用教材。

【第一次上课片段】

一、复习导入

1.老师介绍什么是“工程问题”。

2.完成复习题(出示主题图)。

分析与解答:

(1)甲队每天修多少千米?

(2)乙队每天修多少千米?

(3)两队合修,每天修多少千米?

(4)两队合修,多少天修完?

二、探究新知

改编复习题为例题:把“这条道路长24千米”中的“长24千米”去掉。

钟老师在设计安排这道例题的呈现时,抓准了知识的起点,通过改编例题引入新课,降低难度,水到渠成,这应该是一个很好的设计。用这份设计她进行了第一次试教,一节课下来,结果却出乎意料。绝大部分学生对■、■表示没有什么理解,层层推进的教学环节也无法开展下去。课后我们级的老师重新考虑教学设计,最后结合学生实际,决定修改复习题和例题,再上一次。

【第二次上课片段】

一、复习导入

介绍“工程问题”。

二、复习铺垫

1.分析与解答

一段公路

(1)甲队单独修3天修完,平均每天修几分之几?

(2)乙队单独修6天修完,平均每天修几分之几?

(3)两队合修,平均每天修几分之几?

(4)每天修这段路的■,几天可以修完?

2.整合复习题

出示主题图:见上图。

3.改编复习题

把“这条道路长24千米”中的“长24千米”去掉。

第二次上,课堂上增加了一些分步计算的题目,课堂效果比第一次好,但还是有不少学生对于用“1”表示工作总量、■+■表示工作效率难以理解,以至于后面的练习很多学生都较难完成。针对这种情况,钟老师又重新调整了设计,再上一次。

【第三次上课片段】

一、复习导入

二、复习铺垫

口答

1.一段公路30千米

(1)甲队单独修3天修完,每天修多少千米?

(2)乙队单独修2天修完,每天修多少千米?

(3)两队合修,平均每天修多少千米?

(4)两队合修,几天可以修完?

2.一段公路

(1)甲队单独修3天修完,平均每天修几分之几?

(2)乙队单独修6天修完,平均每天修几分之几?

(3)两队合修,平均每天修几分之几?

(4)每天修这段路的,几天可以修完?

3.整合复习题

出示主题图:见上图。

4.改编复习题

把“这条道路长24千米”中的“长24千米”去掉,变成例题。

钟老在第三次的教学设计中,增加了一道给出具体工作总量的口答题,让学生理解工程问题里三个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从具体到抽象,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一节课下来效果很好。

【案例反思】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教材的再创造,集中表现在:能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贴切的教学素材和教学流程,准确地体现基本理念和课程内容规定的要求。现在我们不少教师,特别是老教师过分地依赖教材,把教材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的备课与上课完全以教材和参考书为依据,这种运用教材的方式大大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在工程问题这一知识教学中,钟老师最后上得如此精彩,是因为教师能根据学生实际,精心研读教材,灵活运用教材,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反复推敲“怎么教”,把教材中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把学生认为难学的东西变得容易。

1.调整、改变教材内容,使教学变难为易

现在的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有很多的优越性,但也有它自己的不足。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地运用教材,适当调整和改变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化难为易,让学生乐学。例如,在“工程问题”这节课中,书本的例题数据是比较大的,对于山区的孩子来说,理解没有给出具体工作总量的工程问题已经是一个难点,还要经历繁杂的计算,学生学起来怎会轻松?而钟老师在这节课中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大胆地调整和改变了教材内容,把例题中的数据由“18天”改为“6天”,把这节课的重心放在了掌握“工程问题”的解答方法上,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2.认真研读教材内容,做好新旧知识衔接

要做好新旧知识衔接,首先要求教师准确把握教材,了解知识间的前后联系,课前做好复习铺垫,做好知识的引导,使新知与旧知自然地衔接,从而降低学习的难度。“工程问题”原来在旧教材里是以练习题的形式呈现,现在在新教材里却以例题的方式呈现,而且是没有给出具体工作总量,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教师课前如果没有认真研读教材,脱离了学生认知基础直接呈现例题,那学生学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而钟老师在这节课中用复习题改编例题,既唤起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认知,又自然地衔接了新知,整节课下来水到渠成。

3.认真研读教材内容,加强课堂预设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方案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预设”,教学方案的形成依赖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钻研和再创造,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教学实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这节课经过了两次的试教、反思、修改,在磨课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没有给出具体工作总量的工程问题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是我们的教学设计出了问题吗?课后我们重新反复研读教材,发现不同的生源有着不同的学情,应该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加强课堂预设,灵活运用教材,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以上的实践与思考,让我深深体会到,教材是课程资源之一,而不是全部;是教学的重要参考,而不是唯一标准。在教学中,我们应当成为教材的主动使用者和建构者,灵活地使用教材,让教材发挥更大的作用,使我们的课堂更有效、更精彩。

上一篇:小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运用 下一篇:让孩子感受“农农”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