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粤北英西,约您与爱同行

时间:2022-10-02 09:08:54

6月21日清晨,广州沐浴在一片清爽的晨光中,来自社会爱心家庭、媒体、公益圈的近百名热心人士,在广州方圆大厦共同参与“方圆栋梁·筑梦—2013粤北乡村助学行”启动仪式。暖意融融的仪式之后,由7辆车组成的爱心车队奔赴粤北英西,开展为期两天的助学行动。他们将走近山里的孩子,走进山区“麻雀小学”和贫困家庭,送去欢笑和希望,同时也将给孩子们送去体育器材和大批爱心物资。

平星小学:54个盛放的梦想

本次活动由南方都市报、中国财富携手方圆集团发起举办。助学行的第一天,爱心车队携童装、童鞋、书包、文具用品、体育器材、3台电脑和电子琴,以及方圆员工、业主家庭募集的图书、玩具等,来到位于黄花镇的平星小学,为方圆捐赠的体育器材室揭幕,并将礼物和爱心送到学校和54个孩子们的手中。

为了能与孩子们有更多互动,该集团还特别邀请方圆实验学校的两名老师同行,教孩子们上音乐互动课、组织“梦想的家”堆积木大赛。孩子们在课堂上表现积极而好奇,许多爱心家庭的代表们都表示在这两堂艺术课堂中受益良多,既惊叹于山区孩子们的创造力和丰富的内心世界,也在共同游乐的欢乐时光中,感受到他们简单的快乐。

最后,所有小朋友、大朋友、老师和工作人员们在操场上开展了一场拔河比赛。欢笑呐喊声此起彼伏,尽管在烈日炎炎的六月里,大伙儿都已汗流浃背,但发自心底的快乐,将永远珍藏在彼此心中。

在本次助学行动的参与者中,有年过花甲的爱心长者,也有前去体验及传递爱心的年幼儿童。在欢乐的游戏中,平星小学的孩子告诉我们:“哥哥姐姐,叔叔阿姨,等你们再来的时候,我已经长大了,我要唱最好听的歌给你们听,画最漂亮的画给你们看!”

爱心车队所能带去的物资有限,但关爱无止境。以这次助学行动为契机,参与其中的朋友们获得一次净化心灵的良机。有参与者说,进入另一个群体当中,与其说是我们带去了温暖和关爱,不如说,我们也点亮了自己内心一个纯粹的角落,因为付出而感到幸福。

关注乡村发展,热爱改变未来

这一次助学行选择的黄花镇,是英德最贫困的几个乡镇之一,几乎没有工厂,更不用说工业。村中大部分劳动力都已外出务工,镇上的居住人口有八九成是老人和留守儿童,生活一般都很艰苦。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很大,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孩子们的家庭情况,助学行的第二天,爱心车队来到黄花镇德岗小学,送去大量学习生活用品,并和孩子玩抢凳子、跳绳比赛等游戏进行互动,同时为改善孩子的厨房捐赠物资,并随同这所“麻雀小学”的9名孩子,深入家庭进行探访。爱心家庭的壮丁们扛着米、油、学习桌、文具、玩具等礼物,逐一送到村民手中。

爱心家庭在与村民和孩子们的详细交流中,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教育方式。很多爱心家庭纷纷表示,希望以后能多组织这样的探访活动,了解乡村迫切所需,尽绵薄之力完成他们的愿望。

据统计,截至2013年5月,广东省的流动儿童以及农村留守儿童已达400万,居全国之首。青少年儿童是未来的中国之栋梁。长期坚持关注山区儿童家园、校舍建设及受教育情况,改进中国乡村教育事业的现状,促进中国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一直是社会热心人士共同的愿望。

热爱改变未来,在这两天的相处中,志愿者们尽最大所能,和孩子们共同分享彼此的快乐、和孩子们自由嬉戏、带给孩子们最亲近的关爱。尽管时间短暂,但相信分享与融汇所生成的希冀与信念,将无可限量。

与方圆“栋梁”结缘,寻找新公益力量

据悉,南都一直致力于推进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并在2011年成立了包括南方都市报公益周刊、《中国财富》公益月刊、南都九城读本公益慈善版、南都网公益频道、@南都公益官方微博五大传播渠道的公益平台-南都公益全媒体。

本次助学行动携手方圆“栋梁·关爱”公益品牌,经过一个月的考察和筹备,动员和组织社会爱心家庭开展此次助学活动。该活动以方圆集团名义发起,以方圆基金会作为支撑,动员和组织员工、业主及广大义工进行社会爱心活动的公益品牌,重点在于关心青少年的心身健康和教育环境。以“栋梁”为公益品牌的名称,一语双关,一是代表方圆集团地产行业特性;二是意在通过对下一代身心素质的关爱,强健其体魄,培养其坚韧果敢的进取精神,让社会的未来发展更有希望。

2012年岁末,方圆栋梁公益前往肇庆封开十联小学,为学校修缮破旧校舍,捐赠新衣、电脑、学习用品和体育器材,丰富其校园生活。今年上半年,方圆基金会更捐助150万元建设鹤山沙坪第六小学。

此次“方圆栋梁·筑梦—2013粤北山区助学行”公益活动得到方圆旗下方圆实验小学、十里方圆、云山诗意等各社区的爱心业主家庭、员工家庭及社会各界热心公益人士的积极报名参与,居住在香港、珠海、鹤山等地的方圆业主也表达强烈的参与意向。方圆栋梁公益品牌的号召力不断增强,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并积极参与,共同关心边远山区贫困儿童的成长和教育环境。

上一篇:文化创意能否拯救传统产业? 下一篇:“领航计划”培育企业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