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杂谈

时间:2022-10-02 08:38:08

夏季养生杂谈

中医经典《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夏日炎炎,雨永充沛,万物竞长,日新月异。阳极阴生,万物结实。人在大自然之中,故亦应之。”所以夏令养生,不论在饮食起居,或是运动、精神等方面,都必须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重养护阳气,着眼于一个“长”字。

一、起居调养

夏争气候炎热,人体气血趋向体表,新陈代谢旺盛。为适应这种变化。夏季作息宜晚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保护阳气。

夏天烈日当顶,中午气温最高。故午饭后,应安排午睡。以避炎热,以求稍息。

酷热盛夏,出汗较多,为祛暑防病,保持皮肤清爽,每天需洗一次温水澡。温水澡除有爽肤除垢作用外。通过水压及机械按摩作用,还可使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扩张体表血管,加快血液循环,改善肌肤和组织的营养供给,增强机体抵抗力。

炎热可致腠理开泄,故易受风寒湿邪的侵袭。因此,切不可图一时之快而过于避热趋凉。睡眠时不宜直吹电扇,更不应室外露宿或坐卧于潮湿冷凉之地。在室外乘凉不可太晚,在树荫下、水亭中、凉台上纳凉也不要时间过长。以防贼风入中。

衣服要勤换勤洗。久穿湿衣或穿刚晒过的衣服都会刺激皮肤,而引起汗斑及其他疾病,宜避免。

二、饮食摄养

夏属火,暑湿当令,气温较高,人的消化功能较弱,故饮食宜淡,要少食肥腻性食品,以素为贵,可选用甘寒的蔬菜瓜果,如黄瓜、冬瓜、丝瓜、蕃茄等,这类蔬菜均能清热解暑,生津止渴。

暑热汗多,体内水液大量消耗,因此在饮料上,应选用清热生津,解暑清烦的柠檬汁、酸梅汁、苹果汁、菠萝汁、葡萄汁等以补充消耗、解除疲劳,提高食欲。

由于夏令昼长夜短,出汗较多。体力消耗也大,故还要补充一些含蛋白质丰富的食品,宜常食一些豆类食品(豆腐、豆干、百页等)以及海藻类食品、菌类食品等,不过,适当吃一些肉类、鱼类、蛋类也是必要的。

寒凉伤中,可损伤人的脾胃阳气。即使是酷夏,亦不可贪凉伤饮,导致脾胃运化失健。

夏令尚需适当吃些具有酸味的、辛香的食物以增进食欲。多吃一些大蒜和醋,不但开胃,还有杀菌之功效,可减少夏令患胃肠病的机会。

同时,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喝生水,生吃蔬菜、瓜果一定要洗干净。在烹调方法上宜多采用清蒸、自汁、凉拌等方法。

三、精神养生、

夏属火,与心相应,中医说:心藏神。所以在炎炎的盛夏,要重视心神的调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就是说,夏天应该神清气和,意志愉快,胸怀宽广,精神饱满,切忌发怒,要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宣泄。在万物竟长的夏天。要有广泛的兴趣爱好,要利用业余时间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文体活动、夏令营活动,亦可外出旅游,消夏避暑。此时,举凡懈怠厌倦,郁抑恼怒,皆不利气机的舒展,均非夏令所宜。

四、运动护养

“冬炼三九,夏炼三伏”,就是说夏天的运动锻炼对健康有益。夏季经常参加锻炼,有利于增强心脏功能、消化功能,扩大肺活量,提高机体抗病能力。运动时间宜安排在清晨或傍晚天气凉爽时进行,避免长时间在阳光直射下锻炼。锻炼项目以散步、慢跑、拳操、气功、太极拳为好。

五、保健防病

夏日骄阳似火,暑热逼人,若长时间的剧烈户外活动。由于大量出汗,如无充足的饮水,易中暑邪。出现头昏、胸闷、恶心、心慌、四肢无力、大汗出、口渴等,是中暑先兆,应立即将患者移至通风阴凉处休息,给病人喝些盐开水或绿豆汤、西瓜汁、酸梅汤、芦根水。严重时应即送医院救治。预防中暑要做到:劳逸结合;避免在烈日下曝晒过度;注意室内降温及通风;睡眠充足;饮食卫生。

夏季炎热多雨,暑湿如乘虚而入易致疰夏。其表现为低热、胸闷、胃纳不佳、四肢无力,精神萎靡、大便稀薄、嗜睡汗多,日渐消瘦。预防疰夏,要少吃油腻厚味,以减轻脾胃负担,平时还可用鲜藿香叶、佩兰叶各10克,飞滑石、炒麦芽各30克,甘草3克,水煎代茶饮。

上一篇:肾病激素治疗的利弊得失 下一篇:人到中年需锻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