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研讨

时间:2022-10-02 08:09:30

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研讨

摘要:

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日渐加快,工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用电需求骤增,电网规模随之不断扩大,覆盖面越来越广。文章对比分析了传统的配电站管理和配电运维一体化专业管理两种模式,并针对配电运维标准化管理模式在电力企业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三点技术改进措施。

关键词:

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可持续发展

0引言

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是标准化,它同时也是衡量现代化生产技术、经营科学管理水平的主要尺度。加强标准化管理对保证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有序进行,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体制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进入“十二五”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电网规模日益扩大,各供电企业延用传统的营配分离、输配电管理分开、变电运检分离的管理模式无法适应飞速发展的电力事业需要[1]。为了适应电网发展和生产精益化管理需求,电力企业努力寻求管理机制创新,竞相采用配电运维标准化管理模式。本文分析讨论了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模式。

1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模式

1.1标准化管理

标准化是绝大多数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实施过程中主要以目的性、系统性、层次性、协调性和科学性为原则[2]。简而言之,目的性原则要求在实施标准化管理之前建立一个具体化的标准化体系,避免企业盲目性工作;系统性原则要求注重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避免厚此薄彼导致全局无法可持续发展的现象;层次性原则要求标准化管理体系应同时兼顾个性和共性标准,指导和通用性比较强的标准置于上层,细化的和专业性比较强的标准置于较下层;协调性原则是指个性标准和共性标准相协调,上下层级、同层次不同类型标准相协调,以及设定的标准与法律法规相协调;科学性原则要求企业标准化实施过程中,标准与当时市场环境和企业实际情况协调一致,同时,标准化管理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改进创新。

1.2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概述

传统的配电站管理模式中,变电和运检分离,开展电路检修工作时需要多个部门同时参与,效率较低,时间成本高,人力、物力资源造成浪费,出现管理脱节现象。该模式无法满足电力企业的发展需要,亟待改进[3]。电力企业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推动电力事业可持续发展,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并受到多数电力企业的追捧。该管理模式是标准化管理模式在电力企业的具体应用,围绕设备的管理为中心,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与作业流程,统筹电力企业人力、技术及装备资源,有效实现输、变、配电运维一体化管理,全面深化状态检修,实现资源集约化、组织层次化、业务专业化、管理精益化四大目标,从而提高电力企业生产效益和工作效率,更好地适应电网发展。可见,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对电网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意义非凡。

2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对电力企业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意义十分重要,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该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如下。

2.1标准化意识薄弱

管理层和员工标准化观念淡薄,未能透彻理解标准化管理的目的性、系统性、层次性、协调性和科学性五大原则,从而对标准和标准化的作用认识不足。在实践过程中,制定了标准化制度却没有应用到实际生产工作中,在现场工作时员工不按照标准化流程要求进行操作,未真正达到标准化管理的目的,实际上并没有把标准化工作作为提升现有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2.2标准化人员素质不高

走访各大电力企业,发现标准化人员多为兼职管理人员,身兼数职,专业知识不足、工作时间较短、工作经验缺少等问题尤为明显,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各班组人员技术水平不尽相同,学历有高有低,计算机操作水平和写作水平参差不齐,从而各部门标准化建设水平和实施情况不均衡,未能有效发挥标准化规范班组工作的作用,为了更好地进行运检标准化管理,标准化人员素质提高迫在眉睫。

2.3标准监督检查不到位

标准化管理模式虽然已经提出,标准化制度已建立,但是对现有标准实施监督考核力度不够,实施监督工作没有落到实处,缺乏现场监管,只能通过各班组内部完善并加强管理。由于标准化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各部门标准化建设水平不均衡,导致单纯依靠各班组内部规范无法形成长效机制。因而,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工作尤为重要。

2.4标准化工作与实际工作脱节

不难发现,多数电力企业标准化工作和执行过程存在“两张皮”现象[4]。所谓“两张皮”现象指的是制定标准的员工缺乏现场工作经验,制定标准与实际工作不协调;而进行现场工作的员工不参与标准制定工作,对制度理解不透彻,现场工作时未按标准化流程要求操作,未做到理论与实践相一致。要解决此问题就要做到标准化制度与各岗位工作的有效融合。

2.5现场作业的安全问题

电力企业属于高危行业,员工生命安全相当重要。与传统的生产作业不同,在配电运检标准化实施的过程中,电力企业的运维人员承担电力工作的职责,故维护人员劳动强度与安全风险均会增加,造成一线工作人员进行配电运维一体化工作的积极性降低。电力企业在追求效益的同时,更应加强现场作业安全保障,采取安全可靠的科学保障措施。

3改进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的措施

3.1创新标准化概念,提升标准化意识

为保证各电力企业在生存的同时谋求可持续发展,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标准化管理模式,对标准化观念进行创新,制定一套符合国情和市场发展的管理模式。值得借鉴的理念有,企业自身要树立标准化管理的竞争意识、协作意识、超前意识,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提高企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获得差别优势,从而获得更大收益。企业管理谋求进步的同时,还要注重全体员工标准化意识和素质提升,杜绝标准化工作和现场工作脱节现象发生。使之大力支持、重视标准化的运行工作。

3.2健全组织机构,加强监督管理

成立以领导为组长的标准化工作组,制定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的具体工作方案及目标,对生产过程实行全方位的标准化管理。针对实施监督考核力度不够,设立专门维护和运行人员进行现场监管,保障安全生产和各项任务指标顺利完成。同时,对电力企业现场作业的安全问题加强监督管理与保障。现场作业前,对交底工作进行安全保障,对电力企业中的带电机械设备进行隔离及补充说明。

3.3建立常态机制

各电力企业进行具体工作时,采取加强计划管理、开展内部评审、强化整改落实的闭环管理常态工作机制,完善企业的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模式。加强计划管理。根据上级标准化有关安排和公司实际工作,实施“双计划”推进管理,企业管理协会通过统一计划管理,明确安排部署工作方向和内容,各专业主管或班组标准化负责人按计划落实标准化工作,按时间节点完成相应工作目标,定期报送工作总结,公司工作例会以计划完成情况为重要报告事项,对未按计划完成工作的部门单位,纳入企业月业绩考核,从而达到统一工区标准化建设步伐。开展内部评审,主要是为了加强监督评审。挑选经验丰富人员,成立公司标准化专责检查组,定期对各部门、单位的标准化有关内容进行评审,填写《工区标准化内部评审记录单》,及时向相关上级部门反馈,引导相关人员针对本专业标准化内容进行整改,精益求精,完善各项工作。强化整改落实。针对发现的问题,有步骤有策略的进行整改。第一步由本岗位人员根据《评审记录单》记录的问题进行自行整改;第二步,对于整改中的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可上报给各专业主管、班组,共同研讨解决找出有效方案;第三步,对于仍有争议的问题可提交给企业管理协会,由标准化主管或相关专家负责指导进行答疑解惑。

3.4全员参与标准化建设

组织工区全体员工,与岗位实际相结合,参与制定标准、优化业务流程,将工作考核指标、要求及目标等进行定量描述、逐条细化,将方法、经验与技术记录到标准中,保证各流程有明确的制度要求,切实做到“事事有据可查、事事有章可循、事事有人监督、事事有人负责”。同时,组织员工认真学习标准化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岗位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员工计算机水平、写作技能,从各方面提高标准化从业人员的业务和素质水平。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管理模式的创新与改进。为谋求可持续发展,标准化管理模式是多数企业的基础工作。延伸到电力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探讨配电运检的标准化管理,较传统的配电站管理模式相比有很大创新,为了谋求更快更好发展,必须立足于配电运检标准化工作中暴露的问题,不断探索,进行体制改进与创新,使电力企业的发展逐步加快,确保配电网运行安全可靠,为建设智能化的优质电网夯实基础。

作者:沈睿 代小燕 单位: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孝昌县供电公司 国网孝感供电公司设计院

参考文献:

[1]江兴.供电企业输、变、配电运维一体化管理的研究与探讨[J].电力科技,2013,(36):131-133.

[2]李妍,张冲.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农村电工,2015,23(6):131-132.

[3]郑建文.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水利水电工程,2015,32(5):58-60.

[4]金晶.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的探讨[J].商品与质量,2015,(13):178.

上一篇:企业档案标准化管理方案研究 下一篇: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