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02 08:07:50

试论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摘 要: 在朗读训练时教师运用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的语言能激起学生的情感,而情景的创设,又能使学生情景交融,让学生与作者心灵相通,产生共鸣。这样学生就能较准确地读出作者的心声,既达到朗读训练的预期目的,又深刻理解课文内容。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朗读能力 培养方法

朗读是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方法。它能让学生在朗读中领会内容、体验情感、陶冶情操;能起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思的特殊功效;能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训练语感、规范语言。要使朗读教学充分发挥上述效用,必须注意讲究朗读训练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那么,怎样培养中专学生的朗读能力呢?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谈起。

一、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

(一)培养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有了朗读兴趣,才能百读不厌,面对一篇篇课文或文章,读起来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兴趣越浓,朗读越多,越有助于提高朗读能力。

(二)朗读时要用规范的普通话

要看清字形,把每个字、词、句的音读正确,发音准确,吐字清晰,声音响亮,不读错字、不添不漏、不重复字句,做到字正腔圆。

(三)从深入感受出发

感受是大脑反映现实的最简单的心理过程,为认识过程提供了感性材料,它是动机、情绪等一切心理活动基础,也是阅读与朗读的逻辑起点。深入感受一般设定在进入具体的朗读训练之前,是朗读进行的必要的情绪准备和情感表达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要在朗读训练之前让学生尽快地获得较为深入的感受,深入领会文意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朗读时感情表达要真挚、朴实、自然,用自己声音的本色表情达意。“感情”不是外加的,而是在字里行间固有的,只要学生进入角色,反复练读,掌握各种语言技巧,从语言语调、抑扬顿挫、情绪气氛、感彩等方面努力读好,使之有声有色,形象有趣,就一定能读出感情来,进而不断提高朗读水平。

(四)反复训练强化

要反复朗读,达到字字顺心,句句上口。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还要达到流利,把句子读完整,不破词破句;留心标点符号的运用,努力掌握适当的停顿,全文读得连贯流畅,速度适中。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职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注意朗读的训练与指导,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将无声语言变成有情有感的有声语言,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教师充分利用评价手段,提高学生的朗读与理解能力

(一)课前评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课前评――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在正确、流利等方面作出评价。在学生充分预习课文的基础上,指名朗读课文,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记、边评,并进行必要的圈点,然后按照如下几条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1.等级:优良、合格。

2.项目:声音洪亮、比较洪亮、能听清;速度适中、稍快(慢)、比较快(慢);错别字少于三个、少于五个、少于七个;停顿非常恰当、恰当、比较恰当等。

当然,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提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如在这里,这样的速度合适吗?你能试一试吗?它的停顿恰当吗?应该怎样停顿才好?……这样便将评与练结合起来,给予每个同学锻炼的机会。

(二)课中评

侧重于感情评价,注重挖掘学生对课文深层内涵的理解。在讲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适时适量地进行导读、范读,引导学生通过练读、试读,将体会到的内在情感运用朗读表现出来。在学生朗读过程中给予及时的评价,在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在指导同学朗读全文或一个段落后,教师可指导其他同学,并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等级、项目优良合格。能比较准确地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初步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三个标准,侧重于感情评价,而在评价过程中,更要注重学生评与练的结合。

(三)课后评

课后评为整体形成评价。课后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对学生的朗读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从而帮助学生比较准确地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在课后形成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信心和锻炼机会,多指导、多激励。可以让那些朗读较好的同学进行试读、范读,从而既给个别同学展示才能的机会,又使其他同学增强自信心:他能读得好,我也能。在操作的教程中,注重课后评价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能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准确、深入。

在这里要注意,评价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生读师评、生读生评、师生互评等。在此要特别注意教师范读的示范作用,还应注意引导学生对老师的读进行评价:你从老师的读中听出了什么?老师这样读能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吗?这可以将阅读的教与学融为一个整体,老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学。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朗读的评价,将读与评、评与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正确地处理好教师导读、指名试读、同学评读的关系,发挥评价的重要作用,争取在短短的四十分钟课堂教学中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下一篇:读写结合:提高阅读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