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代罗马与中国的交往

时间:2022-10-02 07:34:15

浅析古代罗马与中国的交往

摘要 罗马与

公元前8世纪中叶以前,地球上还没有罗马这一国家,整个地中海西部区域皆处于蒙昧和野蛮状况。根据传统的说法,罗马建城的时间为公元前753年。最初是意大利中部的一个小国,后经将近5个世纪的发展,成为意大利和西部地中海的主人。从公元前3世纪末叶开始,罗马开始关注东部地中海的事务。经过三次马其顿战争,罗马人征服了马其顿和希腊地区。公元前1世纪60年代,庞培在结束第三次米特里达梯战争的同时,还战胜了亚美尼亚人、帕弗拉戈尼亚人(paphlagonia)、卡帕多西亚人、西里西亚人、叙利亚人、斯基太人、犹太人和阿尔巴尼亚人、伊比利亚人、巴斯达尼安人(bastamians),从而把罗马人的领土从西边的西班牙、赫尔库利斯石柱扩张至攸克星海,扩张至埃及边界上的沙漠地带,扩张至幼发拉底河畔。罗马与远东国家间的距离也因此大大缩短。

据袁宏的《后汉纪·孝和帝纪》记载:

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东(误冬),西域蒙奇兜勒二国内属。”

《后汉书·孝和孝殇帝纪》也载:

永元十二年,“……冬十一月,西域蒙奇兜勒二国遣使内附,赐其王金印紫绶。”

《后汉书·西域传》再次把蒙奇兜勒贡献之事看做是汉和帝时期经营西域的巨大成就。范晔曾这样写道:

“(永元)九年,班超遣掾甘英穷临西海而还,皆前世所不至,山经所未详,莫不备其风土,传其珍怪焉。于是远国蒙奇兜勒皆来归服,遣使贡献。”

《后汉纪》《后汉书》上所说的“蒙奇兜勒”显然不是指“蒙奇”“兜勒”,而是指罗马属下的mace-dones(今译马其顿)。蒙奇兜勒纯粹是macedones的音译。从现有的材料看,他们应是第一批由陆路到达中国的罗马人。

此后不久,罗马的商人又从海路来过中国。据《后汉书·西域传》记载:

“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碡瑁……”

这里的大秦是指罗马帝国,大秦王安敦则是指元首安敦尼·庇乌斯的继子马尔库斯·奥理略(161-180年在位)。这是第一批已知的由海道来中国的罗马人。到三国和晋时又有罗马遣使到过中国的报道,这些都说明中国与罗马之间已经建立了直接的商贸关系。

3世纪以后,罗马进入危机状态,帝国内部经贸衰落,民众的有效购买力已大不如前。不过,丝绸贸易和丝绸消费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据记载:公元401年,罗马君主阿卡狄乌斯为其刚刚出生的儿子狄奥多西二世举行基督教洗礼,“全城(指君士坦丁堡)的人都头戴花环,身穿丝绸袍服,戴着金首饰和各种饰物,没有人能把全城当时的盛况用笔墨将其描述出来。此外,人们可以看到犹如海波一样众多的居民;还可以看到款式各异的盛装。”由此可见,丝织品在东部帝国使用的普遍性。

丝绸在罗马帝国的流行,也促使大批商人到

上一篇:坚持以人为本保护古村古镇 下一篇:地震中国之战争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