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家长介入名画欣赏的评价方式

时间:2022-10-02 07:14:46

例谈家长介入名画欣赏的评价方式

名画欣赏教育是孩子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名画欣赏能够引领孩子深入地感受、自由地感悟、大胆地表达,能进一步开阔孩子的视野、丰富孩子的生活、激发孩子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快乐是活动的源泉。为了丰富孩子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真正让每个孩子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在想象的空间里更自由自在地驰骋翱翔。我园尝试聘请有一定兴趣爱好和名画欣赏素养的家长代表走进孩子园、走进课堂,走近孩子,进一步拓展名画欣赏的渠道,取得了一定的实效。笔者结合具体的实例,谈谈家长介入名画欣赏的一般评价方式。

一、从头到尾的全程介入式评价

全程介入式评价是指家长与老师取得沟通后,在了解孩子名画欣赏水平的基础上作一些必要准备,确定名画欣赏的题材,撰写名画欣赏方案,然后在老师的建议下独自组织孩子进行名画欣赏的一种评价过程。此评价对家长的素质要求比较高,首先应具有一定的名画素养;其次是拥有一颗童心,还要有一定的亲和力,同时要求家长能从整体、全面、全过程进行名画欣赏评价,关注孩子的独特感受,善于倾听孩子,及时反馈信息,及时调节,以便顺利达到预期目的而进行的评价。在此过程中,教师是一位普通的听众,是孩子中普通的一员,是和孩子一起欣赏名画的同伴,也是家长的一位真挚的朋友,随时可以为家长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中(三)班叶晨灵的小朋友家长经过认真地准备,与小朋友共同欣赏了世界名画莫奈的《草地上的午餐》。通过赏名画、析名画、说名画、摹名画,从而引导孩子理解感受作品的内涵,挖掘作品潜在的美感价值。活动中家长引领孩子细致地观察画面,通过观察感受草地上午餐的意境,引导孩子与同伴进行交流、讨论画面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大胆表达草地上午餐的快乐体验。为了引导孩子能从背景、人物、动作等方面分别欣赏作品,进一步感受画面中所表达的情感。教师提了几个关键性的问题,“画面上有几个人?他们都在干什么?他们的心情怎么样?你觉得这些人是富人还是穷人?从哪里可以看得出来?请你来学学他们的动作。”这时候家长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道具,与孩子一起铺上地毯,又在上面放些与画面相匹配的食物。让孩子学一学画面中人物的表情动作和眼神,孩子们学得有模有样,这真是一次独特而快乐的表演活动。这种方式教师要精心物色有一定名画素养的家长组织活动,运用次数也不能过多,以免给家长造成一定的压力。

二、按需设置的部分介入式评价

部分介入式评价是指在名画欣赏过程中,教师根据活动的需要邀请家长对名画欣赏中的某一环节与孩子进行互动,评价者充当了促进者,在特定情境和教育环节中通过对话、合作、示范、体验等活动表达自己对名画独特的见解,从而萌发孩子的欣赏热情。有关研究也表明:“阅读的信息,我们能记得百分之十;听到的信息,我们能记得百分之二十;但所经历过的事,我们却能记得百分之八十。”所以名画欣赏中为了让孩子获得一种全新的体验,引导孩子有效地感悟名画,凸显在“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生活理念,我们完全可以慧眼识家长,邀请有特长的家长参与到名画欣赏的某一环节中来,创造这一机会可以让家长有展示自己特长的机会,也不会给家长很大的压力,这是一种特殊的助教方式,家长的介入无疑会给欣赏活动锦上添花,让孩子兴趣盎然。

例如在小班欣赏齐白石爷爷的《群虾图》中,为了激发孩子的创作激情,感受水墨画的魅力,我们邀请了一位年轻的医生妈妈现场进行画虾,让孩子了解画虾的工具,感受大小、浓淡与远近的关系。这位妈妈虽然不是什么大画家,但是对画画非常感兴趣,她在大学里是绘画特长组的学生,她很真诚,老师邀请后,她一点也没有推脱,而是在家又苦练数次,终于在活动中画虾环节把孩子和老师都征服了。瞧她认真地介绍用宣纸、毛笔和墨汁的认真劲!仿佛在举办一个个人画展。她边画边解说,画虾要把近的画大些,远的画小些,有的地方用浓墨,有的地方用浅墨,这样更有立体感,就是有活的感觉。当一幅栩栩如生的“群虾图”画完时,孩子们自发地鼓起了热烈的掌声。虽然小班的孩子还不会像家长一样画出活灵活现的虾来,但是他们对家长的崇拜之情油然而生,在心里已经种下了热爱国画的种子。这一介入方式无疑对丰富孩子的生活、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激发孩子的情感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见缝插针的间隙介入式评价

间隙介入式评价是指在名画欣赏的过程中教师承担主要组织任务,家长和孩子一样处于平等地位,作为倾听者、欣赏者的家长与孩子一样可以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对画面内容、作者、作品等进行评价方式。此评价中的问题可以间隙产生,家长和孩子可以间隙性参与,有的问题可以由家长回答,也可以和孩子共同解决。一次名画欣赏活动活动可以邀请2-3个有空、有兴趣的家长参与,家长与孩子平起平坐,教师给每个家长和孩子自由表达的机会,让家长的表达与孩子的表达产生激情的碰撞,让名画欣赏在成人和孩子的心灵上实现相通。

欣赏梵高的《罗纳河上的星夜》时,为了引导孩子感受作品的丰富色彩,发现作品中的倒影技能,一家长就利用相机把拍摄的有倒影的照片跟孩子进行了分享,孩子们一下子离名画更近了一步。又如为了让孩子初步了解梵高,老师问孩子,“你们了解梵高吗?想对他有更多的了解吗?”孩子用期待的眼神迎来了张睿佳的妈妈,她大胆自信地走上讲台,拿出U盘,把她收集的资料形象地对孩子进行了介绍:梵高,荷兰早期印象派画家,他的生活十分穷困,他的性格热情、执着、敏感、孤独,在痛苦中割下了自己的耳朵……孩子们听得如此入神,最后又有一位家长对梵高的作画风格(扭曲、旋转、短促)作了介绍,把作者激动、热情、深沉、悲壮、不可遏制的对生命的爱传递给了孩子。家长的间隙式介入让课堂呈现一波三折的势态,每个家长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们就是我们课堂中的“智囊团”,他们的间隙参与评价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

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的确,美需要用眼睛去发现;美需要用心灵去感悟;美需要用真情去创造。每幅名画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在感悟名画魅力的过程中,家长资源作为一种活资源、活教具,在名画欣赏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作为老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巧用家长资源,拓展渠道,激活名画欣赏的评价方式。只要老师能做到巧用各种介入式评价,带着欣赏的激情、创新的欲望,就一定能引领我们的孩子共同走进美好的新生活,实现名画与孩子心灵的相通。

(江苏省张家港市万红幼儿园)

上一篇:学会表扬 懂得批评 下一篇:好妈妈不说“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