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基拼接填筑的施工技术研究

时间:2022-10-02 05:12:41

公路路基拼接填筑的施工技术研究

摘要: 在公路扩建工程中,新老路堤拼接部的合理处治可以减少新旧路基间的不均匀沉降量,同时可以提高新旧路基的整体结合强度,使新旧路基结合为一个整体。本文针对路基拼接施工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的施工技术,为今后相似路基拼接段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路拓宽 路基拼接施工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新老公路结合段,由于存在道路施工时间的差异、沉降差异、不同地质条件下地基承载力差异等问题,因此可能引起结合部出现裂缝、破损、高差、行车不舒适等现象,影响公路安全及造成服务水平的降低。另外,在道路扩建中的路基直接拼接,工程难度和施工组织要求,也明显高于一般新建道路。因此,需要施工单位精心组织与施工、规范操作、加强检测,以保证扩建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期间的老路运营安全。

本文以无棣县蔡河公路拓宽改造公路工程为背景,对公路路基拼接填筑施工技术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2路堤拼接施工准备

(1)机械准备

为满足拼接路堤施工及提高压实度的要求,施工必须配置重型压实机械。每个施工段最少应配置:平地机1台、路拌机1台、重型振动凸轮压路机1台(激振力+自重≥50 T)、重型振动光轮压路机1台(激振力+自重≥50T)、静力压路机3台(自重≥18 T)、挖掘机3台、推土机2台、小型压实机具、洒水车、其他辅助机械和设备等。

老路边坡清理

老路边坡表土由于植草防护、雨水浸润和冲刷等原因,普遍存在着松散、过湿、压实度不足等。需要在开挖每一级台阶前,将台阶开挖范围的边坡防护拆除,并清理表土,边坡表土的清理厚度不少于30cm。若清理后老路边坡土依然松散,则可继续加大清理厚度10cm。必要时,可采用密实度检测方法,对于均质土质路堤,亦可采用DCP贯入仪等现场快速检测方法。

老路边坡清理需根据开挖每一级台阶的范围分级进行,不宜一次性清理整个老路边坡,尤其是高填方地段,以防止老路边坡在雨季被冲刷或长期晾晒。

填前整平压实准备

新征地部分要填前整平、翻松2030cm,掺石灰5%拌和均匀后整平并压实;老路堤的护坡道、排水沟及隔离带(水沟边缘至原隔离栅)先整平,当排水沟低于地表时,需要将表层挖除,分层回填压实至原地表;当排水沟高于地表时,高出部分整平,压实厚度约20cm;若压实厚度大于20cm,则分二次整平压实。每个整平层均掺灰5%,压实度90%;老路堤坡脚外至新路堤坡脚外,须全部整平压实,并形成不小于2%外向横坡。

(4)土源准备

挖方利用土场、借土场和其他取土场用作填料的土应进行试验,其试验方法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 051-93)执行。

(5)施工排水

临时便道通过灌溉渠、排水渠时必须设置临时涵管,确保排灌顺畅不积水;临时排水设施,可在新路堤边沟外侧开挖临时排水沟,梯形断面不宜小于60 cm×60 cm,纵坡不小于3‰,临时排水沟和灌溉渠不能共用和互通;路基拼接前对旧路面的表面排水,要相对集中设置排水通道,防止路面水对老路基开挖台阶的冲刷。台阶的开挖应采取分级的方式进行,应尽量避免台阶开挖面的长时间暴露或大气降水雨水冲刷。对已开挖的台阶要作好施工组织,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多雨季节可对已开挖的老路基台阶用防水布覆盖。在老路的桥头锥坡防护拆除、锥坡填土开挖后,极易形成雨水冲刷面。在老路的桥头锥坡开挖后,可采用喷射砂浆的临时防护措施来保证安全。

3 路堤拼接填筑施工

在正式全面施工前,先设立先导试验段,选择典型地质条件、代表性断面型式,长度不小于100m,作为先导试验段。先导试验段施工中,所用材料和施工机具,应与大规模施工所用的材料和施工机具相同。通过先导试验段试验与检测,结合气候条件,来确定最优的施工工艺和施工组织,并应加强对关键控制指标的检测,及时写出试验报告。

先导试验段选择k8+l60-k8+360,共200m。该段利用旧路的路段多,工期较紧,为提高新路基的密实度,减少工后沉降,提高路基整体强度及稳定性全段采取重型碾压技术。

在路基直接拼接施工时,开挖台阶是最常见的衔接形式。一般有如下基本要求。

(1)路基直拼的一般台阶尺寸为:60cm×90cm(高度×宽度),保证台阶水平宽度≥90cm。考虑到现场边坡坡率的变化,每级台阶开挖的控制点为台阶的高度60cm,由底至上。最上层台阶无法控制高度,仅控制宽度150cm(由老路路肩边缘算起)。在挖掘机开挖前,需要用白石灰在老路边坡上沿行车方向划线,以标记本次台阶开挖的位置。

(2)台阶的开挖采用挖掘机结合人工的方式进行。挖掘机的挖斗沿着白石灰线往下垂直切,形成粗糙的台阶,然后人工手提式内燃铲修整,形成尺寸基本准确、垂直平整、无松散土的台阶。

(3)由于是新老路相拼接,原老路边坡将从原防护作用转换为路基承载作用。经过若干的通车运营,原老路边坡土势必会在自然侵害的作用下发生变化,部分地段可能会松散。不论是否处于软基地段,都应对台阶处的老路填土进行检测,如DCP贯入仪进行现场快速检测,对于DCP贯入击数低于判别值的软弱台阶,应进行换填处理。台阶开挖时若老路堤出现渗水,须及时报告监理,采取处理措施后才可继续施工。

(4)普通路段的台阶开挖应结合路基施工分段落、分级进行开挖。高填方路段,应对老路基进行稳定性验算后再决定台阶开挖的工序安排。台阶自下而上随填土进度逐层开挖,台阶暴露时间一般不超过34d(指完成最后一层填土);超高段的台阶开挖,为调坡需要,可在96区以下(即:路床底面以下部分)逐渐调平,96区起(即:路床底面)为水平坡,然后形成超高。

(5)台阶90cm宽度位置的老路基土,需向下翻松20 cm,与新路堤填土一起掺灰拌和、粉碎,然后和新路堤的填土同步压实。在进行碾压作业时,应加强对老路台阶位置的碾压,必要时需人工清理台阶结合处的虚土,然后压路机碾压到边。

(6)对与老路基的结合部位应作为重点碾压部位进行施工,考虑到老路基的稳定性,对与老路基的结合部位不宜采用振动压路机进行强振碾压,宜采用高吨位的静力压路机进行碾压,同时应较普通路段多碾压34遍。应达到无漏压、无死角,确保碾压均匀。碾压后的结合部位不得有松散、软弹、翻浆及不平整现象。如不合格,必须重新处理。重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边角部位,须采用小型振动夯压密实。

(7)填挖交界处当填土高度H≤1.6m时,进行原地面开挖处理,确保开挖后路基高度H≥1.6m,路床底面以下翻松40cm分两层掺灰6%回填,第一层压实度≥93%,第二层压实度≥95%,下卧层翻松25cm掺灰翻拌平整压实,压实度≥90%。

(8)进行每层填土压实前,要对填土的含水率检测,因为压实时要克服土颗粒之间的摩擦阻力和粘聚力而使颗粒间产生位移,水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作用,因此,在某一范围以内,压实后的干密度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大。超过这一范围则会出现干密度减小。通过标准击实试验得出该试验段的最佳含水率为15.5%,最大干密度为1.8g/ cm3,现场的含水率应控制在15.5±2%以内,保证压实效果。

4结束语

根据路基拼接填筑的技术要求,结合拓宽改造工程技术应用特点,对于不同地质条件和老路地基处理方案采取相应的拼宽路基处理方案。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拼接路段的检查和沉降变形监测,随时给出观测资料和曲线,以指导施工。施工期间及时进行施工信息反馈,加强对老路的交通管理,保证老路的畅通和施工安全。另外在正式施工前先进行试验先导段的施工为建设管理、施工和监理等各方,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和经验,对全线大面积施工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参考文献

[1]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3]《公路冲击碾压应用技术指南》交公变字[2005]329号,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上一篇:挂篮的“四化”技术 下一篇:探索路桥工程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