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时间:2022-10-02 04:37:27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摘要]语文学科是一门思维学科,创造性思维的特征遍布在语文学科教学的每个环节中。语文教师应抓住机会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作者简介]李世流,男,广西乐业县同乐镇麻阳朝小学,教师。

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能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具有崭新内容的思维,包括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三种思维基本形式。其特征是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洞察力,非常的新颖性和高度的主动性。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最有价值的思维形式,是科学发现、技术发明、文艺创作的源泉。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仅关系到教学的质量,而且关系到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培养。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新思维的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本文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从几个方面谈了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一些做法。

一、消除妨碍创造性思维的心理因素

研究表明,妨碍创造的主要心理因素有:①胆怯。创造最危险的敌人是胆怯,胆怯会磨灭想象力独创精神。②缺乏自信心,过分的自我批评。③倦怠。创造来自勤奋,倦怠容易保守。④性格的片面性和狭隘性。⑤兴趣狭窄,孤陋寡闻。⑥思维定势。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包括含有合理因素的稚气的猜想,并善于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使学生敢于创造,善于创造。

二、保护好奇心,激发创造动机

好奇心是人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心理倾向。它是推动人们探索奥秘,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因。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好奇心是人的认知内驱力。居里夫人把好奇心看成学者的第一美德。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容易对许多事习以为常,好奇心逐渐减退。于是,许多科学家提出要保持“童心”,要像儿童那样具有一颗强烈的好奇心。对于学生的好奇心教师有时会误认为是调皮愚蠢的表现因而常加以限制、谴责、嘲笑。有种现象值得深思,即年龄小的学生爱问,大了反而不爱问,这难道说是学校教育压制了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敢于各抒己见,敢于质疑问难,即使学生的质疑问难是幼稚的、错误的,教师也不应简单地批评,而应积极地点拨诱导。

三、营造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

教与学是课堂教学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学中“授人以渔”的学法指导,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贪玩乐而怕拘束是儿童的天性,教学应针对和儿童的这种心理特点,为学生营造外无拘无束的空间。让他们的思维在其间纵横千里,乐此不疲。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如果对某位教师很亲近、很喜欢。对这位教师的课就会感兴趣,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好这一学科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因此,我们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气氛,为学生创设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诱发他们的创新欲望,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放下架子,作为学生的“大朋友”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真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交流思想,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想问题,与学生平等对话,给学生创设一种畅所欲言、勇于思考、敢于创新的开放性教学情境。教师可以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谁最聪明?”“谁最棒?”“谁的答案更好?”“谁能把老师问倒了……”给学生创设一种心灵愉悦、和谐的氛围。比如:在阅读教学中,我总要学生轮流走上讲台,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这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胆量和自我表现意识,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广阔自由的思维空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共同创造,而这一空间一旦形成,学生的创造性火花将不断迸发出来。

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创造能力

我在教学画面感强的课文时,就让学生读读画画;碰上诗歌,就让他们背背唱唱;要是上童话和情节曲折的故事,就让学生读读演演。学生在画、唱、演中,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思想、情感的体会,而且发展了自身的语言,激发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原来喜欢采用问答式教学方法,但是使用过分了也不好。每个词语怎么解释,每个句子怎样理解,每个段落怎么朗读,全都由教师提问学生作答。这样的教学只会使学生的思维僵化。现在我觉得语文教学应当重视探究、发现的环节。一方面我重视读书思考的环节,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使他们人人都能从头到尾读上几遍书,有时间从容地想一想自己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另一,方面,我很重视合作学习。利用小组学习和师生交流的机会,互相启发。在讨论中加深理解,从别人的思路中得到启示。

上一篇:跨国快递巨头叫板中国邮政 下一篇:让学生当一回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