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忆:用笔筑造心灵世界

时间:2022-10-02 04:13:52

王安忆:用笔筑造心灵世界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作家王安忆从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三十年来持续不断地写作,持续不断地出新。她小说的高产令同行羡慕,她作品的多变让文坛惊喜。

她认为小说不是现实,是个人的心灵世界。

她写小说,是用笔构筑心灵世界。她当上海市作协主席,是用自己的努力为同行更好地构筑心灵世界创造条件。她带研究生,是用心血传授构筑心灵世界的技艺。

她说她的人生经历很简单。可是,她用三十年不变的写作姿态书写的是丰富的心灵世界。

写作对我来说非常日常

记者:最近《王安忆短篇小说编年》出版,您有怎样的感受?您认为您的短篇小说有哪些变化?

王安忆:我不太注意收集自己的作品,这次一整理发现自己的短篇竟然也有100多篇。因为是严格的按发表的顺序编的,又比较全,能看出其中的脉络。还是有变化的,刚开始写的时候感情比较饱满,但很幼稚。其实,短篇小说并不是我着意写的。写短篇对于我只是写作的训练。

记者:文学界很多人都认为您的写作多变,您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王安忆:其实我的风格还是一贯的,我的小说都是写实的。之所以给人多变的印象,是因为我一直在写。持续不断地写,总要提供新的东西,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作品和另一个作品的不同。

记者:三十年来,您持续不断地写作,总有新的作品。您那旺盛的创作力和饱满的激情来自哪里呢?

王安忆:我想首先是我对写作的爱好吧,这是很重要的。我和年轻人一起探讨时就说,如果不能从写作中得到极大的乐趣,就不要写,因为它的回报是不牢靠的,写作的过程也是蛮艰辛的。而写作的乐趣也离不开胜任度。我对自己比较满意,就是我总有新鲜的东西。

记者:就是啊,怎么会总有新鲜的东西呢?是您思考的多,总有新的思想,还是您善于观察,总有新的发现?

王安忆:写作对我来说非常日常,我三十多年职业写作的状态都是这样,总是写好一篇写下一篇。

记者:您的《长恨歌》获矛盾文学奖。这部小说的语言很独特,我觉得与其他的作品都不同。

王安忆:其实是个渐进的过程,在《长恨歌》之前我写过一个长篇《纪实与虚构》,是没有什么情节的,完全靠语言,就是语言派生语言,不断地繁殖。我的语言是比较密集比较繁复的,应该说《长恨歌》是将其推到了极致。这部小说之后,我觉得自己一下子就安静下来了,开始了另外的一种叙述方式,就是平白如话的叙述。《长恨歌》得到了好评,其实,我个人更喜欢在它之后写的《富萍》,那是我新的叙述方式的开篇之作。它的故事更完整,叙述更舒缓,语言也更干净。

记者:《启蒙时代》这部作品使您在第六届华语文学大奖中赢得了“2007年度杰出作家”的称号。

王安忆:这个作品是我比较陌生的写作方法。这种陌生包括题材、人物,包括和自己经验的距离,尤其是那个众说纷纭的时代,我本来不是一个对大时代有把握的人。不过也正是这样使自己很兴奋,有挑战性。得了这个奖,我还是蛮高兴的,因为《长恨歌》之后,我写出的《富萍》和《桃之夭夭》等多部长篇小说似乎都被《长恨歌》的光芒给掩盖了。这个奖是对我《长恨歌》之后写作的一个肯定。

记者:您说写小说不是描写这个世界,而是创造另一个世界。那怎么保证它的真实性?怎么理解它反映现实生活这一功能?

王安忆:这对于我们确实是一个挑战,尤其是写实的。我们创造另一个世界,但要符合生活的逻辑,用现实生活中的材料。我们有一些作品就是生活,但我觉得小说不是告诉读者生活是什么样的,而要告诉读者生活应该是什么样的。

人生的失去是有补偿的

记者:《长恨歌》这部作品让许多人将您和张爱玲放到了一起。您觉得是哪些方面让大家觉得你们有相似之处的?是故事?是语言?还是上海这城市的背景?

王安忆:这觉得这是一种机缘。《长恨歌》到台湾出版时,出版社请一位关注当代文学的权威评论家写了序言,题目就是《张爱玲后又一人》,在报纸上发表,这部作品在台湾卖得很好。人们把我和张爱玲绑到一起,和这篇序言有关。另一方面,我的这部作品与张爱玲的作品有一致的地方,都是写实的,都是写上海。他们将我和她放在一起,都是褒扬我的。但是我和张爱玲不一样,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不一样。

记者:请您具体谈谈。

王安忆:张爱玲的人生观是灰暗的,我是明朗的。她是个虚无主义者,“人生就是要走下坡的”,她总爱讲这句话,可是人生总是要度过的,她的办法就是用一种感官的享乐来解救自己。她很注重生活的细节,比如夏天竹帘子放下来,有一点点光透进来,有一种森凉的气息,她觉得人生还是可以的。她去买衣料,打开一看,上面的大花呀,真是让人觉得人生很渺茫啊,可是回过头来,这又是一块布,可以做成衣服穿上身的。她是刚一眺望虚无,便回缩到俗世之中。而鲁迅就不同,他就要问清楚,人生为什么是走下坡路的?他回到中国的历史、中国人的处境、中国人的性格去想,黑暗的世道,集权统治,他要在现实中找到其中的原因,和这种虚无对抗。张爱玲不对抗,她绕过它,用俗世的亨乐拴住自己,是一种妥协。

记者:那您呢?

王安忆:我没有她那么深刻,也能感觉到人生有失去,但我觉得这种失去是有补偿的。我们所生活的时代不同。

记者:您没上过大学,对于您来说是很大的遗憾吗?

王安忆:非常大的遗憾。

记者:恢复高考后您也有机会参加高考吧?

王安忆:我要参加高考也是蛮辛苦的,因为我只上了小学,初中都没上过,数学都没学过。我母亲说,上了大学毕业后也许会分到外地去,那时我刚从外地调回上海,并且,我的工作单位也不错,我在《儿童时代》当编辑。

记者:那时能回上海就不错了,您怎么会到了这样好的单位的?

王安忆:那是1978年嘛,刊物都要复刊,正需要人,在这之前,我已经有小说在报纸上发表,再一个,我原来在文工团工作,也是宣传口,这也是个便利。

记者:您回上海为什么没有延续文工团的工作?

王安忆:我是拉大提琴的,我在音乐上没有天赋,练琴对于我很枯燥,我还是喜欢写东西。

记者:文学创作对您的人生,所得是哪些,有没有所失?

王安忆:写作对我来说不是一件苦事。我惟一的遗憾就是没上大学,如果我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我的古文底子就会很好,外语也会很好。但这也是没法弥补的了。

记者:您不只一次说过写作是很艰辛的,但对于您来说也是快乐。这快乐与艰辛是怎样的比例关系?

王安忆:即使是艰辛也是蛮享受的,尤其是写到一定程度,你自己可以控制局面的时候。困难嘛,还是会碰到。

记者:您说您喜欢一直向前走不妥协的女性,还说,您在现实中没有做这样的女性,就在小说中塑造这样的人物。可是,您在文学创作上的探索和追求不也说明您有这样的特质吗?

王安忆:在文字上做这些事情是没有风险的。我作品里的主人公是不被别人认同,受到很大的挫折,还是不妥协,向前走。而我们都是现实生活中的懦弱者,没有勇气那样做。我在现实生活中看到一些女性敢于把自己的生活都赔进去,我是做不到的。

记者:刚才谈到,您三十年来持续不断的写作,主要是因为您爱写爱读。这与您的家庭有没有关系?

王安忆:有,应该是有,因为阅读是一种习惯嘛,我从很小就读书,家里有很多书。

记者:您的母亲茹志娟女士是作家,我们都读过她的小说《百合花》。她有没有着力培养您成为作家?

王安忆:我母亲不主张我们搞文科,因为在那个年代,这种工作的价值不断受到质疑,我父亲又是。家里没有刻意培养我。因为“”,我只读到小学毕业,后来就插队去了。这里面多多少少有一些无奈,如果没有,我接受了完整的教育,也许就不搞写作了。

记者:你们在写作上有分歧吗?

王安忆:没有大的分歧,我和她还是比较一致的。我母亲的写作和她所处的时代是有很大差异的,她注重人,注重感情,注重细节。她的困难是总要面对个人感情与集体感情的关系。我比她幸运,我赶上了好时代。

记者:您在写作上取得很好的成绩,她非常欣慰吧?

王安忆:她很为我骄傲,但另一方面,她认为我写得太多了,她看不过来,好像也没有强烈的欲望想读我的作品。

教学工作对写作有帮助

记者:五年前,您做了复旦大学中文系的教授,带现当代中国文学的研究生。两年前,复旦大学又开设了文学写作硕士点,由您授课。许多人都认为作家不是培养出来的。您开这个先河没有顾虑吗?

王安忆:对于设这个专业的硕士点,我们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我并不希望培养出作家,但要培养对写作的认识。将来他们可以做作家,也可以做文学评论家,能很好地阅读虚构的作品。当时,我在报纸上专门发了一篇阐释这种理念的文章,标题是“我们教他们什么——写作课程宣言”。我也不以为作家是可教授的。凡创造性的劳动似都依仗天意神功,不是事先规划设计所能达到的。可是写作还是有人力可为的方面,比如文字的把握,情节的安排,故事的设置。

记者:现在您带几个写作专业的硕士生?教学任务重吗?做这项工作对您的写作是影响还是促进?

王安忆:现在有四个,2007年、2008年各招了两个,今年的正在招。这学期我是十九周的课,每周两堂,两个小时。学校很照顾我,课都安排在晚上,不影响我的写作,因为我每天都是上午写作。给学生讲课对自己的写作有帮助,因为写作在职业化以后,光靠感性是不行的,还是要有理性的思维。作家的思想常常是很混乱的,而讲课强迫我把自己的思想搞得清清楚楚,因为当你要把这种思想传达给学生的时候必须是清楚的。而和这些学生在一起,我也很愉快。

记者:十几年前,您就曾在复旦大学讲过小说写作,讲稿结集出版了。那本书能不能看作是小说写作的理论?

王安忆:应该说是作品的赏析。我是没有什么写作理论的。我今年开了一门真正的写作实践课,是研究生的选修课。因为我在香港讲过课,也曾经听过这样的课。这课就是实践,没有什么理论,面对面地授课,还是很生动的。第一堂课就是安排学生们讲邂逅的情节,因为一切故事都是从邂逅开始的。我让学生们讲,给他们指出问题,最后从中挑一个最好的,让他们做接龙游戏,延续下去,最终形成一篇虚构的小说。

(责编:耿国彪)

上一篇:浅谈高职院校ESP(专业英语)教学任务 下一篇:马媛 最是青春一抹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