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制造企业内部报表之利润表分析方法

时间:2022-10-02 03:31:46

浅析制造企业内部报表之利润表分析方法

【摘要】现代企业面对日新月异、日益复杂的经营环境,企业决策者需要掌握更多的经营信息,以便把握正确的企业发展方向,作出科学的决策。因此,企业财务人员就必须编制符合企业需求的各类会计报表,并进行相应的分析。本文就制造企业内部报表的重要组成――利润表的分析进行探讨。

【关键词】制造企业 报表分析 决策

众所周知,会计报表是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实反映。一般企业内部财务报表会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以及其他各项企业财务状况的经济指标。其中,利润表,作为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如月度、季度、半年度或年度)生产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全面揭示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实现的各种收入、发生的各种费用、成本或支出,以及企业实现的利润或发生的亏损情况,因此是企业最基本报表之一,也是很多企业领导在每月月初时最想看到的报表。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阐述如何有效分析企业利润表,以提供更多的信息给管理层,为其决策提供依据。

一、利润表的分析方法

利润表是根据“收入-费用=利润”的关系来编制的,其具体内容取决于收入、费用、利润等会计要素及其内容,利润表项目是收入、费用和利润要素内容的具体体现,分析利润表,可直接了解公司的盈利状况和获利能力,并通过收入、成本费用的分析,较为具体地把握公司获利能力高低的原因。

(一)整体利润表分析

在实务中,对利润表的分析一般使用比率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

比率通常指的是利润表各项目占当月营业收入的百分比,如成本比率=销售成本/营业收入;EBIT率=EBIT/营业收入等等。在分析各项数据时,除分析绝对数值外,还应分析各项比率,通过比率的变化来分析原因。

比较分析法,通常是将企业本月利润表与目标月份利润表进行比较,分析增减变动及差异原因。目标月份可选择上年同期数、本年上月数据,或产量和销量相当的月份,另外还需要与预算数据进行比较。当然,如果能有机会取得竞争对手或者同行业企业的利润表,亦可以作为比较对象,据此分析本企业与竞争对手在费用控制,利润取得等方面的优劣。

因此,对利润表的分析,第一步是比较当月利润与目标利润的差异,包括绝对值的差异和比率的差异,对各项变动进行具体的分析,查找其增减变动的原因,并建议领导层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应对。

其次是分析净利润及整体情况,如本期净利润金额及比率均有大幅增加,说明企业当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均向良性发展。究其原因,主要由于收入增加,各项成本及费用控制较好,均无很大变化。当然,有的月份利润变动也会由于成本、费用变动较大造成,有时也会由收入、成本同时变动较大造成。

对利润表进行整体分析后,就需要对利润表的各项目作进一步的分析,尤其针对造成利润变动主要项目,着重分析其变动原因。

(二)主营业务收入分析

企业收入分析的内容包括:收入的确认与计量分析; 影响收入的价格因素与销售量因素分析;企业收入的构成分析等。一般企业营业收入的增加,有可能的原因有如下方面:

1.收入确认计量方式有无改变。有的企业由于收入确认计量方式的变化,造成收入的大幅变化;

2.收入增加是由于销售数量增加还是销售价格提高所造成。再详细分析数量增加或提高的产品类型,属于新增客户还是老客户的业务变化所导致,要分析增加的原因以及具体的变化量供管理层参考,如是客户原因还是本企业原因,是销售人员努力工作的成果还是市场因素,增加销售的同时是否增加了费用开支(如广告费等),其他产品或客户有无借鉴的可能性等等。

3.是否是销售组合的原因,如本月是否有新产品出售等。分析主营业务收入时,可同时编制产品销售收入明细表,客户销售收入明细表等,通过上述明细表以便作进一步分析。

(三)主营业务成本分析

分析主营业务成本时必须按照主营业成本的细项分别分析,即分别分析料、工、费的增减变动情况以及对成本的影响。

二、直接材料分析

分析直接材料,一般比较成本比率,即直接材料占销售收入的比率。

首先,要从整个企业层面分析,直接材料成本比率变动的原因有:

1.销售组合的变动。若企业销售的并非单一产品,且不同产品的成本比率又各不相同,各月销售组合的不同会导致材料成本比率的变化。

2.汇率影响。有国际业务的企业(外销或者外购),汇率变动也会引起材料成本比率的相应变动。

3.同一产品不同时期的材料成本变动。这可分为量、价两部分。直接材料费用若有增减,首先判断是量还是价的问题。量,即BOM(Bill of Material,物料清单)有无变化,损耗有无增减,是否存在工艺改善从而节约成本等因素。

假如是价格变动,则要分析原材料单价变动的原因,可能是:

1.供应商涨价或者降价,若是涨价,原因是什么,市场价格趋势怎么变化?若是降价,是否属于本企业采购的绩效。

2.更换供应商导致。由于合作的供应商变化,引起材料价格的变化,后期要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尽量采用规模化、长期化采购的优势,让其降低价格,从而控制材料成本。

总之,分析材料成本时,可配合制作原材料价格波动与产品成本变动表,及时为管理者提供数据。同时,通过分析材料成本用数据来反映由于采购部门的努力而节约成本的效果。

三、人工成本分析

人工成本通常与产量成正比关系,如果企业当月产销不均衡的情况下,不能简单利用利润表来分析,需同时分析各月人工成本与产量的比率关系是否有较大变动。在计件工资模式下一般不会有很大变动,只有在有较多返修活等情况才会影响;在计时工资模式下,影响成本比率变化的因素有:

1.生产效率的提升,标准工时降低,人工成本比率下降。

2.加班。根据国家规定,加班工资会高于正常工作日的工资,若当月加班安排较多,在同样的实际工时下,人工成本会增加。

3.各月实际工作天数。若企业实行固定月薪制,由于各月工作天数不同,影响到各月的产量,相应影响到固定月薪占产量的比率。

4.返修。若某月出现大量产品返修,则当月的产量势必会少。

5.批量新员工加入。通常情况下新员工的报酬与产出不成正比,且还会占用大量培训时间。

6.生产工人调薪和福利支出变化。分析人工成本,还可用数据反映生产部门工艺改革,效率提升等方面的绩效。

四、制造费用分析

制造费用主要包含设备折旧、水电等能源、一线管理人员工资、物料消耗和公共费用的摊销等。在实际操作中,一般认为设备折旧、一线管理人员工资、公共费用摊销为固定费用,主要分析其绝对值的变动。而水电等能源、机物料消耗等为变动费用,分析其占产量比例变动。

(一)设备折旧

重点分析当月是否新购入固定资产、处置闲置固定资产或改造现有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采购是否合理,是否与公司生产经营的需要相吻合,另外也可分析新增固定资产投入与产品产出是否匹配。

(二)管理人员工资

从金额角度重点分析当月是否有人员新增和离职。同时可将公司一线管理人员的配置与同行作比较,分析是否能通过提高管理效率对人员进行调整,从而减少人员开支。

(三)公共费用

通过细化成本,分析每个责任中心的费用。通过差异化分析对各部门费用的波动情况和合理性作出判断,分析变动原因,控制不合理费用并在后续改善。

(四)物料消耗

根据产品特性区分各种物料消耗的占比情况及物料与产量的变动关系,从而分析物料消耗的合理性。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企业以请款或领用方式核算物料消耗,即当月入账的当月不一定全部用完,分析时要引起注意,以确保分析的准确性。

五、期间费用及利润表其他项目分析

期间费用分析类同制造费用下的公共费用,分析时要细化到各责任中心,通过差异化分析对各部门费用的波动情况和合理性作出判断,查找变动原因,采取切实措施控制不合理支出。

当然,利润表分析除上述方法外,还可将利润表与资产负债表中的信息相结合,提供财务分析的基本资料,如将赊销收入净额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进行比较,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将销货成本与存货平均余额比较,计算存货周转率;将净利润与资产总额比较,计算资产收益率等,以此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资金周转情况,便于企业管理层判断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总之,财务报表就是企业的“听诊器”,密密麻麻的数据所包含的是企业经营状况与潜在的风险,报表分析和分析结果应用是一项高深的技术,值得财务人士不断探索并掌握其中的奥秘。财务人员要对基础报表之一的利润表进行深入、全面、细致的分析,并得出有价值的分析材料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从而为公司的健康、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基于内部审计准则下烟草企业审计信息化实现路... 下一篇:公路施工中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