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贷款难的表现形式与根源

时间:2022-10-02 03:21:57

中小企业贷款难的表现形式与根源

中小企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已超过4 3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其企业总产值、利税总额、出口总额分别占全国企业的60%、40%和近60%,并创造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随着我国农业人口分流和城镇化建设速度的加快,中小企业还保持较大的发展空间,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作用将进一步突出。贷款难已成为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尽管这些年来,各级政府与人民银行、银监会采取了多种措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理论界和银行也是智者见智,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然而效果仍然有限。受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小企业生存更加困难,研究和解决其贷款难问题更具现实主义。

一、中小企业贷款难的表现形式

目前,中小企业贷款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部分企业达不到银行贷款条件,跨过贷款门坎难。虽然,近几年来,银行一再放宽中小企业贷款条件,在贷款担保方面也进行了不少创新,但受《商业银行法》企业自身缺陷的束缚,许多中小企业仍难以达到银行贷款的条件,银行对其贷款申请基本是爱莫能助。

(二)银行贷款流程烦琐,抵押登记时间长,贷款按需到账难。目前,许多银行的贷款流程都是按对大企业要求设计的,审批环节多、周期长,虽然都宣称为中小企业贷款设立了“绿色通道”,但形式大于实质,设与不设没什么太大差别,加之办理资产抵押登记正常至少需要一周时间,一笔贷款到账最快也得半个月时间,慢的需要一到两个月时间。中小企业的商机有时稍纵即逝,需要贷款时效性强,许多时候贷款获准时商机已经失去。因此,不少企业即使达到银行贷款条件,因贷款到账周期长而却步,临时资金需求往往通过民间借贷方式解决。很多企业愿意用高利率买“时间”,可见“快”应是中小企业贷款的最大特点。而这恰恰是目前大多数银行做不到的。

(三)政策性担保公司担保能力有限,商业性担保公司条件苛刻,获得担保支持难。这些年来,各级政府陆续组建了一批政策性担保公司,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由于受财力的影响,注入实际资金一般都不大,担保能力与企业需求相差悬殊,阳光还难以普照,一般企业很难通过正常渠道获得支持。而商业性担保公司虽然像雨后春笋般涌现,但规模都不大,经营行为良莠不齐,银行与其合作有心理障碍,即使合作条件也较为苛刻,担保倍数控制非常严。因此,有些商业性担保公司通过提高担保费标准、要求提供一定比例的保证金、扣留一定比例的贷款等形式追逐利润,使获保企业的贷款成本大幅度增加,有时比高利贷还高。非万不得已,企业是不愿与它们合作的。

二、中小企业贷款难的根源

对于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不少人往往归咎于银行“惜贷”和“拒贷”,这有失公平。目前,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贷款难表现为两难,一是企业达不到银行贷款条件,向银行贷款难,经营规模难以扩大;二是银行信贷有效需求严重不足,增加公司贷款业务难,自身发展受到影响。这是落后地区银行流动性严重过剩的主要原因。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贷款担保能力普遍不足。一是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不动产较少,符合银行贷款抵(质)押要求的更少,不少企业甚至根本没有;二是大部分企业存货周转快、流动性强,加之缺少银行信任的第三方监管服务,存货担保贷款很难操作;三是大部分企业的上下游客户实力有限,不具备申请保理贷款和回购担保贷款的条件;四是向担保公司申请担保支持也因反担保能力不足而被举止门外;五是受自身实力和信用状况的制约,加上缺少企业间合作担保平台,找到符合银行贷款担保条件且愿意提供保证的第三者更是难上加难。担保是银行控制信贷风险的最后防线,担保达不到要求,银行是不能贷款的。这是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主因。

(二)企业管理不规范,财务信号普遍失真。目前,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都实行家族管理,缺乏科学性和制约机制,财务管理不规范,假账现象比较严重。有调查显示,60%以上的中小企业曾经有过披露虚假信息、数据的行为。不少企业为应对不同部门设立好几本账,以达到避税或逃税或获取银行贷款等不同目的。更有甚者连账都没有,企业有多少钱?都占用在什么地方?有时企业老板都说不清楚。按《银行法》规定,对管理不规范、财务造假、偷漏税的企业,银行是不能贷款的。

(三)银行信贷管理成本普遍较高。由于企业财务信号失真,贷款户多、额度小,银行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后检查工作量大,成本相对较高,加之,中小企业贷款违约率较高,无形当中还会增加银行不良清收成本和风险拨备,会从多方面影响利润,进而影响整体经营业绩,最终影响员工绩效薪金。因此,银行基层行发放中小企业贷款的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这是许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作秀成分多、实际行动少的真正原因之一。

(四)银行员工责任风险普遍加大。为了有效控制信贷风险,银监会出台了问责制度,各银行在此基础上又制定了更加严厉的实施细则,贷款出现不良会影响到信贷人员和行领导的收入、升迁、甚至“饭碗”,加上有些地方信用环境和司法环境不利于银行不良贷款清收,加重了不少银行员工的“惧贷”心理。而中小企业贷款出现风险的几率相对较高,而且,单户贷款额度小,维护成本高,在贷款数量与绩效工资挂钩的条件下,信贷人员贷款“趋大”心理明显。两方面因素的交织作用,造成了银行员工主观上不愿意发放中小企业贷款。

上一篇:基层人民银行业务风险点及防范对策 下一篇:应注重农技人员职称的评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