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食蚕豆、榨菜、青玉米一年四熟高效种植模式

时间:2022-10-02 02:53:25

鲜食蚕豆、榨菜、青玉米一年四熟高效种植模式

[摘要]鲜食蚕豆和青玉米是江苏两种主要的“四青作物”,“四青作物”已经成为江苏启海地区主要农业产业之一。为提高单位面积土地产出率,经多年研究与实践,逐步形成了鲜食蚕豆、榨菜、青玉米一年四熟高效种植模式。该模式一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复种指数达350以上;二是利用蚕豆、玉米秸秆就地埋青,提高土壤肥力;三是保证了蚕豆、榨菜、玉米加工企业原料的需求;四是增加了农民收入,全年每hm2土地产出达147000~185000元。

[关键词]鲜食蚕豆 榨菜 青玉米 栽培 模式 效益

蚕豆是粮食、蔬菜和饲料、绿肥兼用作物,具有养地的功效;榨菜质地脆嫩,风味鲜美,营养丰富,与欧洲酸菜、日本酱菜并称世界三大名腌菜;青玉米具有甜、糯、嫩、香等特点。这三种作物鲜食深受消费者青睐,市场潜力巨大。江苏省启海地区是典型的旱作多元多熟地区,经多年的研究实践,逐步形成了鲜食蚕豆、榨菜、青玉米一年四熟高效种植模式。该模式具有复种指数高、培肥地力、经济效益高等特点。

一、种植模式

鲜食蚕豆于10月中旬播种,120cm等行种植,穴距26cm,每穴3粒,密度为97500株151112左右,翌年5月上旬开始采摘青蚕豆上市或送企业加工,秸秆就地埋青培肥地力。榨菜于9月下旬至10月初播种,于11月中旬定植于蚕豆的空幅内,每幅内栽2行,行距50cm,株距14cm,密度为127500株/hm2左右,翌年清明前后适时采收,作为优质原料送企业加工。第一熟玉米于榨菜收获后播种,7月10日左右采青上市或加工;第二熟玉米于第一熟玉米收获后栽种于原蚕豆行两侧,10月中下旬采青上市或加工;玉米行距40-50cm,株距20cm左右,密度为70000株/hm2左右。

二、栽培技术

1 青蚕豆

青蚕豆选用地方特色品种“海门大青皮”或大粒型育成品种通鲜2号、通蚕鲜6号,播期为10月中旬,不能迟于10月20日。播种时,用优质过磷酸钙600kg/hm2加3%辛硫磷颗粒剂45kg/hm2施于播种沟内,作基肥和防治地下害虫。以后一般不用再追肥,但长势偏弱的田块可于3月下旬追施尿素75kg/hm2。4月初做好蚕豆赤斑病和蚜虫的防治工作,可用30%菌核净450g/ha2加丁硫450ml/hm2进行防治。5月上旬后,可适时采摘豆荚上市出售。

2 榨菜

榨菜选用甬榨2号、甬丰l号、桐农l号,育苗播种适期为9月25日左右,播种时选择地势高爽、土壤肥沃的沙壤土,并适当稀播。11月上旬苗龄40天左右,5~6片真叶时进行定植。榨菜施肥必须以有机肥为主,坚持施足基肥,早施重施膨大肥。在整地前施人畜粪肥37500kg/hm2左右,48%进口复合肥375kg/hm2作基肥,立春后立即施膨大肥,用尿素225kg/hm2左右。4月10日左右适时采收榨菜,因采收过早品质虽好,但产量低;采收过迟,空心率高,纤维增加,影响商品价值。

3 青玉米

3.1选用适宜品种

青玉米品种要早熟、生育期短、株型紧凑、抗逆性强、口感好。一般选用苏玉糯11号、京甜紫花糯2号、超甜1号等。

3.2播前种子处理

首先是播种前进行晒种,增强种子的生活力和发芽能力。其次是药剂拌种或用包衣种子,减轻地下害虫和老鼠的为害。

3.3及时补苗定苗

保证合理的种植密度,是青玉米高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可以在田头准备预备用苗,每亩备400-500株,用于移栽补苗。当玉米苗2-3叶展开时,开始间苗,去掉弱苗和自交苗。当玉米苗3-4叶展开时,开始定苗,保留健壮、整齐一致的壮苗。

3.4科学合理施肥

首先要增加施肥量,氮、磷、钾三肥要合理搭配。在第一熟玉米播种前,要施足优质有机肥,一般11250kg/hm2腐熟畜禽肥或900kg/hm2饼肥;播种时隔穴施45%复合肥375kg/hm2、碳铵300kg/hm2作种肥;按生育进程施用好苗肥、拔节肥、穗肥,分别施尿素50kg/hm2、100kg/hm2、250kg/hm2。

3.5实施无公害生产

按照青玉米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组织生产,肥料运筹上,少施化肥,多用腐熟、无病源感染的有机肥;病虫害防治上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在心叶末期,每亩用25%星科乳油或24%新宝乳油1875ml/hm2兑水750kg/hm2进行灌心,防治玉米螟。

3.6适时采收

青玉米在授粉后20-25天,用指甲轻掐果穗中部籽粒,能流出少量浆液,即可采收青穗。

三、经济效益

鲜食蚕豆、榨菜、青玉米一年四熟高效栽培模式,一般可产鲜蚕豆荚15000kg/hm2左右,产值30000元kg/hm2左右;鲜榨菜37500kg/hm2左右,产值37000-45000元kg/hm2;青玉米棒36000kg/hm2左右,产值80000-110000元kg/hm2,全年总产值达147000~185000元kg/hm2。

作者简介:袁春新(1962-),男,江苏南通人,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产品加工和宏观农业研究。

上一篇:对促进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财政支出政策选择的... 下一篇: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