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生活,让初中思想品德课迸发生机

时间:2022-10-02 02:02:03

走进生活,让初中思想品德课迸发生机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同时高于生活,最终应回归生活。本文简要论述了思想品德课创建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方法和心得,主要从捕捉生活化素材、创设生活化情境、增辟生活化活动等三个方面进行简述。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课程质量,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发展。

[关键词]:生活 初中 思想品德课 迸发生机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教育”的观点:生活就是教育,社会就是学校,教与学应做到统一。从中可以看出,对于教学来讲,生活就是其本质。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为其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在下文中将简要探讨创建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方法和心得。

一、捕捉生活化素材,备课精心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同时高于生活,最终应回归生活。所以,教师在进行备课时,应尽量选取一些具有时代感、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能够被学生所熟悉、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素材,贯穿于课堂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从而不但让学生了解到思想品德的根源在日常生活中,同时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发展。例如:在设计《难报三春晖》这框内容的导入环节时,我以视频《感动中国人物――陈玉蓉》导入,在一场命运的马拉松里,她忍住饥饿和疲倦,不敢停住脚步,上苍用疾病考验人类的亲情,她就舍出血肉,付出艰辛,守住信心。她是母亲,她一定要赢,她的脚步为人们丈量出一份伟大的亲情。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母爱的伟大,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上课用心

1.情景模拟教学法

学习知识内容的目的在于能够灵活应用。但是,当前,很多学生都缺少应用思想品德知识及思维方式去思考、分析、处理日常生活问题的观念及能力。这主要是由于教学内容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脱节导致的。所以,作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当学生学会某项知识后,应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创设一些教学情境,营造氛围,令学生进行亲身体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认识到思想品德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更主动地进行知识探索。例如:当教师讲授《维护消费者权益》课程内容时,就可以采用模拟场景的方法让学生进行活动。教师现场模拟购物,在给学生找零钱时,给学生伪钞,卖给学生盗版书籍。让学生讨论遭遇这种情况时的应对策略,并进行评价。利用这种模拟场景的方法进行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加灵活地掌握课本知识,并且与生活情境关联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理论要联系生活实际。

目前,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缺乏学习动力、产生厌烦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理论和实际相脱节,认为学的东西没有用。因此,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即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举例时要注意结合国内外形势及各种热门话题去分析,针对学生的思想疑惑,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深入细致、入情入理的解答,这能让学生看问题更深、更透、更远,体会到掌握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如讲《环境污染与破坏》这一内容时,我让学生看新闻《北京今日再遭重度污染》:2013年11月1日北京空气再遭重度污染。昨日,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空气重污染蓝色预警,这是新版空气重污染应急方案后,北京一周内第三次重污染蓝色预警信号。看完后让学生讨论造成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如:地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汽车尾气是主要的污染物排放源,近年来城市的汽车越来越多,排放的汽车尾气;农村秸杆大量燃烧;冬季取暖排放的CO2等污染物等。然后,我用一张白纸给学生演示,白纸就好比优美的环境,画上乱糟糟的墨迹,即使想办法擦去墨迹,白纸也已伤痕累累,这就像被污染了的环境。这样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到环境一旦被污染,被破坏造成的影响,一般在短期内难以消除,具有不可逆性。

3.利用多媒体技术,拓宽学生视野

伴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逐步进入校园,被教师广泛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多媒体丰富的资源,可以为学生拓宽眼界,增长见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补充一些同课程知识相关的资料,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学生的视野,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促使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内容,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为以后的成长夯实基础。例如,在学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一框内容时,通过播放歌曲《七子之歌》和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多媒体投影出的元老于右任去世前写下的诗《望大陆》,不用教师多讲,学生便能感悟出统一是人心所向的道理。

三、增辟生活化活动,课外实践课细心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融入生活化内涵,教师应将学生从以往“应试教育”的禁锢中解放出来,使学生走出教室,步入社会。新课程改革的内容不但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与完善,同时也需要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及实践才能。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本中的很多知识都需要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所以,教师应建立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使课堂与社会相关联,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讲解《可持续发展》相关内容时,就可以为学生布置如下课外活动:①寻找身边环境存在哪些问题;②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③怎样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等,同时设计出小型的方案之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开展课堂交流,就会发现学生们存在很多新奇的想法,如通过宣传的方法进行环境保护宣传活动;书写环保倡议书;给大型企业写信,让其进行改进等。利用社会实践的方法不但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思想品德课程的相关内容,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接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而言之,对于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来讲,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是大势所趋,同时也是其本源。教师在进行课程讲解时,唯有将理论同学生的生活密切关联起来,才可以促使课堂教学迸发生机,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所以,教师在以后的课程讲解中,不但应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同时也应将学生放置在社会的背景下,利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可以灵活运用相关知识处理实际问题,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唐梦.新课程改革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浅析[J].教师,2013(19).

[2]刘文明.初中思想品德课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J].教书育人,2012(29).

[3]何红琴.对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反思的再思考[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09(09).

上一篇:融媒介技术背景下传统媒体的困境与出路 下一篇:浅析如何在小学美术课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