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权益维护问题

时间:2022-10-02 11:32:22

大学生消费权益维护问题

[摘要] 大学生是一个年轻的消费群体,追求新潮时尚,但在购买产品时,法律意识不强,在出现问题后,维权意识也相对薄弱,最终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作为一个特殊而且庞大消费群体,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权益需要更多的保护与引导。

[关键词] 大学生 消费 维权

笔者调查了解大学生的消费维权状况,发现随着大学生数量的增加、消费能力的增强,大学生权益遭遇侵害的事件也日益增多,主要集中在购买产品、兼职中介、求职就业等领域,不少大学生在权益受到侵害时,不知该如何通过正当渠道维护自己的权益,或者干脆忍气吞声。大学生消费权益的维护问题值得加以研究。

一、大学生消费权益受侵害的主要表现

调查发现,有约50%以上的大学生消费权益曾经受到过侵害,不知道是否受过侵害约30%,从未受到侵害只占不到20%。这表明大学生消费者也是弱势群体,他们的权益也时常受到这样那样的侵害。主要表现在:

1.大学生在电视购物方面的消费问题

电视购物主要采用名人进行宣传,随意夸大产品功效,虚假打折,号称价值昂贵的产品只需极低的价格就可以放心拿回家,一些媒体特别是省市级电视台大量滚动播出误导性广告,产品质量低劣,经营者设置种种退换障碍等手段骗取大学生消费者们的手续费、税费、活动费等钱款。比如,某大学生从电视广告上了解到某型号的手机,于是根据电视广告上的订购电话定购了一部某型号的手机,经过邮政快递收到发来的货,拆箱后却发现实际手机型号为另一种。之后拨通订购电话,被告知无法处理,拨打发货厂家电话却一直无人接听。大学生追求新的消费形式,经常遭到侵害。

2.大学生相信网络虚假广告而上当受骗

经营者为达到引诱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的目的而在网络的关于其商品或服务的不真实的信息内容,如夸大产品性能和功效、虚假价格、虚假服务承诺等。网上广告因其特殊性,相关部门难以进行审查和监管。而网络广告是网络消费者购物的主要依据,消费者的购物决定大多根据广告文字和图像进行判断而作出。消费者很难判别广告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其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大打折扣。如果消费者因误信网络虚假广告而购买了伪劣、假冒商品,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经济利益,严重的还可能危害消费者的生命和健康安全。

3.经常有人大搞“中奖”活动,诱使大学生消费者上当

某大学生接到一个通知中奖10万元的短信,马上与短信提供的电话联系。对方称必须先提供卡号、身份证号以及银行卡密码,并要求中奖人在银行卡中存入2000元现金作为税款,才能汇奖金过来。该生心想银行卡在自己手中,应该没有问题的,便一一照办了。当天下午,苏某到银行查账,结果却发现卡内3000元已经被人取走,才知道自己上当了,于是他立即报警。经过警方调查,犯罪分子是在获得苏某卡号及密码后,通过网上转账方式把卡上资金盗走的。不法分子经常通过电话、短信、信函等形式告知大学生消费者们,已经中了某某公司的大奖,奖金或者贵重物品,而且有某地公证处的工作人员进行公证并帮助消费者办理。大学生消费者无法自己办理具体手续,一旦按照所谓“热线电话”进行咨询,不法分子就会利用种种骗局,要求消费者支付所谓的“中奖费”、“所得税”、“律师费”、“审计费”等。许多大学生消费者汇去款项后,不法分子立即销声匿迹,消费者这才知道上当受骗了。

4.大学生兼职受侵害

已经成为近几年高校的流行时尚。80%以上的同学在校期间都做过兼职,有的甚至做两三份兼职。许多商家、公司也十分喜欢招用在校大学生,他们流动性强,省钱省力,工作效率也比较高。但是,有一些不法企业、公司利用大学生鉴别能力差、警惕性弱的特点,欺骗学生。某大学生在网上找到了一份为某公司设计问卷调查的兼职,公司承诺问卷设计好后支付报酬。当把设计好的问卷传给公司后就再无下文,打电话给负责人询问情况时,负责人却不再接听电话。据调查,大学生兼职时,许多公司以未发生劳动关系为由,拒绝签合同,并口头承诺兼职结束后再议报酬,但事后常常不会兑现。

5.经常利用低价欺骗大学生消费者们

某大学生在一个网站上看到许多笔记本电脑低价出售。从网站上看,该公司很正规,不但有地址,而且还有公安部门的安全标志,于是禁不住诱惑按照上面的信息与对方进行了联系。最后黄某虽然低价购买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可他购买到的笔记本电脑问题百出,甚至还不值所谓的“低价”呢。走在街头,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不少促销活动,打着打折、买一赠一、大削价的牌子,引来众多学生抢购,结果购买后没有任何发票、收据,商家也不提供售后服务。

二、大学生消费权益受侵害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消费权益受到侵害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商家故意设圈套,利用大学生年轻幼稚,采取夸大产品功能、低价销售、以次充好等欺诈手段诱骗大学生消费。二是由于大学生对国家颁布的一些法律法规缺乏认识,如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以致在平时的生活中不能很好地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三是大学生对消费者协会、工商物价局及其他维权的方式和渠道了解不足。四是消费心态,许多大学生自动放弃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权,因为消费的物品价值不大,太麻烦,白费力;不少在校的大学生都不是本地人,生活在外,凡事都抱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另外还有一些人维权失败甚至遭到恶意报复,也给他们留下了负面影响;还有,由于钱均来自父母,对小的损失大都怀有“无关痛痒”的心态。五是看别人如何行动,大学生每当出现侵害自身消费者权益的时候,大家往往不是自己主动去维护自身权益,而是等别的消费者也出现类似情况时,才看能不能一起解决。六是大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社会经验缺乏,容易轻易相信他人。

三、维护大学生消费权益的建议

调查显示,当大学生消费权益受到侵害时,同学们的回答也很令人吃惊:约50%的同学选择了“算了,下次注意就是了”,约20%,的同学“束手无策”,“求助家长、老师”约5%,约25%的同学求助消协,另外,只有五分之一的同学敢自己与商家理论。所以,维护大学生的消费权益还需要多方努力。

针对大学生消费过程中遇到的侵权问题,建议在消费过程中要选择品牌好、信誉高的商家,不要因为贪一时的小便宜引起日后的大麻烦;在购买产品前要看清产品说明书、质量承诺、维修卡之类的单据凭证,以防日后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一旦发生产品质量问题,要及时与商家联系协商,还可以向消委会、工商局、律师及媒体求助。

对于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遇到的侵权事件,建议大学生兼职要守法在先,合法兼职,不能只为赚钱而不加选择;行使劳动关系前要先签署用工合同,写明劳动时间、报酬及计算方法,并且一定要以书面合同为依据;出现矛盾纠纷后,要及时向劳动监察等相关部门反映情况,而不要私下解决,必要时还可以请派出所出面解决。

建议国家完善相关法规,从制度上减少大学生消费受侵害的可能性。有必要针对电视购物、网络虚假广告等不正当引诱方式制订特殊规则,使广告的行为有法可依,加强对虚假广告的管理。

通过大学生自己的维护消费权益组织保护大学生消费。从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投诉维权办公室获悉,中国成立首个大学生消费维权咨询组织于2007年4月在北京大学成立。北京大学“大学生消费维权咨询中心”,主要职能是给大学生提供消费方面等有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咨询,并利用北京大学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以组织的形式,对大学生遇到的消费侵权问题提供实用的解决方案。这种组织形式应该在全国推广。

扎实开展大学生消费者权益与保护教育,主要是帮助大学生充分认识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利,懂得如何运用自己的权利以及如何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抗逆能力,熟悉消费者的权利和义务、消费者保护组织、消费者保护法规等。

参考文献:

[1]中国新闻网:中国大学生消费维权咨询组织已在北京成立,2008年3月11日

[2]徐强姜雪:大学生不懂维权多吃“闷亏”,深圳特区报,2008年3月15日

上一篇:中国旅游饭店预订模式的选择对策 下一篇:BP神经网络在C2C电子零售商竞争力测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