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快技术院校改革

时间:2022-10-02 11:04:00

如何加快技术院校改革

技术院校是承担技工教育的“主阵地”,是为社会输送大批高级技能人才的“加工厂”。但是,技术院校在发展进程中,却面临着许多问题,影响着技工教育的发展。技工教育要发展,必须首先促进技术院校的发展,在改革中寻找出路。因此,应该加快、加大技术院校改革的力度。

一、技术院校面临的现状

1.传统观念对技工教育存在偏见

作为行业教育的产物,技工教育一直由劳动部门主管,与学历教育之间存在生源竞争,深受条块分割之苦。虽然技校与普通高中同等招生,但不被计入升学率,学校教师对报考技术院校不提倡、不宣传,致使学生对技工教育存有偏见,认为普教优于技工教育,技工教育不正规。

2.技术院校缺乏资金扶持

作为技工教育的主阵地,技术院校办学经费的来源,多数采取“行业办学行业拿,企业办学企业出”的形式。进入市场经济后,有些行业萎缩,部分企业倒闭,导致许多技术院校面临关门的境况。即使能支撑下来的学校,在教学规模、师资水平上的投入也面临很大困难。技工教育主要以技能教育为主,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加强实践训练,这就需要大量的实习经费,这部分经费的投入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技校教育的资金短缺。

3.技术院校对专业的设置存在单一及滞后性

多数技术院校对专业的设置都费尽心机,基本能做到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专业,但缺乏超前意识及区域性意识。这种现状,对技术院校发展不利。

新的市场、新的就业机制要求新型的高技能的人才,对技术院校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技术院校必须解决存在的问题,加快改革步伐。

二、加快技术院校改革的对策与措施

1.招生方式的改革

(1)掌握用人信息,拓宽办学渠道。在招生过程中,招生部门可考虑采取“招”与“分”结合,力争“产销一条龙”,试行“对口培训”或“委托办班”。学校在招生时,可与企业等用人单位交流,了解他们对于员工知识内容及水平、标准的要求,以此为根据培训学生,并定点分配。这样,学生在进校之前,就明确了就业单位及岗位。这样有的放矢,有利于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学生。

(2)加强社会宣传,使“技工教育”深入人心。社会不仅需要高学历、高素质的管理人才,还需要能实际操作的熟练技工。技术院校的培养目标就是拥有一定技能的技术工人。因此,技工教育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学校应充分利用社会的大环境,做好宣传与教学工作,为自己树立良好的形象。

2.积极利用政策

据了解,为加快技工教育的发展,部分省市将对现行招生制度进行改革,除统一组织招生外,技术院校经批准后,可根据企业的用工需要,随时招生;打破招生的地域限制、城乡限制,国家级重点技术院校和部分具备条件的学校,可面向全省招生或跨省招生。

3.专业设置方面的改革

(1)面向市场,调整专业。通过调查、分析市场现状,确定社会急需专业。据调查,微机、办公自动化、网络技术、图像处理等专业正在兴起,现代农业中的特种养殖、园艺、地方产品加工、特种农业产品加工有待发展。学校在发展过程中,要广纳具有各种技艺的人才,发挥他们的才干,为学校的发展开拓新的市场。

(2)在专业设置时,要具备超前意识。在专业设置的同时,要注意专业的发展曲线,分析该专业是处于发展初期,还是处于发展中后期,渐进饱和。

(3)保“传统专业”,拓“优势专业”,创“品牌专业”。学校的专业设置过程中,对于以前开设的专业不应该“一刀切”,要保留自己的部分“传统专业”。传统专业已投入了较多人力与物力,具有较深的资历与办学经验,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同时,挖掘“优势专业”的潜力,根据市场的要求,将专业分类细化。在教学过程中,确定发展重点,创自己的“品牌专业”。

4.教学改革

(1)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学校教学质量要提高,首先要提高办学条件。在硬件上,教学设施齐全,教学场地、实习场所、技能训练场地、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等要一应俱全;在软件上,加强对师资力量的培训,增加教师与社会接触的机会,以便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重点,以满足用人单位对人员的需求。

(2)恰当制定施教方式,实行“双元制”教学。企业技校联合办学,以企业为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设置课程时,通过职业岗位分析,确定职业岗位的特点、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结合职业岗位的现实和社会需求,进行职业能力分析与专门能力分解,确定课程设计的主体内容和层次定位,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技师学院)

上一篇:基于工作需求的高职商务英语口语教学改革浅析 下一篇:高职数学考试方式改革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