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图书馆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10-02 10:59:33

中小企业图书馆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中小企业管理者已经越来越认识到企业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建立和发展中小企业图书馆应从整合优势、转变观念、实行信息管理一体化、创新知识产品和实现共享服务等方面寻求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图书馆;问题;对策

近年来,我国多数中小企业已开始重视信息工作,也逐步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它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企业的生命所在。目前企业管理者也已经越来越认识到信息的重要,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已经进入管理者视野。

一、中小企业图书馆建设面临的问题分析

传统图书馆由于服务模式、服务手段、资源结构等原因已经很难满足现代企业生产的要求,因此企业在战略结构中往往不将图书馆列为必需机构。资料显示,1988年全国企业图书馆(室)的数量为24.6万家,1998年降为9.4万家,2006年则已经降为6万余家。20多年来,企业图书馆的数量锐减到不足原有数的1/4,可见企业图书馆面临不断萎缩的局面。中小企业中除了一些企业建有信息情报中心及针对打工者等特定人群的图书(资料)室之外(这些都还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图书馆),大多数中小企业对企业图书馆从认识到建设都还是一片空白。究其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1 对企业图书馆作用认识不足。有的中小企业经营者认为图书馆工作就是文献资料管理工作,而没有充分认识到图书情报具有辅助决策和提供危机预警的功能,因而对其不重视,在人力、物力方面都投入不足。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经营者更多地关注企业目前的生存,仅看重眼前的利益。

2 网络对企业图书馆的冲击。网络资源对信息的索取和利用产生了变革性的影响,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使图书馆“知识中心、信息集散地”的地位受到了强有力的冲击,图书馆不再是信息收集的最便捷通道。图书馆所带给人们的滞后的知识体系已经不能快速反映于生产过程,这也一定程度表现出现代图书馆业的行业性弱点。

3 传统企业图书馆手段原始,资源利用率低。传统企业图书馆以面对面服务为主要模式,图书馆要求读者到馆提供服务,占用相当比例的场地、资金,原始投入较大,不能形成资源优势,造成图书馆资源利用率很低。

4 建设成本高。企业独立建设属于企业的图书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随着图书价格的提高,图书品种的日益丰富,信息渠道的日趋多样,成本的扩大和回报的不确定性,致使很多企业不能支付图书馆更多的经营成本,造成了企业图书馆的困境。

5 图书馆行业内竞争中处于劣势。实力强大的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科研院所图书馆,甚至于专业咨询机构,正在逐步介入企业信息服务领域,他们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通过与企业联姻,为企业提供科技查新服务、定题服务、信息咨询服务。企业图书馆无论从资金、人力、场地、规模等方面都不能与国有公共图书馆、高校、科研图书馆媲美,企业图书馆由于不明确其属性地位,在同行业竞争中很快处于落后的境地。

二,建立和发展中小企业图书馆的对策

1 整合优势,打造企业信息互动交流平台。中小企业图书馆始终和企业休戚相关,比其他外部信息渠道更加了解企业的需求。企业图书馆可以将企业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进行有机整合,从而使图书馆由传统的信息收集、资源保管部门转化为集合企业对内信息收集、管理、利用,对外进行信息的企业互动交流平台,实现企业文件传递、财务管理、物料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继续教育、客户关系管理、市场分析、销售过程控制、计划管理、生产过程控制、资源优化配置、电子商务和信息的集成与处理等资源的有机整合。

2 转变观念,向企业信息中心转化。传统企业图书馆是以提供面对面的书、报、刊服务为主要模式的服务主导型机构。仅仅提供表层、简单、低效的信息服务不能实现企业图书馆的自身价值。因此,中小企业图书馆需要及时转变观念,强化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图书馆由服务主导型机构顺利转型为以内容建设为核心的信息研究与决策支持机构。中小企业图书馆熟悉企业流程,对企业各项生产经营过程的信息需求有深入的了解,有能力向企业信息中心转化,协助企业完成独立调研任务,建立长效信息反馈机制,进一步成为企业战略决策的重要支持机构,辅助企业战略决策。

3 建立网络系统,实行图书、档案、情报管理一体化。必须从本企业的实际工作情况出发,建立一套适合本企业的图书档案资料信息管理网络系统,降低信息交换成本,造就一支适应当代企业图书档案资料信息网络管理的“复合型”干部队伍,实行图书、档案、情报管理一体化、网络化,为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服务。图书、档案、情报同出一体,本是有机整体。即图书、档案、情报共同具有信息性、知识性和社会性三种属性,图书、档案、情报可以互相转化,三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有着非常密切的亲缘关系。图书、档案、情报一体化管理,便于形成企业完整意义上的信息中心,造就优势互补、整体提高的格局。

4 创新知识产品,展现图书馆的生产价值。对于一个企业,图书馆决不能仅仅是信息的汇聚地和源,其更加应该成为企业进行“知识管理”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图书馆在融合到企业“知识管理”的同时能够从生产价值和分享应用中创造大量的知识产品,可以比较量化地评估图书馆的创新能力,从而具体展现图书馆的生产价值,也为图书馆创造出更加宽阔的发展之路。

5 提升管理模式,实现共享服务。实现信息共享对企业图书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共享服务是一种管理模式,它是一个独立的实体为多个企业提供跨行业、跨地区的专业服务,在更广泛信息资源共享基础上,占有和享有更多的信息资源,加强企业与外界的信息交换和了解。在共享模式下,企业的图书馆可以协调各个组织的职能,逐步建立起共享服务中心,使图书馆成长为企业的重要核心机构和企业产业链条中的一个必备管理接点。

参考文献:

[1]吕永红,与企业研产销人才合作――振兴企业图书馆的新举措[J],图书馆学刊,2009,(9)。

[2]靳茜,揭玉斌,左浩泓,图书馆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新模式的探索[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4)。

[5]张建伟,浅谈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6)。

上一篇:河北和谐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和主要任务 下一篇:发挥电脑综合功能 促进高校学报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