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化妆品所致刺激性皮炎60例致病因素分析及治疗

时间:2022-10-02 10:59:04

面部化妆品所致刺激性皮炎60例致病因素分析及治疗

摘要:目的 分析面部化妆品所致刺激性皮炎的因素,并探讨中西医治疗的理想方法。方法 选取本院皮肤科2011年10月~2013年11月收治的60例面部化妆品所致刺激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予以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刺激性皮炎;中西医结合;致病因素

化妆品所致刺激性皮炎是指肌肤接触化妆品引起的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是化妆品皮肤病主要类型之一[1]。这类皮肤病主要集中在面部和颈部,临床以病发区域出现持续性瘙痒、烧灼感、刺痛、丘疹等表现为主,好发于成年女性。西医药物治疗化妆品所致刺激性皮炎疗效欠佳,容易复发,给患者带来持久身心伤害[2]。本组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面部化妆品所致刺激性皮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选取皮肤科2011年10月~2013年11月收治的60例皮炎患者,均实施化妆品斑贴试验,诊断为面部化妆品所致刺激性皮炎,排除其他不良皮肤病患者。所有患者至就诊前使用化妆品时间为5d~2.5年。发病时间为1d~12d。临床表现以面部瘙痒、肿胀、丘疹、潮红、灼热为主。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其中对照组30例,年龄15~55岁,平均(28.1±3.5)岁;治疗组30例,年龄17~51岁,平均(26.4±2.1)岁。两组患者年龄、病程及一般病况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与治疗组均停用所有化妆品、避免对皮肤造成继发性刺激。对照组采用100ml苯海拉明注射液、10ml 的2%利多卡因、200ml的3%硼酸溶液混合液实施开放性冷湿外敷治疗,3次/d,30min/次;西替利嗪片10mg,1次/d。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中药汤剂,汤剂成分包括:生地黄8g;荆芥6g;牡丹皮、金银花、苦参、甘草、白鲜皮、防风各5g ,1剂/d,2次/d。治疗期间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忌肥皂水、热水洗澡。治疗7d为1个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疗效评估标准[3] 愈合:自觉症状全部消失,皮损消退面积≥95%;显效:自觉症状基本消失,皮损消退面积约为70%~95%;有效:自觉症状有所减轻,皮损消退面积约为45%~70%;无效:自觉症状无改变,皮损面积消退

1.4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91.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6.7%,两组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6例不良反应,其中3例皮肤瘙痒,灼热;3例停药后复发;治疗组仅1例轻微皮肤瘙痒,2d后自行消失。两组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化妆品所致刺激性皮炎是女性使用化妆品后肌肤出现的迟发型变态反应。相关研究证明其发病机制为机体T细胞与致敏原产生的Ⅳ型变态反应,治疗时须阻断细胞与致敏原间的介导反应[4]。该病属于中医"粉花疮"范畴,禀赋不足,内热郁结,腠理闭合不畅,玄府失滋养,加之使用化妆品,外毒化热,侵袭肌表,治疗以清热解毒,利湿凉血为主[5]。

本组研究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91.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6.7%;对照组6例不良反应,其中3例皮肤瘙痒,灼热;3例停药后复发;治疗组仅1例轻微皮肤瘙痒,2d后自行消失。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单纯使用西药治疗虽可短时间改善局部肌肤,但疗效短,容易反弹,甚至产生毒副作用,造成肌肤二次损伤。本组治疗组采用苯海拉明、硼酸溶液、利多卡因混合液实施开放性冷敷,3%硼酸溶液与2利多卡因能抑制机体内部液体渗出,减轻面部瘙痒,灼热等不适感,消炎抗菌,但容易出现过敏性反应。治疗组加服中药后,牡丹皮、金银花、苦参、甘草、白鲜皮、防风等药物能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凉血,抗过敏、祛风除湿,与西药治疗内外结合,标本兼治,作用于肌肤内部病灶,改善机体过敏,缓解炎症反应;其次,中药方剂能调节机体阴阳,舒经通络,让肌肤微循环恢复到自然状态,因而临床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针对化妆品所致刺激性皮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冒萍.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3,20(2):44-45.

[2]张建波,吴景东.中西医结合治疗面部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J].吉林中医药,2007,27(11):36.

[3]陆华,蒋献,等.59例化妆品皮肤病临床分析[J].华西医学,2007,22(01):130.

[4]郭晓霞,高娟,等.面部化妆品接触性皮炎50例致病因素分析[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1,04(04):209-210.

[5]杨娜,张荣鑫,等.大连地区化妆品皮肤病890例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1,44(01):54-55.编辑/哈涛

上一篇:中药灌肠治疗和中药热奄包治疗联合治疗盆腔炎8... 下一篇: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