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02 10:11:48

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广西柳州545001)

【摘要】职业道德是人们在从事社会职业,履行职责过程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中职生作为社会新增劳动力的主体,职业道德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安定与文明。本文从分析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着手,对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促进职校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对策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从事社会职业,履行职责过程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社会现代化程度越高,专业分工越细,对职业道德的要求越严格。中等职业学校主要面向社会实际培养一线的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因此,个体的职业道德就关系到社会各行各业从业人员的基本道德素养,同时也关系到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高低。

一、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

1.职业道德课程比例较小且内容单一。目前,中职学校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主要依靠《职业道德教育与法律》一门课程。并且所讲授的内容从教材上来看有以下缺陷:(1)不分专业;(2)职业道德内容比例仅为1%左右;(3)内容以职业道德规则或基本规范为重点;(4)少有情境性的职业道德问题探讨。

2.专业课程中的职业道德教育较少出现且容易被压缩。中职学校在实施职业道德教育时,教学理念缺乏前瞻性,未能适应工学结合新模式,教师缺乏对相关行业、职业现状和职业道德的深刻认识,在如何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职业道德教育与学生未来就业需求相结合,如何帮助学生提供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缺乏理论研究和实际探索。

3.校外环境对职业道德教育效果可能产生弱化作用。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真实性,使中职学生的教育环境由单纯的校园环境转变为校园和企业交替成为教育培训场所。随着环境的转变,中职生从对学业不作过高要求的学生,转变为对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有严格要求的责任主体,心理跨度非常大。再加上对顶岗工作的角色定位不准,对工作环境不适应,对工作技能不熟悉,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都导致了学生产生紧张和恐惧心理。

二、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的对策研究

(一)及时调整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

传统的职业道德教育远离了学生实际,抽象的内容影响了学生的理解,单一的标准限制了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针对学生职业道德“立交桥”型的多层次表现,要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丰富教育内容,突出时代性、层次性,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从理想化向基础化转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加强学生四种意识的培养,即培养责任意识、强化服务意识、强调规则意识、树立协作意识。在授课过程中要根据学生技能活动开展的情况以及学生的专业特色,渗入到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中。

(二)在专业课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结合专业技术课程教学,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要求专业技术课教师既要研究专业技术课程的内容,也要掌握相关的职业道德规范,并把职业道德内容和潜在的职业道德因素与专业教学活动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有节奏地展开。为达到此目的,专业技术课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1.要从教学内容中挖掘职业道德教育素材,进行系列化的职业道德教育;2.要注意与纯粹的职业道德教育的区别,把握好渗透的尺度;3.注重实训、实习环节,强化实践教学对职业道德教育的作用。

(三)校企合作加强中职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中职学生毕业前的顶岗实习是一种专业的综合实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同时也是学生职业道德形成过程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在企业的这段时间,学生能学习到更贴近于实际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能切实地感受到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企业的文化氛围、岗位的工作职责等。

1.采取措施,整合职业道德教育队伍,形成教育合力。首先,我们可以让学校和企业要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其次,我们还可扩大职业道德教育队伍,将行业、企业的相关人力资源纳入职业道德教育队伍,形成职业指导师、行业专家、企业带班师傅、学校实习指导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课程教师共同组成的教育团队。

2.充分发挥工学结合优势,促进职业道德养成。诚如杜威所言:“最好的和最深刻的道德训练,恰恰是人们在工作和思想的统一中跟别人发生适当的关系而得来的。”工学结合要求学生顶岗实习,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引导学生在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践中进行职业道德体验,体会职业道德规范所包含的内容与意蕴。利用学生在工作中碰到的原有职业道德认知和现实之间的不平衡、社会现象的疑惑、工作过程中的人际矛盾、从业人员与企业矛盾、企业与消费者的矛盾、企业之间的矛盾等各种冲突总结出来,形成案例,通过班组或同学网上交流、情景再现、角色互换等途径和方法,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和理性,在理性中增加对职业的认同和情感,从而提中职业道德的认同感。同时,还可利用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遵守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规范言行举止,培养学生的文明意识。将“工作精心业务精湛、管理精细、服务精诚、标准精确”的企业文化理念通过工作渗透于学生价值观中,激励学生的责任感,培养学生不断进取、勇于开拓的生活态度和职业精神,树立正确的职业取向和职业信念,促使职业道德有更高层次的发展。

(四)加快调整职业道德教育的评价体系

中职学校道德教育实效,关键在于建立能检验其效果的评价体系。其中包括职业道德教育过程的评价体系、学生接受职业道德教育后行为转变的评价体系、实习生、毕业生和相关企业跟踪调查的评价体系。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所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既是对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要求,也是各行各业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掌握职业道德规范,并在专业学习、教学实习、社会实践中养成是中职学校学生未来立业创业成功的基石。因此,有效地对职校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而且对提高全民道德素养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杜时忠.当前学校德育面临的十大矛盾[J].当代教育论坛,2004,(11).

[2]刘春全.朱平.对学校德育实效性影响因素的多层面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1).

[3]马树超.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与问题[J].探索与争鸣,2003,(5).

上一篇:对初中生德育工作的探索 下一篇:努力打造思想品德阳光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