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时间:2022-10-02 08:02:18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摘 要:多种形式的口算训练,能够让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基础性;规律性;针对性

计算是数学的基础,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计算占据着较大的比重。新大纲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如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一谈。

口算也称心算,它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法。口算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基础性训练

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会了10以内的加减法,以此为训练主体,进行数的分与合练习,不仅是数的构成意识的体验与强化,也是一种记忆的训练,为后续的进位以及两位数加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项练习可以安排在早读进行,领读学生任选1个一位数,其他同学按顺序口述拆分算式。

例如,领读员说“9”,学生可依次说出1+8=9,2+7=9,3+6=9,

4+5=9,5+4=9,6+3=9,7+2=9,8+1=9,等等。这些算式也可以利用“联想法”一组一组地说出得数是9的加法算式,即1+8=9,8+1=9;2+7=9,7+2=9;3+6=9,6+3=9;4+5=9,5+4=9。这种记忆方法也有利于学生后续学习,尤其是对一图四式的理解。

二、规律性练习

在学习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时,可以在练习课上以专题形式安排“凑十法”“破十法”等运算形式的训练。这样有利于学生发现数字之间的运算规律,同时也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比较各种不同的思路,最终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

三、针对性训练

针对口算错误的分布特点,通过定时、定量、对比等手段对学生易错的题加强练习,使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例如,选择一些对比口算练习:

59-3= 76+20= 30+59= 67-4=

59-30= 76-20= 59-30= 76-4=

对于这些题,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观察,然后教师提问:“计算这些题目要注意什么?”学生可能会说,要注意加减符号,不能把数字看错(个位数和十位数看反)等。这些就是学生平时易错的地方,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找出错误的原因,这样他们的印象会深刻些,效果会更好些。

此外,教师还要做好反馈工作,及时把学生作业中的错误记录下来,进行分析归类。对于容易混淆的口算题实行对比练习,反复练习。

四、综合性练习

综合训练能够巩固口算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反应速度。但同时也要注意以下问题:

(1)口算训练要有计划、有步骤,常抓不懈,绝不能热一阵、冷一阵。一般可以利用刚上课的三五分钟集中训练,如果时间太长,学生容易产生压力或感到厌烦。

(2)针对小学生口算能力形成的心理特点,在开始练习时,应注意练习的量不要太大,放慢口算速度,确保口算的准确性和思考过程的清晰性。一段时间后,可适当加大训练量,并提出速度要求,最后达到看算式就能较快地算出得数,使学生建立起算式与得数之间的直接联系。

(3)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总是机械重复地进行练习,会使学生逐渐产生乏味感,容易疲劳、厌倦,激发不起练习的兴趣,也不能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要根据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持久性不长的特点,注重训练形式的多样化,如运用卡片口算,可以调动全班学习的积极性。视觉是感知过程中最敏感的器官,学生目视口算卡片进行视算,注意力容易集中。

另外,还有游戏、竞赛、抢答等训练方式,例如,以印发口算纸限时比赛,或者让学生自己编口算题,进行小组比赛。当然,口算的时间不一定非要放在一节课的开始,也可以安排在学生感到疲乏的临下课之前。

多种形式的口算训练,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体验成功的机会,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外,在口算的教学中,还必须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例如让学生养成计算细心、复查的习惯。

上一篇:化学教学中如何开展思路教学 下一篇:利用生活资源 快乐学习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