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形势下打孔盗油的特点与对策

时间:2022-10-02 07:48:15

【摘要】本文根据工作实践经验,分析了当前打孔盗油所体现出的特点及制约打防工作的因素,提出了对策。要强化信息化建设,实现网上串并案件和信息共享;坚持走群众路线,实现群防群治;加大科技投入,发挥技防优势,力争防得牢,破现案;加强对反打工作的分析和研究,有针对性地改进防范工作。

【关键词】打孔盗油;特点;对策;群防群治

石油是国家重要的能源资源,输油管道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是连接油田、码头、炼厂的重要纽带。在输油管道上打孔盗油犯罪不仅直接破坏管道使用寿命,影响石油企业的安全生产,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还极易引发火灾、爆炸等恶性事故和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给沿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对经济、社会影响严重。

近年来,在各级公安机关和输油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打防并举,以打促防,不断加强输油管道巡护工作,使打孔盗油案件大幅下降,有力地维护了输油管道的安全运行。但随着反打工作的不断深入,近年来,盗油分子也在深入研究公安机关和石油企业巡护及反打特点,他们也不断变换手法,作案手段不断翻新,并呈现出新的特点。因此,探讨反打的有效对策,刻不容缓,意义重大。

一、打孔盗油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1、打孔盗油更趋专业化

(1)从过去的“打盗一体”到“打盗分离”就是一次专业化的“进步”。随着公安机关打击力度的不断加大,打孔盗油分子的专业化程度有了更加突飞猛进的提升,反侦查能力更强。从侦破的案件看,作案分子从寻找管道位置、挖坑到打孔整个过程时间短暂,目标清楚,定位精确。

(2)打孔后,对整个外接高压软管所有的与土壤接触的金属部位全部用多层塑料薄膜进行严密包裹,起到了“保护、绝缘层”的作用,致使管道企业检漏、寻找盗油点难度加大。

(3)从作案人员地域看,大多是河南濮阳、河北黄骅、山东的东营、聊城以及德州的临邑、济南的济阳县等油区或者邻近油区的人居多。

2、盗油更趋隐蔽化

(1)打盗分离后,盗油分子从车辆伪装到地点变换,反侦查手段,无所不用,盗油更趋隐蔽。

(2)有一起案件,打孔盗油选择在管道上方附近的一个磨坊里,从外面看是个完好的小磨坊,但从里面挖下四五米深的地下巷道,直通输油管道,利用磨坊做隐蔽实施盗油犯罪活动。

(3)还有的利用外接较长高压软管的办法,有一次破获的一起案件,外接软管上千米,跨越一条小河,从河的东岸接到了西岸的树林中,既隐蔽,也难以引起群众的怀疑。

(4)还有的从管道上利用掩体偷油,用小塑料袋盛装,天亮前转移,到另一处租赁房屋存放,最后集中外运。这些手法都极具隐蔽性,给打击和防范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3、犯罪更趋职业化

(1)受油价高涨的影响,打孔盗油可谓“高利益回报”。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人不惜铤而走险,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2)有的甚至“两劳”结束后,依然不思悔改,继续从事打孔盗油活动,并形成团伙化、职业化的打孔盗油大军新特点。

二、制约打防工作的因素及原因

在打击违法犯罪的环节中,有六个方面的问题制约着打防工作。

1、打击环节上

(1)由于异地人流窜作案多、异地销赃,各地公安机关各自为战,导致案件串并、共享,碰撞难以实现,造成案件取证难、侦破难。

(2)在案件破获过程中,也很难使一些案件挖深挤透,作案分子只要不主动交待公安机关未掌握的案件,公安机关很多只能就案论案,出现了所谓的“坦白从宽,牢底坐穿。抗拒从严,回家过年”的非正常现象。

2、司法环节上

(1)重打轻判,造成犯罪活动成本低,没有形成对犯罪的足够震慑。由于在侦查环节过程中,对违法犯罪活动打击的不干净、不彻底,导致一些涉案人员在、审判环节被取保甚至案件“流产”,导致一些违法犯罪分子在公检法系统转了一圈,很快就出来了,继续甚至更加疯狂地作案。

(2)通力合作,保持严打态势,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团结协作,通过法律的手段,达到对打孔盗油犯罪分子“打的心有余悸,罚的倾家荡产,判的心惊胆颤”的目的,才能从根本上有效遏制和震慑打孔盗油违法犯罪活动。

3、防范环节上

(1)巡护队伍待遇低,长年重复枯燥单调的工作,易产生麻痹大意和松懈厌战情绪。

(2)多年来的重复劳动,思想上也容易产生麻痹大意和松懈厌战,队伍的战斗力相对薄弱。

4、基础工作上

(1)公安局责任区派出所民警对管道沿线的人事地物等管理有欠缺。石油管道沿线很多基层民警对管道走向及沿线群众地形地貌掌握不详细,对周边闲置、出租房屋(院落)登记不及时,对暂住人口不熟悉,基层基础管理工作有欠缺,带来管理上的漏洞。

(2)各级政府部门对非法收购原油和土炼油等行为,不能坚决清理和取缔,存在手软现象。

5、企业技防上,投入不足,技防设施落后

(1)企业对科技投入不足,技防设施不能满足反打工作的需要,特别是对正在实施盗油点有的定位不准,有的报警不及时。

(2)企地信息交流不详细,使公安机关难以抓获现场作案人员,给侦查破案工作带来难度。

6、民意上,缺少群众的支持

(1)过去,那种面对违法犯罪活动群众同仇敌忾的现象已经不复存在,特别是有些群众对偷国家的东西不以为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看到也不报告,民警找上门也不愿意管闲事,更怕惹麻烦。

(2)盗油犯罪分子也利用了部分群众心理,甚至恐吓要挟当地部分群众发现了也不敢举报,反打工作缺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三、对策

针对以上现实和问题,经过认真调研,我们认为要加强公安机关和企业的联系和沟通,共同采取以下四方面措施,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力争反打工作取得实效。

1、强化信息化应用,实现网上串并案件和信息共享,挤透案件,以打促防

公安机关是负责案件侦查的部门,要做到现场必堪,详细记录现场有关作案手段、特点、规律,进行分析研判并及时上网,实现网上信息共享。

2、坚持走群众路线,实现群防群治

(1)充分发挥巡护队员都是沿线村庄群众的本土优势,让他们带动和宣传身边群众,动员沿线村里的治保人员、巡逻队员、和各种职业群众参与进来,让他们当好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发挥群众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

(2)在宣传工作中,要加强宣传和引导,鼓励群众有奖举报。把巡护队员的联系方式和公安机关的有奖举报电话一起写在巡护房墙上、周围电线杆上,群众发现情况和问题能及时告诉我们的巡护队员,共同搞好管道巡护工作。构建起多层面、全时空、立体防范网络,形成群防群治的格局。

3、加大企业科技投入,发挥技防优势,力争防得牢,破现案

公安机关要广泛宣传《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充分发挥职能监督作用,指导企业加强技术革新和投入,通过采用先进技术,保障管道安全运行。力争实现“无案能防,现案可抓,有案能破”的目标。

4、加强对反打工作的分析和研究,有针对性地改进防范工作

(1)只有对打孔盗油犯罪的规律和特点进行充分分析和研究,才能因情施策,提出防范工作的好办法,更加有力地指导反打工作。近几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强化人防,踏线巡逻,严密防范,使犯罪分子没机会下手,是一条切实可行的办法。但“作贼千日易,防贼十日难”。防范的漏洞总是客观存在的。

(2)要把打击与防范、把案情分析与部署防范工作结合起来,白天沿线巡察、夜间巡逻和日常巡防工作结合起来。

(3)要把巡线与堵卡结合起来。

(4)要把着装(开警车,穿警服)巡逻与便衣巡逻结合起来,不给别有用心的人以规律可循,防止发生我们在明处巡逻,打孔盗油分子在暗处盯梢,“我撤敌进”现象的发生。

上一篇:浅谈锟斤拷展锟斤拷锟轿讹拷锟揭癸拷锟斤拷锟... 下一篇:中国大陆的英文报纸传播影响力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