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灵性在体验中绽放

时间:2022-10-02 07:32:03

让学生的灵性在体验中绽放

语文学科自有它独担之任,即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但同时又是一门具有浓郁人文特色的课程。它不仅是一门培养学生分析和运用语言能力的课程,还是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培养其人格素质的特殊载体。

今天我们的课堂已经从高举人文旗帜转移到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语言的积累运用等学习策略的培养上来。但是无论怎么转变,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我们的语文课堂要注重学生的体验。不管是情感的熏陶,还是方法的习得都需要学生全心投入,参与实践,有所体验。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体验的途径是多方面的,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重视情境的创设

体验是由学生主体置身自己喜爱的,能充分满足自身心理需求的情境、活动而激起的心理感受,是内心产生的,发自肺腑的。只有当学习者对内容、情境发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倾心投入,“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行乎动静”,进而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

我们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相应教学目标的需要,努力发掘和充分发挥适合语文学科,能激起学生好奇心和心理需求的优质教育资源,精心创设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生动形象,灵活多变的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始终保持美好、愉悦的心理状态和积极高涨的学习热情。

如教第一册《雪地里的小画家》这首诗,在课的开始,我用课件展示了一幅美丽的“雪地背景图”,加以生动的语言描述:“冬天来了,天气渐渐地冷了。几阵北风呼呼地刮过,下起了鹅毛大雪。树上地上全盖上了厚厚的白雪。小朋友,你们喜欢下雪么?……”用图画再现出这样一幅美丽的雪景图来导入新课,把学生引入情境,带着他们来到了白茫茫的雪地上。接着,我又把“小鸡”、“小鸭”、“小狗”、“小马”四个生动的图片一张张出现在了这作背景图上。一个个可爱的小动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他们纯真的脸上挂着笑靥,流露出喜爱之情,这是他们发自内的微笑。

根据课文情节的需要,我又把情境一环一环地持续连动下去。在理解课文难点,雪地里的小画家用什么来画画,又是怎样画成一幅一幅图时,我创设了表演情境,让学生带着头饰,手拿我课前用塑料泡沫自制的小动物模拟脚印,蘸着蓝墨水,在“雪地”上“作画”。一朵朵“梅花”,一片片“竹叶”,一个个“月牙”印在了洁净的雪地上,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教学难点突破了,学生恍然大悟了。

二、重视与生活经验的链接

小语课文中不乏语义丰富而又深刻的句子。这些句子的内涵,光靠教师讲解,学生能得到理性的理解,却难以得到感性的领悟。而以有效的方法把语言画面与生活画面结合起来,带学生走出语言画面,走进生活画面,以引导学生凭借生活画面,依靠自我体验,将语言情理化作对生活的真切感悟。为此,在阅读教学中,对语言内涵比较深刻的句子,可以捕捉语言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以引导学生借助生活库存,凭借生活积累,从而顺利地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去。如“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落花生》)这句话含义深刻,一教师这样引导:

师: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由这句话你想到了哪些人?能联系实际说说你佩服哪些人,为什么佩服?

生:我佩服挑山工,别看他们衣着朴素,但是终年辛劳,挑物上山,为游客服务。没有他们的辛苦,就没有游人的欢乐。

生:我佩服清洁工,他们每天起早贪黑地打扫街道,他们穿着普通,精神感人,没有他们的劳动,就没有人们舒适的环境。

师:那我们是不是不要讲究穿着呢?

生:我认为只要能为人做出有益的事,只要条件许可,讲究穿着也不是不行。比如,我们看到的那些空姐,她们穿着多么讲究,但她们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别人。因此,我认为,人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为他人做事上,不要片面追求外表的好看。

多么精辟的见解,没有体验,何以完成?

三、尊重对课文的多元解读

以往的语文课,教师总是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认识引导到根据课文内容预先设定的教育目标上来,只强调课文的知识性、思想性,无视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观性、个体性,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只能有一个标准答案。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语文学习过程是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对语文教材主动进行加工,并在头脑中重新建构认知结构的过程。所以学生理解课文不可能也不应有一个客观标准,绝对真理,学习的方法与结果可以是多元的,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多角度感受课文,表达自己的独特体验。如在教学柳宗元《江雪》时,教师反复让学生朗诵:“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接着提问:“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感觉吗?”学生纷纷发言:“景色太美了,山这么多,没有一个人,太宁静了。”“这么冷的天,渔翁去钓鱼,说不定有心事。”“也许他是个老顽童,明明钓不到鱼,还是在雪地上玩耍。”虽然这些答案与教参上“表现孤傲,顽强的性格”相距甚远,但教师还是认同了,因为这是学生们站在21世纪与远在唐代的柳宗元进行交流对话。也许他们不能体会柳宗元的心情,但这又何妨?如果千古的绝句只有一种理解,那么它的生命或许早就终结了。阅读结果的多样化,正是体现了生命的自由,尊重了学生生命的独特存在,教育在这里不仅仅是特殊的认识活动,更是学生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的生动体现。

上一篇:急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防护对策 下一篇:茶与口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