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员,甘当搭桥引路人

时间:2022-10-02 07:31:44

一、课例概说

2012年12月,重庆市语文特级教师送教到区县的活动在万州二中如期举行。重庆市南开中学的语文特级教师颜运静和万州区的牟海荣老师就初中语文课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进行了同课异构。两位老师的课相得益彰,颜老师的课深邃而隽永,牟老师的课(见“课例回放”)的热度和感染力令二中的孩子们有些不舍,很多听课老师也“痴”在了那儿。

两位教师从资历、年龄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距。笔者曾担心在乡村寂寞独舞的名不见经传的牟老师是否能胜任这样的一堂课。课前,牟老师也很忐忑,怎样让学生喜欢上议论文?议论文真的就缺少温度吗?上议论文只能上出厚度不能上出温度吗?围绕这些话题,也凭借多年来对课改实践的探索,牟老师有了这样的定位:我要找出议论文冰冷外壳下隐藏的炽热!牟老师从知识背景和课文语言细节里寻找切入点,找到突破点,反复构思,精心设计,研究反思。最终,牟老师把一篇议论文上得既有深度又有温度。

二、反思前行

著名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先生说:“不上课,那他就不是老师;不搞科研,那他就不是好老师。”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牟海荣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完成了从小学语文教师到初中语文教师的转型,并迅速成长为一名初中语文骨干教师。一名教师要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简言之,就是不能只做教书匠,还要做研究者。

三、搭桥引路

那么,作为教研员,如何引领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呢?

(一)引领学习,更新专业知识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视野,方可在教学中游刃有余。作为一名教研员,在指导教师时也要对自己提出要求:不断完善本学科的理论与专业知识,养成实时追求新知的习惯。牟海荣从小学调入中学后,由于知识背景的局限,对文本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我们一起研究从小学升入中学后,一名语文教师最需要补充的专业知识是什么。牟海荣更是潜心研究文本、悉心思考教学环节,在备课、教学的环节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科模块式教学,同时,针对每一具体课例又力求有新的突破。

(二)引领示范,提升教学能力

教研员要更好地为学校和教师的发展提供服务,需要完成自身角色的转变,使自己真正成为中小学教研工作的参与者、合作者、研究者、指导者,充分发挥研究、指导、服务、引领的作用。

一方面要具体指导教学设计。教研员帮助教师选择好课例,以新课标理念为导向,围绕教学目标帮助教师设计出高效的课堂教学内容。

另一方面还要重视课堂教学的跟踪指导。教研员要走进学校,走近教师,深入课堂,倾听教师的心声,了解教师的教学所疑、所难、所需,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行为、学习策略,帮助教师研究课程标准、研究学生;研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实施有效教学,促进课程目标的实现,引领广大教师不断提升教学能力。

(三)引领研究,提升科研能力

开展各种以教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为主题的学术活动,为教师交流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为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提供条件和机会。

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当然离不开教研员的引领,但是更离不开教研机构的支持。教研机构应下移工作重心,锁定一线教师这一服务群体,顶层谋划、组织实施,鼓励教研员探索引领教师成长的多元方式。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上一篇:引发主动学习 下一篇:对虾健康养殖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