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佛教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

时间:2022-10-02 06:50:53

论佛教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

摘 要:佛教是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神学唯心体系,因而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自佛教产生后逐渐东传,以致兴盛于东亚和东南亚各国。在我国的传播也极为广泛,并逐渐中国话,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本文将着重探究对中国古代宗教、哲学、文学艺术、语言学、民俗的影响。

关键词:佛教,中国古代文化,影响

国家或民族的进步,离不开文化交流,断绝与外来文化的信息交流的民族不可能是朝气蓬勃的民族。我国古代文化正是在不断博采外域文化中走向雄浑壮大的。五千年博采众长而形成的深厚的中国文化固然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而祖先们对于外来文化的态度,也是我们今天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中国对于外来佛教的吸也堪称我国以我为主,取外来之菁英,创造本土文化的典范。佛教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可以说是重要而深远的。

一,宗教方面

佛教对中国古代宗教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佛教与道教的相互影响、佛教对儒教的影响以及儒、道、佛三教合一。道教与佛教在许多方面都是颇相类似而互为影响的,在用中文翻译佛教著作的过程中,译者随意地使用道教的名词,而道教的众神亦为佛教所承受。还有在公元五世纪时,道教的寇谦之在今山西大同建立了一个寺院,该寺院具备了僧侣制度的教制、规章,并规定了礼拜和斋戒的仪规,这一切都是仿照佛教的组织和寺庙的。佛教与儒教混合交融的典型产物就是中国所谓的“居士”。居士是指那些过着佛教的隐居生活而不出家为僧的儒家学者。这是中国特有的发明,它容许一个佛教徒过婚姻生活,并在方便的时候吃素。宋代的著名学者苏轼首先以此名词自称,自号“东坡居士”,自他以后,许多著名的学者都曾研究佛学,而成为苏轼式的居士。由于唐朝统治者实行儒、道、佛三教并行的政策,促进了儒、道、佛的融合。唐宋之际,三教之间的影响进一步加深,三教合一的思潮进一步形成,佛教终于与中国本土文化融为一体,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二,哲学方面

自魏晋以后,中国古代哲学就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佛教哲学蕴藏着极深的智惹,它对宇宙人生的洞察,对人类理性的反省,对概念的分析,有着深刻独到的见解。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称誉佛教徒处在人类辩证思维的较高发展阶段上。在世界观上,佛教否认有至高无上的“神”,认为事物是处在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因果网络之中。在人生观上,佛教强调主体的自觉,并把一己的解脱与拯救人类联系起来。佛学和中国古典哲学的交互影响,推动了哲学提出新的命题和新的方法。它以独特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方式,给予人们以新的启发,使人们得以解放思想,摆脱儒学教条,把人的精神生活推向另一个新的世界。佛教思想中对宇宙对人生的分析,蕴含着独到的哲学智慧,对中国人传统思维方式具有极大的启迪作用。

三,文学艺术方面

佛经本身的翻译就是我国翻译文学产生的标志;敦煌变文直接用通俗语言宣讲佛经故事,时为“俗讲”,这直接影响了后来的白话文学;为文学创作提供了素材,比如《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辞》来源于《佛所行赞》;我国评话、评书、戏曲、俗文学等深受其影响;豆浆中的幻想、夸张等写作手法对中国小说亦有影响,如许多志怪小说,特别是神话小说《西游记》更是以佛教故事为主题的经典之作。对中国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曹植、陶渊明、王羲之、李白、王维、孟浩然等等。艺术方面,世界文明的甘肃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大同石窟的壁画,都受到佛教艺术的影响。佛经中的动人故事常常成为艺术家们绘画的题材,曹不兴、顾恺之、张僧落、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等历代名画家皆以擅长佛画而传世。另外,中国的建塔造像也起源于佛教,大雁塔开封铁塔杭州六和塔北大未名湖水塔就是其典型代表。再说音乐,公元二世纪时中国已有梵呗的流行七世纪初在今缅甸境内的骠国赠送给中国佛曲十种并派来乐工32人中国唐代音乐中吸收了天竺乐龟兹乐安国乐康国乐骠国乐林邑乐等来自佛教国家的音乐唐代音乐至今还有少部分保存在某些佛教寺庙中。

四,语言学方面

我们日常使用的许多用语,如一尘不染、五体投地、心心相印、因果、世界、烦恼、变化、欢喜、和尚、因缘、变化、平等、方便等等都是来自佛教语汇,它们大大丰富了中国的词汇,成为中国语言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主要包括音译词、梵汉合璧词、佛化汉字、佛教谚语等几类词语。还有,佛经用梵文写作,梵文是拼音文字,发音变化高低,要求严格。我国古代音韵学,对生字的注音只靠直字注音法,唐代名僧守温参照梵文,仔细分析汉语的因素,创制30个字母,为宋人36字母的蓝本,中国音韵学从此发展起来。

五,民俗方面

中国文化不仅接受了佛教的理论,还接受了各种礼佛的仪式。尤其是佛教在本土化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以隆佛为目的的节日。这些崇奉佛教礼节或成为民间固定的节日,或渐渐融入传统风俗之中。如人们在节日期间,于固定的场所,如集镇、寺庙,组织一些传统集会,举行各种仪式,并表演与之相应的节目,以示庆祝。元宵节的来历就与佛教的传入有关。东汉明帝时,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在宫廷和寺院“燃灯表佛”。 在台南县,农历四月八日,是佛祖生日,俗称“浴佛节”、“灌佛节”或“洗佛节”。此日是“释迦牟尼佛诞”,各寺院斋堂均于此日诵经礼拜,聚集信徒灌水浴佛,并广设斋宴,恭诞。一年中,礼佛的重大节日,除了“四月八”外,还有农历七月份的“盂兰盆”节、农历十二月份的“腊八”节等。如在福州的安溪县,十二月初八日,民间用百果煮粥供佛。另外,百姓在遇到天灾时,拜菩萨以求消灾。如湖南湘西地区,逢大旱,人们举行“打醮”的活动,设神坛,请僧道做道场、对天念经祷告,还要抬菩萨游行求雨,这种习俗遍及各省。不但普通百姓以此方式抗灾,而且为官一方的封建士大夫亦遵从此种以祭祀避灾或消灾的方式。他们在任内,如遇到天灾,则会率领绅民,罪己祭天,求神祛灾。还有,民间对观音菩萨和弥勒佛的崇拜都体现了佛教思想深入民间。(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 田广林.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 钟敬文.民俗文化学[M].北京:中华书局,1996

[3] 张曼涛.佛教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书店

上一篇:新与旧的矛盾体 下一篇: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视角下对高校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