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本草经》里的中药智慧――人参

时间:2022-10-02 05:44:13

《神农本草经》里的中药智慧――人参

人参,在我国药用历史悠久,由于根部肥大,形若纺锤,常有分叉,全貌颇似人的头、手、足和四肢,故而称为人参。古代人参的雅称有黄精、地精、神草等。人参被人们称为“百草之王”,是驰名中外、老幼皆知的名贵药材。

乾隆皇帝最钟爱的保健药

人参是乾隆特别钟爱的一味中药材。根据清宫档案记载,乾隆六十三年的时候,乾隆一共服用过人参359次。这么算起来,乾隆皇帝几乎是天天服用人参的,每天在3克左右。可见乾隆皇帝对人参特别的钟爱。当然,因为人参吃了以后会上火,皇帝每天服用人参是要讲究一定方法的。

在中国医药史上,使用人参的历史十分久远。早在战国时代,良医扁鹊对人参的药性和疗效已有了解;秦汉时代的《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药中上品;明代著名中医学者龚居中在《四百味歌括》中列为第一条:“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营养卫”,成为无数中医入门者的第一句背诵歌诀。

有灵性的人参――来自远古的传说

古代对于人参的认识是非常有趣的,往往把它和神话联系在一起,从来没有一味药被如此的神化过。以前人们认为人参跟成仙有关系,所以把人参叫做“地精”。关于人参的记载也很神奇。例如人参可以成精,有人去挖人参,结果挖着挖着,就听到地下有人。挖参的人很奇怪,看看周围没有人就继续挖,挖了好几尺才挖出一株人参来,而这颗人参的头那儿却破了一点,原来刚才发出声的是人参。《太平御览》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户人家,天天晚上听到外边有人喊,可是出去看的时候却没发现有人。这样的情形持续了很久,户主人决定去探个究竟,他顺着喊声的方向去寻找,结果在一里远的地方发现了一株人参,最后挖出来的人参竟然有两尺长。

纵观这些古代传说,人参都被拟人化了,有灵性,并且很容易成精。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参的传说呢?因为人参长得有点像人的体形,有头、身子、四肢,当然它的药效非常好,所以老百姓慢慢地就把它神化了。

揭开人参的神秘面纱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一名人衔,一名鬼盖。生山谷。”意思就是说人参五脏六腑都补,但主要是大补元气的,同时能够生津益气。而且服用人参久了,还能延年益寿。

现代药理分析证实,人参里确实含有很多对人体非常有益的成分,最有效的成分是人参皂苷。人参皂苷能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延缓人的衰老,对心脑血管系统也有非常好的作用,它就是人参发挥神奇作用的关键。

人参的品种很多,大约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野山参,一类是园参。在药店里常见的白白胖胖的像小萝卜似的是园参,就是人工培养出来的人参。而野山参是比较珍贵的,需要在山里生长好几年,价格也比较昂贵。据史书记载,人参寿命为400年左右,但现在我们见到的野山参,参龄达200岁的就很罕见了,能生长百年左右也不容易。有些人拿人参的种子种在山里,人工模拟它的生长环境,这样生长出来的叫林下参。还有一种,人工培养出幼苗,然后再移到山里生长的叫移山参。

什么样的才是好人参呢?一般来说,参头圆长,皮老黄,纹细密,体形美,鞭条须,珍珠节多等条件都具备的人参是罕见的珍品。大家在辨别的时候,可以只看参须上面有没有一个个小疙瘩,我们把这些小疙瘩叫做珍珠,小疙瘩多是好人参的表现。而参须在中医里是单独使用的,它的功效比较缓和,适合老年人用。

人参的炮制过程分为三种。参农收取人参以后,用针在鲜参上扎孔后放到糖里蒸,然后再晒干叫“糖参”。由于糖参的颜色是发白的,也叫“白参”。糖参的力道稍微缓和一些,平时养生用糖参就可以了。收取后的人参蒸两个小时左右,它会变成红色,叫做“红参”,红参是专补气血的,平时养生是用不到的,只有在气血两亏的时候才能用。人参晒干了以后叫“生晒参”,有益气生津的作用,日常养生也可以用生晒参。

食之有道――人参的服用方法

《清宫档案》里记载了很多食用人参的方法,很多妃子会把人参切成片含在嘴里,直到它软化了,再嚼碎咽下去,一天含一两片,这是人参的一个服用方法,即含服。

人参的另外一种服用方法就是泡酒。因为人参补气的作用很强,所以我们还要配一些滋阴的药物,比如放一点枸杞子。一般是一根人参配30克枸杞子,而配酒的量一般是一瓶。这是对于养生来说,一个比较好的服用方法。

前面我们说到,乾隆皇帝天天服用人参,他服用的人参是野山参,药力非常大,可是乾隆为什么不上火呢?因为他在服用人参的时候,是配了其他药的,这个方子叫生脉饮,是由人参、麦冬和五味子这三味药组成的。生脉饮的配方是人参一钱,麦冬三钱,五味子一钱,这个比例是非常讲究的。人参是补气的,性燥,人吃完以后容易上火。麦冬是滋阴生津的,正好能平衡人参的火气。而五味子有苦、酸、甘、咸、辛五种味道,中医说五味是可以入五脏的,具有补五脏的功效。虽说五味子有五味,但以酸性为主,酸有收敛的特性,所以在药方里加入五味子,就等于既补气又补阴了。

生脉饮是金元时期著名医家李东垣创立的,在夏天的时候人们经常服用。由于天气太热,大量出汗会导致气虚,同时汗出来以后,阴液也给伤着了,这时正好可以喝生脉饮来补气补阴。在熬五味子之前,最好先把它捣开,要不然它的五味是出不来的。汤喝完以后,人参就可以拿出来嚼着吃了。

现在我们去药房里可以看到有做好的生脉饮口服液。有的口服液是用党参做成的,党参是非常平和的,吃了绝对不会上火,作为日常保健是可以用的。比如说工作比较忙的中年人,如果感觉到心力不足、精力不充沛,口干舌燥、津液不足的时候,用生脉饮泡开水喝就行。再比如夏天特别热的时候,很多老人会感觉到浑身无力,经常出汗,这时喝一些生脉饮口服液,就能改变身体状况了。如果想在其他季节喝生脉饮,就需要把麦冬的份量减一些,把原来一比三的比例改为一比二,就是一克人参配两克麦冬。

服用人参有禁忌

人参在救急的时候,用的量是很大的,如果某人出现心衰了,把大量的人参煎成汤给他喝下去,能够振奋心阳。但是平时养生的时候,千万不要大量服用。拿一根人参炖鸡,吃完以后出鼻血的几率很大。所以人参是要小量频服的。随着人体的衰老,气虚是不可避免的,此时可以经常服一点人参,配合麦冬和五味子,这样服既不会燥也不上火。可以分阶段地服,比如一个月中服两个星期,停两个星期。服用人参最忌讳的是心急,一定是要循序渐进。

人参除了小量常服之外,还不能跟萝卜同时吃,无论是白萝卜、青萝卜,只要是萝卜都不能吃,因为萝卜会把人参补的气给泄掉。

在服用人参的时候,要咨询医生,因为有些中药跟人参的药性是相反的,比如藜芦。还有一点要注意,在煎人参的时候,不要用金属容器,一定要用陶瓷容器或者沙锅来煎。金属器皿里边有好多重金属的成分,它会跟中药里边的一些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影响药效。

罗大中,笔名罗大伦,中医博士,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兼任北京电视台《养生堂》节目主编,是中央电视台、山东卫视、北京电视台等媒体养生节目的主讲嘉宾。曾出版《古代的中医》、《神医这样看病》、《这才是中医》等普及中医的书籍。

罗博士幼承庭训,读书后一直埋头于中医经典的研究,积极临证,尤其致力于将中医文化的精髓阐释给大众,他在网络上的中医故事连载点击率已达到一百二十多万,深受年轻读者的喜爱。他讲述的中医知识妙趣横生,又富含养生知识,被誉为中医新生代的领军人物。

山东卫视《养生》栏目 每日6:15―6:45 关注您的健康

上一篇:春节过后饮食调养 下一篇:饮食调理春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