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九歌》

时间:2022-10-02 04:29:24

摘 要:《九歌》是屈原根据民间祭神乐歌加工而成的。《国殇》是悼念和赞颂为楚国而战死的将士。其余篇章,则皆描写神灵间的眷念,表现出深切的思念或所求未遂的伤痛。

关键词:祭祀天神、祭祀地、祭祀人鬼

中图分类号:I20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9)-08-0053-02

《九歌》是屈原流放江南沅湘流域时,在当地民间流传的原始《九歌》基础上再创造的一组带有“巫风”迎神、送神、颂神、娱神色彩的祭歌。

《九歌》共十一篇,《礼魂》为送神曲,其余十篇则主祭一神,大致可分三类:一、祭祀天神的:《东皇太一》、《云中君》、《大司命》、《少司命》、《东君》。二、祭祀地的:《湘君》、《湘夫人》、《河伯》、《山鬼》。三、祭祀人鬼的:《国殇》《九歌》充满了浪漫主义气息,意境飘渺,情调缠绵,语言优美,风格绮靡。它虽是祠祀神灵的祭歌,但其中的神灵已改变了那种踞人类之上,主宰着人类命运的令人恐惧、敬畏的凶恶形象,并且变为人们可亲可近可爱的朋友了。《九歌》所描述的,虽是天上地下神灵的形象,表达的却是人间世人的情思。《九歌》想象丰富,言辞优美绚丽,风格清新别致,尤其是描写人神之恋艰难痛苦的诗歌,充满了浓郁的悲彩,艺术造诣极高。

一、祭祀天神

1.东皇太一

《东皇太一》就是祭祀楚人最尊贵的天神的祭歌。传说东皇太一是造天地,化万物的天帝。他“主使十六神,知风雨、水旱、地震、海啸、兵革、饥馑、疾疫”,为“天地之本”,是楚国人民信仰的至高无上的尊神。全诗通过一系列热闹而恭敬的娱神歌舞场面的描写和对天神的虔诚祝颂,反映了当时楚国人民祈求天神,上苍庇佑,赐给人民人寿年丰,消灾免难的良好愿望以及诗人希望楚国富国强兵的真挚情感。

2.云中君

传说云神“云中君”又叫“丰隆”(雷神、电神)、屏翳(云神、雨神)。屈原的《云中君》是祠祀云雨雷电之神的祭歌,整首诗写得华采若英、灵动飞扬。表现了诗人对神的殷切希望,敬重和深深怀念。

3.大司命

大司命是传说中掌管人间寿夭生死的神。大司命虽然是自然和山川神,但由于楚国人民把神祀奉为司命(又称九天司命),而神又是炎帝神农而所托,故而在楚国人民心中,大司命自然便是宗祖神灵了。诗中描写了大司命的威严、神秘和冷酷,表现了楚国人民热爱生活,祈求长寿、追求幸福、珍爱生命的美好愿望以及诗人忠君爱国、怀才不遇、无由上达,其理想与抱负无从实现的苦闷心情。

4.少司命

少司命相传是主宰人间子嗣生育和儿童命运的女神。少司命抚驭彗星、辣剑拥艾、荷衣蕙带、出没云际,是一位美丽、善良、温柔、端庄、慈爱、勇敢、刚毅的爱神。全诗充满了对神的爱悦之词,祈求少司命降临人间,保佑子孙繁茂、种族兴旺。

5.东君

东君传说是太阳神。本诗是祭祀太阳神的祭歌,也是礼赞太阳神的颂歌。诗中以大胆的想象表现了太阳神东君的正直、勇武、刚毅、豪迈、光明、坦荡、多情,构思从神话中来,而又无一不与自然现象吻合。全诗场面繁华热烈、风格雄奇瑰丽。

二、祭祀地

1.湘君、湘夫人

湘君、湘夫人是湘水的配偶神。民间崇拜湘江,把它视若神明,并幻想出湘江男女夫妇之神,这也反映了初民对自然界的崇拜。另一种说法是相传帝尧的女儿娥皇、女英为舜的二妃,大舜南巡病死,葬在九嶷山,二妃惊悉,悲痛欲绝,最后投江自尽而成为湘水女神。

诗人用浪漫抒情手法和清新典丽的语言,如痴如醉、如泣如诉地抒发了对湘君、湘夫人两位美丽、多情女神的思念和爱慕之情。

2.河伯

一曰黄河之神,即河神。

二曰洞庭湖水神。

该诗描写了河伯与其情侣一起游九河,登昆仑、戏河渚、别南浦的美好幸福生活和真挚的爱情故事。

3.山鬼

一说即山神,或说即楚襄王所梦的巫山神女。

另一说为女山神即“小山娘娘”。是一位美丽窈窕、端庄秀丽、多愁善感的少女,为追慕少年男子的美丽传说及相关故事来进行艺术加工整理创作的。

三、祭祀人鬼

1.国殇

是祠祀阵亡将士的祭歌。国殇是指为国牺牲的将士而言,即是一首悼念阵亡将士的祭歌,也是一首发扬蹈厉、鼓舞士气的战歌。诗中创造了一个忠诚、勇武、威毅、刚强的悲剧性“鬼雄”形象,表现了楚国将士保家卫国、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尽管战争残酷激烈,并且惨遭失败,(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但诗中毫无感伤和悲观情绪。全诗风格刚健悲壮、慷慨激昂,是一首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颂歌。

2.礼魂

该诗是《九歌》的送神曲,魂,也就是神,因为前面十篇所祭祀的包括天神、地、人鬼,所以言魂而言神。祭祀是一种典礼,送神是祭祀中最后一个环节,所以把送神说成“礼魂”。《礼魂》是祭祀前面十神结束后的安魂歌,合奏曲、狂欢舞、场面宏大、气氛热烈、情绪欢快,表现了人们对生活、对未来充满自信,同时也表达了人们祈求神灵永远保佑的美好愿望。

屈原创作《九歌》,其目的在于改革礼乐,推行文治,同时也想显示楚人远依于夏族的文化优越感,及意欲与其它国家在文化上争短长的时代心理。

屈原写《九歌》,不仅有自然美,而且诸神都有内在美。它们大都忠于职守,隐恶扬善、除暴安民,而这些也正是正人君子所具有的美好品德、崇高情操。春秋战国时代,“美”与“善”是相辅相成的。屈原一生都在执著地追求美,他忠于理想、洁身自好,作为楚国宗室大臣,眼见祖国政治混浊,民不聊生、国人多难,“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主张广施德政,联齐抗秦、选举贤能,振兴楚国的“美政”理想,并为之奔走呼号,甚至以身相殉,其实《九歌》就是一曲善与美的颂歌。

《九歌》真挚曲折、扣人心弦。它以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和山川风物等为题材,用华美的语言、浪漫的手法、超人的想象,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感和追求真理、不畏艰险、上下求索的不屈精神,它永远是我国和世界诗歌史上一朵光彩夺目,永不凋谢的奇葩!

参考文献:

[1]刘艳:美与善的颂歌--《九歌》新论

[2]刘毓庆:《山鬼考》

[3]韩高年:《九歌》的创作动机

[4]孙海沙:《诗经》《九歌》爱情悲剧心理比较

[5]蒋南华:重读《九歌》

上一篇: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人力资源管理 下一篇: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审计教学模式创新初探